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病害中水生植物發揮大作用

2020-12-05 九正建材網

  現如今,人們對水體中的投入品越來越謹慎。其實水體中的許多病害不一定非要用藥解決,可以採取一些生物的方法予以防治。在養殖過程中,可以巧妙地利用各種魚類的生活習性之間的互補性,適當套養一部分魚類,達到調節水質、防治病害、以魚養水、以魚養魚的目的。

  一、套養鯉魚、鯽魚。鯉魚、鯽魚是水底名副其實的「清潔工」,它們生活在水體底層,攝食水底的殘餌和腐殖質。在養殖水體中適當套養部分鯉魚、鯽魚,可充分利用水體中殘餘的有機物,大大減少水體底部有機物的腐化分解,減少魚病發生的機率。

  二、套養青魚。利用青魚可以抑制水體中的螺螄等生物。青魚常常棲息於水體的下層,肉食性,多攝食昆蟲幼體、螺蜆、幼蚌類等。在水體中套養青魚,一方面可以抑制螺螄生長確保有一個良好的水體環境;另一方面,可以促進青魚的生長,增加水體的產出和效益。

  三、套養鰱魚。鰱魚可稱為水體的「過濾器」,它是濾食性魚類,以浮遊植物為食,在水體中適當套養鰱魚可以充分利用水體中的浮遊生物等天然餌料資源,控制水體肥度,從而達到調節水質的作用。同時,鰱魚還是水體中缺氧泛塘的的「預報員」,當水體中鰱魚出現浮頭時則說明水體中已開始缺氧,有泛塘的危險,必須立即採取增氧措施。

  四、套養鱅魚。利用鱅魚可以抑制水體中的輪蟲。鱅魚生活於水的中上層,動作較遲緩,不喜跳躍,主要以浮遊動物為食,亦食部分浮遊植物。水體中如輪蟲等較多,影響水體環境,可套養部分鱅魚予以控制。

  五、套養草、鯿、魴魚。草、鯿、魴魚這三種魚被稱為水體中的「衛生員」,在水體中水生植物過多,或岸邊草類很多的情況下,為了減少水體中氧的消耗和防止養殖環境的破壞,可適當套養一些草魚、鯿魚或團頭魴等,既可以保證水體溶氧充足,淨化養殖環境,又可以利用天然餌料增加水體的產出量。在水體中,草魚生活於水的中下層,以水草為主要餌料,亦攝食其它旱生嫩草枝葉,團頭魴還吃草魚吃剩的碎草屑,鯿魚還喜食水中的藻類。

  六、套養鱖魚、烏鱧、鱸魚等。鱖魚、烏鱧、鱸魚算得上是水體的「除雜先鋒」,它們性情兇猛,能大量攝食水中的野雜魚、小蝦等,適當套養三者中之一,可以有效控制水體中野雜魚蝦的生長繁殖,減少與主養魚爭食爭氧的競爭壓力,還可以利用天然動物餌料增加水體產量和效益。象鱖魚、烏鱧等主要採食水體中的鮮活魚蝦,而加州鱸、鯰魚等還食水中死亡的動物的屍體以及內臟,它們都是清除水體汙染的好幫手。

  七、套養紅色魚類。像紅鯉魚、紅鯽魚、紅羅非魚等常當作養殖中的「指標魚」,通過這些紅色魚的生長及生活情況,可以了解水體中的營養狀況及魚類體重生長情況。在網箱養殖中,如果想檢查網箱是否破損,可以放養數十尾紅色魚,若此類魚大量減少,說明網箱有破損的可能,須採取措施解決,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另外,這些魚類以其鮮豔的體色和快捷的遊泳速度,可以有效防止水老鼠、水獺等偷食魚類。

  八、套養黃顙魚。利用黃顙魚可以抑制水體中的錨頭鰠。黃顙魚幼魚時期以枝角類、橈足類為食,成魚以小蝦、小魚為食,亦食其它魚的卵,尤其是對水體中的錨頭鰠等有抑制作用,它可直接攝食錨頭鰠,也在啃食其它魚類身上的錨頭鰠等。

  九、套養羅非魚。羅非魚是熱帶魚,雜食性,在水體中的作用較大,它既食水生植物,又食各種有機碎屑、藻類和水生昆蟲,既充分利用了水體資源,又可調節水質。羅非魚常在水底挖巢,不斷拱起底泥,可促進水底有機質分解,改良水質。同時,羅非魚喜食水中的魚蝨、錨頭鰠等,能減少魚病危害。

相關焦點

  • 水生植物在水汙染控制中的生態效應
    1.1物理作用  覆蓋於溼地中的水生植物,使風速在近土壤或水體表面降低,有利於水體中懸浮物的沉積,降低了沉積物質再懸浮的風險,增加了水體與植物間的接觸時間,同時還可以增強底質的穩定和降低水體的濁度。此外,植物的存在削弱了光線到達水體的強度,阻礙了植物覆蓋下的水體中藻類的大量繁殖,尤其是在浮萍類植物的溼地系統中比較常見。
  • 水生植物的作用以及如何選擇水生植物
    顧名思義,可以在水中生長的植物統稱為水生植物,那麼水生植物在河流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什麼?首先,我們通常可以想到的是「好看」,即所謂的景觀效果。不難解釋,如果河裡只有水,總會感覺缺點什麼。那麼如果在水中種植一些睡蓮、金魚藻這些植物,是不是就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 ​水生植物的作用以及如何選擇水生植物
    顧名思義,可以在水中生長的植物統稱為水生植物,那麼水生植物在河流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什麼?首先,我們通常可以想到的是「好看」,即所謂的景觀效果。不難解釋,如果河裡只有水,總會感覺缺點什麼。那麼如果在水中種植一些睡蓮、金魚藻這些植物,是不是就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 連雲港市水生植物培育實現量產,促進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創新 港城...
    8月21日,筆者在海州東鹽河看到這樣的生態小景,這些水生植物均生長在十餘處生態浮島上。作為整治城市黑臭水體的創新之舉,東鹽河生態景觀修復工程既能淨化水質、恢復水體,又能四季見綠、三季有花。據介紹,這些人工浮島及城區多處景觀水體裡水生植物大多都由我市自主培育,其中多種荷花、睡蓮、菖蒲及再力花等已實現量產。
  • 水生植物的概念及其應用
    水生植物,顧名思義是指生長在水中,或對水分的要求和依賴比較強的植物。我國國土幅員遼闊、溼地眾多,水生植物資源豐富、類型多樣。一般來說,水生植物生長迅速,栽培粗放,管理容易,功能性強,在園林綠化方面尤其是在溼地公園綠化中用途廣泛。
  • 水生植物有哪些 水生植物的養殖方法
    水生植物是十分重要的植物類型,一直以來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那麼對於水生植物有哪些呢?相信對於這個問題大家也很想知道答案,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水生植物都有哪些,通過對於植物知識的學習使我們更好的融入到實際生活中,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水生植物都有哪些吧。
  • 光和微生物聯合作用下淺水湖泊水體中植物殘體降解研究取得進展
    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分,在淨化水質、恢復水體生態功能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湖泊富營養化、沼澤化過程以及生態修復技術的推廣運用,促進了湖泊中淺水區域中挺水等高等水生植物的生長。每到秋冬季水生植物大量衰亡,植物殘體分解過程對湖泊系統生源要素循環有重要影響,甚至會導致草源性「湖泛」汙染現象。
  • ​水生植物除了好看還能做什麼?
    植物根的吸收水生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吸收養分,水環境中的某些汙染物只能被植物用作自身的養分。水生植物吸收鉛和鋅後,不同器官的富集存在顯著差異,這表現為根>莖>葉。水溶性汙染物通過兩個途逕到達根系表面:第一個途徑是通過質體流動途徑,即汙染物跟隨植物的蒸騰作用,與水分一起到達植物的根部。另一個是擴散途徑,即通過擴散到達根表面。植物吸收汙染物元素作為其自身的養分後,人們會對水生植物進行收割,以從水環境中去除大量汙染物。
  • 水生植物的分類和淨化原理
    按照水體淨化效果劃分,水生植物可以分為:蕨類植物、被子植物、苔蘚植物、裸子植物四種類型,被子植物主要是指生命力較強的植物,生產過程中並不會受到外界因素影響,蕨類植物主要是指徑、根、葉全部具備的水生植物。
  • 水生植物還有這樣的作用!
    水生植物指的是生長在水體淺區和周圍灘地上的沉水植物群落、浮葉植物群落、漂浮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及溼生植物群落組成,俗稱水草。水生植物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水草旺盛的時候水質清澈,水產豐富,水體生態平衡安穩。缺少水草的時候水質就顯渾濁,水生動植物係數,水體的生態環境軟弱。
  • 水生植物,清涼美景不可或缺的「花花世界」
    攝影/吳雙中國:世界名貴水生花卉的原產國我國幅員遼闊,自然氣候和地理類型複雜多樣,湖泊、江河、水庫等各種類型的水體星羅棋布,孕育出豐富多彩的水生植物家族。我國有70 餘科200 餘屬約500 多種水生植物,佔世界水生植物種類的1/10,是世界上水生植物種類較豐富的國家之一,也是許多重要的水生植物和名貴水生花卉的原產國和栽培中心。
  • 水生植物造景,你了解多少?
    一水生植物的分類:挺水植物(Emergent plant)植株一般較高大,多用於水景園的岸邊淺水處、溼地中;莖、葉直立,根扎入泥土中生長,只有下部或基部沉於水中,上面大部分植株挺出水面。此類植物種類繁多,花色豔麗,適應性較強。
  • 江蘇河蟹池塘常用水生植物繁殖方法
    江蘇河蟹池塘常用水生植物繁殖方法_潘文新池塘養殖優質蟹的第一要素是營造生態化水域環境,選擇適宜區域內生長的水生植物,充分發揮生態、營養、藥理功能,將其轉化為養殖優質河蟹的有效資源。水生植物可以控制河蟹病蟲害的發生,促使河蟹正常代謝、生長、發育,養成脂豐膏滿、質量安全的大規格紅膏河蟹。因此,養殖優質河蟹的池塘必須全年都有水生植物,常用的有菹草、黃絲草、金魚藻、輪葉黑藻、伊樂藻等。下面就它們的繁殖方法進行介紹。一、菹草菹草屬眼子菜科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生長於湖泊、溪流、池塘、溝渠中。
  • 水生植物與垂釣的密切關係不容忽視
    其次、水草區域的溶氧量很高植物會在光合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氣,因此有水草的地方水體溶氧量充足,魚兒自然喜愛在有水草的區域逗留。 第三、給中小型魚類帶來安全感大魚吃小魚的道理,導致一些中小型魚類為了躲避一些天敵,總喜愛在水草區域躲避。
  • 首部水生植物圖譜問世 147種水生植物適合京城水環境
    昨天,北京首部水生植物圖譜在北京市水利局編制完成。
  • 沉水植物如何影響湖泊水體光環境?
    富營養化定義富營養化是一種氮、磷等營養物質過度輸入水體,所引起的水質汙染現象。一般情況下,水中總磷達到0.02mg/L、無機氮達到0.3mg/L的水體已處於富營養化。在自然條件下,隨著河流夾帶衝積物和水生生物殘骸在湖底的不斷沉降淤積,水體會從貧營養過渡為富營養,這是一種極為緩慢的過程,需要數百年的時間。
  • 水生植物類型及生物量對汙水處理廠尾水淨化有何影響
    研究認為植物在人工溼地中主要起著以下作用:直接吸收利用汙水中可利用態的營養物質、吸附和富集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錯綜複雜的根係為微生物吸附生長提供更大的表面積,植物對氧具有輸送、釋放和擴散作用,可以將氧輸送到根部周圍的區域,在根部形成好氧厭氧區域,為根區好氧微生物輸送氧氣。不同植物對水體營養鹽去除效果不同。
  • 濟南植物園 植物「雲科普」 | 你不知道的水生植物的「那點兒事」~
    水生植物分為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和溼生植物,濟南植物園水生植物園以觀賞性強的挺水、浮葉植物、溼生植物為主。這類觀花賞葉的水生植物,株形婀娜多姿,葉色翠綠怡人。 水生植物在淨化水質、美化水體景象、維護水系生態平衡方面具有顯著功效。
  • 微生物在富營養水體修復中 起到了多大作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引言微生物製劑常見於富營養水體的治理工作中,它到底起到了多大作用呢?應對不同的N、P營養物質,在微生物的選取上有何不同?與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相比,在生態修復中,到底誰的角色更重要?
  • 水生植物的「花花世界」
    在中國園林造景中,水景一直是不可缺少的景觀要素,而水生植物又是表現水景的必要元素,水生植物在園林造景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