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1:30左右,獻縣12位獻血的愛心人士從滄州返回,或休息,或繼續在各自工作崗位奮戰。
據獻縣「公益達人」王成良(網名大師兄)介紹,他們在滄州市中心血站獻出的12個治療量的機採血小板(約2400毫升)將向石家莊等地的疫區馳援。
王成良說,獻縣有很多民間無償獻血人士,光在獻血群裡的就有100多人,還有很多「偷偷」義務獻血的。他們經常公益宣傳獻血知識,讓更多的人加入到無償獻血隊伍中來。他自己從部隊轉業後無償獻血「上癮」,從2007年至今已積攢20多個獻血證。
「昨天我從滄州晚報看到,受疫情影響,石家莊血小板庫存告急!血小板與全血不同,保存期只有5天,保存期短,但臨床卻用量很大,這就要求每天都要採集夠一定量,才能保障臨床需求,平時剛好做到供需平衡,但受疫情影響,現在已嚴重供不應求。對此,河北省血液中心呼籲愛心人士伸出臂膀,捐獻熱血,救治生命。」王成良說,他把這個信息往群裡一發,大家都熱烈討論起來,經過商議確定了12位「志同道合」人士今天去滄州市中心血站獻血小板。
王成良跟另外11位愛心人士,自駕3輛車,今早7點多出發,奔赴滄州。
「經過現場採集化驗,有8位同志的血小板合格,其中有4人各獻了2個治療量的機採血小板,其餘4人獻了各1個治療量的機採血小板。」王成良說,12個治療量的機採血小板約合2400毫升。
今年32歲的張會敏是小平王鄉文都村一位普通婦女。「大約2008年,忘了什麼時候,那時我還沒結婚,跟對象到縣城,偶然在『老中天』看見獻血車,我倆就『鬧著玩』獻了一次血。」張會敏說,那次「鬧著玩」獻血後,她結婚生孩子間隔了一兩年,又到縣城時看見獻血車,就一發不可收了。十來年時間,她已獻血5000毫升,血小板獻了2次。
張會敏這次聽說疫區血小板告急,就早晨自駕車到縣城,跟幾個愛心人士一起乘車再到滄州。「這次獻了200毫升血小板,回到家就快下午2點了,湊合吃了兩袋方便麵。」張會敏笑著說,挨凍挨餓去無償獻血,圖什麼?能給疫區做點貢獻,是咱獻縣普通一公民的心願。
劉建超是獻縣臨河鄉富莊村人,2018年年底,他的妻子趙美豔生育時間不久就得了重病,本來貧困的家庭陷入貧困。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劉建超一家渡過難關。劉建超一邊照顧妻子,一邊打工。去年,他看到愛心人士通過義務獻血為社會做貢獻,他毫不猶豫就加入到獻血隊伍中來。
從去年到現在,劉建超已獻血3次。「這次獻血小板獻了400毫升,下午回來太晚了,只能耽誤半天工。」劉建超說,雖然耽誤了工錢,又挨凍受餓,但他知道自己的血小板會救助疫區的病人,心裡也是甜滋滋的。
這次獻血小板的還有一位叫李軍彩的年輕婦女,她的娘家邢臺,1994年嫁到獻縣。「我1998年在石家莊打工時就開始獻血,回到獻縣接著獻血,現在已有獻血證30多個。」在燕京制瓶工作了7年,上午到滄州獻了400毫升的血小板,下午連淮鎮的家也沒回,就直接到企業上班了。
「我的娘家是邢臺,曾在石家莊打工,兩個地方都發生了疫情,我很惦記,自己在獻縣生活工作多,能做到的就是獻血,支持來兩個『故鄉』。」李軍彩說。
「無論這次獻血多少,獻成獻不成的,別人說我們都是英雄,我們當不了大英雄,但為疫區為社會做點貢獻,也就欣慰了。」王成良說,這幾天有很多愛心人士也在本縣獻血車上獻血,他們也當之無愧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