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可以在水中生長的植物統稱為水生植物,那麼水生植物在河流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什麼?
首先,我們通常可以想到的是「好看」,即所謂的景觀效果。不難解釋,如果河裡只有水,總會感覺缺點什麼。那麼如果在水中種植一些睡蓮、金魚藻這些植物,是不是就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如果這些植物的配置再設計的美觀一點,那麼肯定會很有觀賞價值。
其次是淨化水質。一方面,一些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氮和磷等營養物質,並且可以淨化水。另一方面,在河流生態修復項目中,合理配置水生植物以形成生物通道,以物理方式過濾河流中的雜質,大量根系有各種微生物的水生植物也可以吸收河流中的過量養分,提高河流的自淨能力。因此,在處理被汙染的河流時,應充分考慮諸如水生植物去除氮和磷的能力,耐受水汙染的能力以及景觀特徵等因素。
如何選擇水生植物?
1.不同的水生植物適應不同的條件,例如溫度,水深和光照。因此,必須選擇適應河流環境現狀的水生植物。儘可能使用當地和附近的水生植物品種,這有利於植物的良好生長和建立穩定的生態系統。例如,沉水植物僅適用於透明度高的水體,富營養化的水體通常具有更多的懸浮固體,這將嚴重影響沉水植物的正常光合作用。耐寒的水生植物,例如西伯利亞鳶尾和燈芯草等,通常在南部的高溫和長日季節生長緩慢,甚至還會長出泛黃的葉子。
2.不同的水生植物種類會給河水帶來不同的淨化效果和景觀效果。通過選擇在不同季節生長的水生植物物種以及冷暖季節的水生植物物種的組合,可以維持河流生態系統和水景。例如,燈芯草是全年常綠或半常綠的稀有品種之一,極耐寒,春季和秋季是蓬勃發展的時期,在冬季和夏季,它仍可以維持整株全綠或半綠色植物,是填補冬季景觀效果、提高冬季淨水能力的首選品種之一。
3.不同水生植物種類之間的匹配比例將直接影響河流水生態系統能否成功建立和穩定運行。根據環境條件和水生植物自身的條件,進行品種的選擇和比例匹配,並按時排列植物,充分發揮水生植物品種的互補和匹配,形成競爭優勢。
近年來,通過不斷的工程實踐和經驗總結,水生植物在河流生態系統恢復中的應用技術不斷成熟,水生植物在改善水質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顯著,成本更低且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