馬斯克力推「衛星上網」幕後:為美軍造衛星,探測高超音速飛彈

2020-11-07 未來商業圖譜

1

曾經高不可攀的衛星上網,距離普通人越來越近了。

本周,美國商業航天公司SpaceX擴大了星鏈(Starlink)衛星網際網路服務的用戶測試範圍,並公布了收費標準:每月99美元(約合人民幣664元)。

此外,用戶還需花費499美元購買終端設備、三腳架、路由器等星鏈套件。與主流的地面光纖相比,星連結近600美元(約合人民幣4000元)的「嘗鮮價」著實不便宜。

星鏈終端設備

星鏈團隊宣稱,接下來幾個月中,星鏈的網速將介於 50~150Mb/s之間,網絡延遲約為20~40ms,可能會出現短暫的無法連接。同時,SpaceX還在谷歌和蘋果的應用商店中發布了星鏈應用。

SpaceX由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於2002年創立,而星鏈項目啟動於2015年,計劃通過建設近地軌道衛星群,為全球每一個人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服務。它計劃在2027年中之前發射約12,000顆星鏈衛星,最多可達42,000顆。

馬斯克對星鏈的商業前景十分看好。他曾表示,星鏈的目標是每年從萬億美元的全球電信市場中搶走300億至500億美元的份額。

過去幾年間,SpaceX通過自家的獵鷹9號可回收式運載火箭,持續不斷地向距離地面幾百公裡的近地軌道發射星鏈衛星。這種衛星外形扁平、結構緊湊,重量僅有260千克,能夠最大程度利用火箭運力。

今年10月中旬,星鏈第13和14次發射任務分別將60顆衛星送入太空。SpaceX計劃在11月初進行第15次發射,以後大約每兩周發射一次。

目前,至少有820顆星鏈衛星進入軌道、開始工作,佔人類所有活躍太空飛行器的四分之一以上,相當於近地軌道太空飛行器的近一半。

馬斯克表示,雖然還不足以在全球範圍內提供網絡覆蓋,但星鏈已經能夠在未來幾個月中在北美進行全面測試。按照目前的發射速度,SpaceX有望在2021年之前,把足夠多的星鏈衛星送入軌道,為關鍵地區服務。

獵鷹火箭可一次性發射大批星鏈衛星

屆時,星鏈的商業模式是否成立將得到驗證。

馬斯克曾在2019年5月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為了讓星鏈在經濟上具備可行性,需要大約1000顆量級衛星。「這挺多的,但比10,000或12,000顆少得多。」

過去幾個月裡,SpaceX開創了一種全新的網際網路連接方式,創下太空飛行器發射速度記錄,令人為之驚嘆,還贏得了來自美國政府、軍方和科技巨頭微軟的青睞。

不過,成績背後,星鏈同樣面臨諸多爭議。除了尚待證實的市場空間外,它對於非商業的航天探索的幹擾,已經引發了天文學家們的憂慮。

2

早在今年夏天,SpaceX即已啟動了星鏈的小規模測試。它把測試地點選在了美國西北部的華盛頓州,這裡許多人面臨著上網難題。

根據保密協議,測試人員必須保持靜默,不得洩密。但是,仍然有人公開測試了他們的星鏈網絡連接;知名網絡論壇Reddit的一些用戶得知了結果,並將其發布到網上。

星鏈測試數據十分驚豔

測試數據顯示,星鏈衛星幾乎能夠與寬帶網際網路相媲美:下載和上傳速率都很快,而且延遲很低,對於視頻會議、語音通話、網路遊戲等非常友好。

隨後,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注意到了星鏈的測試數據。

FCC起初懷疑,星鏈可能無法與美國農村數字機會基金(Rural Digital Opportunity Fund)資助的光纖和其他地面寬帶網際網路服務競爭;這是一項204億美元的補貼計劃,旨在支撐美國欠發達地區的網際網路服務。

但星鏈的出色表現發揮了作用。

在華盛頓州政府部門發布的一條視頻中,當地名為Hoh的土著部落的Melvinjohn Ashue說:「過去八年來,我覺得我們像是一直在用勺子划船,找不到讓部落連接網際網路的辦法。仿佛不經意間,SpaceX出現了,將我們推向了21世紀。我們的年輕人能夠接受在線教育,參加視頻會議。遠程醫療也不再是一個問題。」

10月13日,FCC將SpaceX列為「合格競標人」,這意味著該公司可以參與從10月29日開始的反向競標。

此外,SpaceX在近期向FCC遞交的文件中透露,它計劃通過對其衛星和外形酷似「長杆+飛碟」的用戶終端設備進行軟體更新,將其上傳和下載速度提高250%。

星鏈終端設備

星鏈項目飛速前進的另一個因素,是國際許可方面的突飛猛進。這對於它的商業前景至關重要。

SpaceX希望利用真空中的雷射進行全球數據傳輸,並在最近進行了成功測試;否則,星鏈將不得不借道海底光纜,效率將大打折扣。不過,無線信號受到政府機構的嚴格控制,以避免出現幹擾問題,因此星鏈只能在獲得明確授權的國家或地區使用。

顯而易見,獲得這類許可是一件耗時耗力的事情。

但在過去幾周中,SpaceX在澳大利亞加拿大均取得了重大進展。儘管距離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用戶都可以連接星鏈仍然十分遙遠,但至少在這兩個國家,SpaceX已獲得了基本運營許可。

熱心網友還發現,SpaceX正在全球至少15個國家申請星鏈運營許可,包括歐洲的法國、德國、西班牙、希臘、愛爾蘭、奧地利、荷蘭、挪威,美洲的阿根廷、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亞洲的日本,非洲的南非,以及澳洲的紐西蘭等。

此外,為了推進申請工作,SpaceX已經註冊了一系列殼公司,名稱中帶有「 Tibro」一詞,即「(orbit)軌道」一詞的反寫。

值得注意的是,SpaceX還贏得了美國國防部的新訂單。

2018年,該公司曾與美國空軍籤訂價值2800萬美元的合同,計劃在軍用飛機上測試加密的星鏈網際網路。

今年10月初,SpaceX與五角大樓籤訂一份1.49億美元的新合同,將建造類似於星鏈的衛星,用於探測彈道飛彈、巡航飛彈和高超音速飛彈的發射。

高超音速飛彈是一種強大武器

科技巨頭微軟也伸出了橄欖枝:本周二,微軟宣布SpaceX的星鏈將連接其新的模塊化數據中心業務,幫助微軟將Azure雲計算業務擴展到軍事基地和災區等偏遠地區。

微軟此舉包含了對抗亞馬遜的意味。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此前宣布,即將推出Kuiper衛星網際網路星座,連接AWS雲計算服務。

3

光環背後,星鏈同樣面臨著重大挑戰和爭議。

市場研究公司Cowen認為,雖然成千上萬環繞地球的星鏈衛星似乎是連接網際網路的好方法,但它的未來仍然存在諸多限制。

該公司在9月23日的一份行業報告中指出,SpaceX包含12,000顆衛星的完整星鏈,只能同時向不到50萬人提供100Mb/s帶寬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

當然,這50萬人並不會同時使用星鏈上網。但即使考慮到網絡接入服務行業的「超訂」慣例,SpaceX在美國最多也只能容納150萬用戶。

這還是按照當前的人均帶寬消耗水平計算的;而隨著超高清視頻等高帶寬消耗應用的日益普及,星鏈將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

正如馬斯克所說,SpaceX可能會通過增加30,000顆衛星,並每五年左右升級其太空飛行器來緩解這一問題。但問題是,星鏈系統使用的無線信號是有上限的。

美國電子前沿基金會的高級立法顧問Ernesto Falcon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按照協議,你最多只能傳輸這麼多數據和信息。你無法改寫物理定律。」

此外,星鏈的定價也備受關注。

馬斯克曾表示,SpaceX的目標是每個星鏈終端200美元。但分析師表示,僅僅關鍵組件——相控陣天線的價格就可能會高出10倍。

本周公布的「499美元初裝費+每月99美元使用費」的套餐,顯然遠遠超過了馬斯克此前的預期。但與星鏈系統的昂貴成本相比,這一收費標準並不能讓它收支平衡。

另一方面,星鏈、Kuiper、OneWeb等「超級星座」正在讓近地軌道變得愈發擁擠,引發了從業者和科研人員的擔憂。

火箭發射創業公司Rocket Lab的CEO官彼得·貝克(Peter Beck)說,隨著星鏈的部署,找到一條空曠的發射軌道越來越難了。

「這對發射產生了巨大影響。火箭不得不在這些衛星星座之間尋找飛行路線。」他說。

天文學家也對星鏈感到不滿。

SpaceX努力讓星鏈變暗,並防止閃亮的部件將陽光反射到地面,但夜空中衛星的眩光仍然破壞了敏感的望遠鏡觀測,包括一些旨在尋找可能威脅地球的小行星的觀測。

星鏈衛星群在夜空中十分耀眼

此外,當衛星相互碰撞或撞上現有碎片時,可能會導致軌道碎片進一步增多。龐大的衛星群是否會引發可能持續數個世紀的軌道危機,已經引起了激烈的辯論。

根據SpaceX的介紹,只要引擎和通信系統仍能夠工作,星鏈衛星就可以利用離子發動機進行空間機動。

但天文學家喬納森·麥克道威爾(Jonathan McDowell)稱,已經發射到軌道上的835顆星鏈衛星中,已經約有3%不再接收地面指令,或是停止了機動。

換言之,在大規模商用之前,大約25顆星鏈衛星已經淪為「太空垃圾」。

雖然現在不是什麼大問題,但麥克道威爾認為,隨著數以千計的星鏈衛星進入軌道,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麥克道爾說:「他們的失敗率並不驚人,不比其他任何人的失敗率更高。但令人擔憂的是,在如此龐大的星座中,正常的失敗率也將導致大量不良的太空垃圾。」

但與天文學界的擔憂相比,星鏈高昂的成本是它要邁過的第一道門檻。在摩託羅拉的銥星計劃折戟沉沙二十多年後,SpaceX能否再度撐起下一代私人衛星通信的大旗,值得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S-500防空飛彈:能打什麼樣的衛星,多快的高超音速飛彈
    【話說軍世】近日,有媒體報導俄羅斯新銳S-500防空飛彈即將服役的消息,而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型防空系統不僅具有攔截飛機和衛星的能力,甚至還具有攔截高超音速武器的能力,可以說這是目前階段唯一具有此項能力的防空系統,因為,現階段還沒有類似防空能力的系統出現。
  • 中國反艦彈道飛彈試射,高超音速飛彈技術競爭日趨白熱化
    《環球時報》引述「接近中國軍方的消息人士」說,從青海發射的東風-26和從浙江發射的東風-21在偵察機、雷達、衛星和軍艦的引導和協調下鎖定並擊中海上目標。 報導說,中國的彈道飛彈以20倍音速的速度重返大氣層,大大增加了攔截的難度。 上述兩種飛彈以彈道飛彈為基礎,被稱為「航母殺手」。
  • 美軍高超音速飛彈,時速20倍音速:俄軍S-400飛彈無法攔截很危險
    據「防務博客」網站報導,美國空軍正準備將高超音速飛彈和其它先進武器裝備於B-1B「槍騎兵」戰略轟炸機上。美國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已經正在進行這個項目。測試工作已經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第412測試聯隊進行,改裝的重點的更改B-1B的內部彈艙隔壁,使之具備內部攜帶更大飛彈的能力。
  • 維持與美國戰略平衡 俄「先鋒」高超音速飛彈高調亮相
    原標題:展現裝備現代化成果,維持與美國戰略平衡——俄「先鋒」高超音速飛彈高調亮相俄羅斯在去年12月首次展示了「先鋒」高超音速洲際飛彈的視頻畫面。這款最高速度超過20馬赫的「大殺器」,是俄為突破美國反導系統重點打造的最新型戰略武器。
  • 美軍宣布2023年部署高超音速飛彈,網友評論:美起了大早趕了晚集
    若飛彈實際速度達到最高10馬赫,每小時是12000多公裡,一旦進行實戰部署,即可在數分鐘內打擊全球任何地點的目標。近日,根據國內媒體報導,美國陸軍協會宣布,美國陸軍計劃準備將在2023年前,部署一款全新的遠程高超音速武器系統。這種從機動式地面平臺發射的飛彈,將能突破5馬赫的飛行速度,高超音速武器系統將是今後美陸軍工作的重中之重。
  • 俄「鋯石」飛彈陷窘境,中國才是高超音速第一國,北鬥助力東風17
    ,而俄羅斯方面高超音速飛彈更多,然公認的中國才是高超音速第一大國,這是為何呢?或許我們能從俄羅斯「鋯石」高超音速飛彈的試射中窺知一二。近日,俄羅斯對最新的艦載高超音速飛彈3M22「鋯石」進行了海上實射,這款飛彈承擔了俄羅斯海軍打破對美形勢的重任,可由軍艦以及潛艇搭載發射,被認為將會是全球首款艦載以及潛射型高超音速飛彈,被譽為新的「航母殺手」。
  • 歐洲打造大氣層內攔截器,欲擊落高超音速飛彈,俄羅斯:要不試試
    高超音速武器普遍採用彈道軌跡變化系統,以往的陸地反導武器要想通過大氣緻密層的反射獲得飛彈飛行軌跡實施攔截幾乎不可能。之前美軍測試標準-3攔截洲際飛彈成功之後,俄羅斯專家就曾回應,高超音速武器飛行軌跡就像一塊平板石頭在水中跳躍式飛行,你無法猜測石塊在水面上會跳躍多少次,而且這塊"石頭"還會臨時變換軌道對來襲飛彈進行規避。
  • 美軍打算要讓B-1B帶31枚高超音速飛彈
    據美國TheDrive網站《戰爭地帶》專欄4月8日報導,美國空軍打算使外部掛架讓B-1B轟炸機攜帶31枚高超音速飛彈。這種構型將徹底改變B-1轟炸機的打擊能力。 [美媒對B-1B攜帶高超音速武器的想像]美國空軍已制定詳細計劃,將向B-1B轟炸機的武器庫中增加AGM-183A「空射快速反應武器」以及「高超音速吸氣武器概念」,這兩種都是高超音速飛彈。
  • 超5馬赫已是「高超音速飛彈」,為何衛星速度輕鬆可達23馬赫?
    而對於一些飛彈來說速度能達到1倍音速(1馬赫)已經是很了不起了,而達到5倍音速及以上就已經被稱為「高超音速飛彈」了,這已經是全球頂尖的技術了,為什麼差別那麼大呢?首先,在稠密的大氣層中飛行的飛彈等飛行器,速度越快其受到的空氣阻力也就越大,想要加速就需要發動機提供更大的推力,同時需要的燃料也就越多,如此「惡性循環」,飛彈想要達到更高的速度所消耗的燃料就會幾何倍式的增長。
  • 美國神秘高超音速飛彈首露面!最高速度20馬赫,B52未來可掛4枚
    近日,美國首度公開空射快速反應武器(AARW),即AGM-183A高超音速飛彈,這是美軍最新型的空射飛彈。根據美國軍方公布的圖片和視頻顯示,一架B52H轟炸機作為運輸平臺,機翼下掛載了一枚白色的飛彈,這枚飛彈就是AGM-183A。
  • ...地效飛行器|伊朗_軍事|高超音速飛彈|俄羅斯_軍事|阿列克謝耶夫...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5月22日報導,俄羅斯軍事專家、《祖國軍械庫》雜誌編輯阿列克謝·列昂科夫對衛星通訊社表示,俄羅斯目前正在積極研發新一代地效飛行器,世界上還沒有一款武器能夠與之有效對抗。裝備有先進的「鋯石」高超音速飛彈的地效飛行器將成為守衛俄羅斯太平洋和北極疆域的強力「盾牌」。
  • 俄軍艦第二次試射鋯石高超音速飛彈 以超8馬赫速度擊中450公裡外目標
    【環球網軍事報導】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26日報導,據俄羅斯國防部消息,俄軍艦艇在白海試射了「鋯石「高超音速飛彈,測試取得成功。俄國防部在消息中說:「22350型護衛艦首艦『蘇聯海軍元帥戈爾什科夫』號再次執行飛彈試射任務,一枚從白海水域發射的『鋯石』高超音速巡航飛彈在升空後高速飛向位於巴倫支海水域的目標」。
  • 能攔DF-17等高超音速飛彈,最高速度5馬赫,俄羅斯正設計米格-41
    這款截擊機最高速度能夠達到5馬赫並攜帶超音速飛彈,攔截類似DF-17這樣的高超音速飛彈。根據米格集團原本的設計,米格-41高速截擊機的主要任務是反洲際彈道飛彈和近地軌道衛星。米格-41戰鬥機可以僅依靠自身的發動機動力就進入地球近地軌道,並在近地軌道上對敵人部署在近地軌道附近的衛星和達到大氣層頂層的彈道飛彈進行攔截。
  • 高超音速武器比拼 川普有點慌了……
    我們正在建造數以百計的新艦船、轟炸機、噴氣式戰鬥機和直升機、新型坦克、軍事衛星火箭,甚至還有比目前世界上最快飛彈還快17倍的飛彈,我將這款武器稱為『超級無敵飛彈』。」川普進一步解釋,這種飛彈可以擊中1000英裡(約合1600公裡)外、直徑為14英寸(約35.5釐米)的目標。報導稱,這些似乎是迄今為止有關該飛彈的最具體細節。  這不是川普第一次「吹噓」美國的飛彈實力了。
  • 來自美國的「高超音速」愛情 中俄會接招嗎?
    高超音速指M5-25之間的速度段,M指馬赫數,M1代表音速,M2為兩倍音速,以此類推。不管是軍用還是民用,速度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高超音速飛行也在很高的高空實現,通常處在大氣層邊緣。這裡空氣稀薄,有利於降低飛行阻力。高超音速飛行在速度上介於普通飛機或飛彈與彈道飛彈之間,速度高,機動性良好。
  • 高超音速飛行器——臨近空間飛行領域的霸主
    三是射程遠、威力大,目前正在研究的高超音速飛彈,其射程都在幾百甚至上千公裡以上;另外,根據動能公式E=MV2(物體的動能與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可知,高超音速飛行器在進行高超音速飛行時,其動能非常大,與傳統的亞音速飛行器相比,在同樣質量的情況下,威力也將增大很多。
  • 可摧毀低軌道衛星 攔截高超音速武器 俄S-500真的這麼牛?
    「俄軍將於今年底前接收最新型S-500『普羅米修斯』防空飛彈系統。」8日是俄空天軍防空飛彈部隊節。當天,俄空天軍防空飛彈部隊司令謝爾蓋·巴巴科夫在接受《紅星報》採訪時宣布這一消息。俄軍事專家稱,這一系統可以摧毀低軌道衛星、太空武器和高超音速武器。目前世界上還沒有類似的防空反導系統。
  • 美國宣布高超音速飛彈全球領先,中俄只能「羨慕」,說法正確嗎?
    ,一個月前,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宣布,俄羅斯只有在據稱」從其前任巴拉克·歐巴馬的政府那裡竊取技術後,才能製造高超音速武器「。近幾個月來,他們一再承認該國在生產高超音速武器方面落後於俄羅斯和中國。五角大樓負責人馬克·埃斯珀指出,例如,美國在這一領域「處於追趕地位」。他宣布到2020年將用於陸,空和海基高超聲速彈藥的研發經費增加一倍。美國武裝部隊北方司令部負責人特倫斯·奧肖尼西將軍最近表示:「俄羅斯『先鋒』高超音速飛彈系統有能力繞過美國飛彈防禦系統,並在發射後15分鐘內向美國領土深處打擊。」
  • 印度高超音速飛行器,3萬米高空飈出6倍音速:僅次於中美俄三強
    據報導整個測試非常成功,速度達到了6倍音速標準,同時彈體承受住了超過2500攝氏度燃燒溫度,在空氣動力方面也很成功。印度國防部長辛格立即表示祝賀,並讚揚印度本土製造超燃衝壓發動機測試成功。這種系統將會用於遠程巡航飛彈和發射衛星使用。
  • 全球頭號高超音速飛彈將是布拉莫斯?速度超20馬赫,射程100千米
    有感於世界高超音速飛彈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印度軍工科研實驗室宣布,將以布拉莫斯反艦飛彈為基礎研發新一代的高超音速飛彈。而在這一過程中,新飛彈項目還將得到來自俄羅斯方面的技術協助。按照印度軍方下達的最新技術指標,新高超音速飛彈系統的速度將超過20馬赫,射程大約控制在100千米的範疇,是一款典型的戰術打擊飛彈。就在軍工科研實驗室發布這則通告之後,印度時報的觀點分析認為,布拉莫斯如果真的達成了這一寶貴的轉型,那麼毫無疑問將成為世界最強的高超音速飛彈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