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廁升級農村免衝水馬桶生產廠家
◆小廁所,大民生。中國農村的「廁所革命」的徹底成功,尚待時日!
正解局出品
15年前,第一次去中部某省農村。一望無際的田野上,風景殊麗,「意外地」看到一些低矮的土房子孤零零地立在路邊。土磚堆壘,半人多高,或者搭著半截破木板,或者圍了一條草帘子。
那是第一次在現實生活中看到如此簡陋的廁所,其汙其穢,驚得我差點褲子都沒敢脫下來。後來,大江南北跑得多了,才發現當年到底是年輕太嫩見識少。中國之大,風俗之異,絕非讀幾本書就可以體會明白。
事實上,在今天的中國農村,」一塊木板兩塊磚,三尺柵欄圍四邊」,多年的「廁所革命「之後,這仍然是許多農村,尤其是偏遠地區農村廁所的真實寫照。
1. 「噁心半個月,也許還做做噩夢」
3年前的除夕夜,曾發生一件轟動一時的新聞。
一位上海姑娘去江西農村男友家過年,在看到了男方家裡準備的第一頓晚飯後,連夜「逃回」了上海,決定分手。
因為那頓晚飯看起來實在是太髒兮兮了,姑娘瞬間明白了生活的差異和自己對愛情的天真。流傳出來的那張實拍圖,惹得群情沸騰。
此事在引爆之後,然後被迅速指為編造、商業炒作。但今日復盤,卻可以發現,事情也許是假的,但它在無形中折射出的一個城鄉差異,對真實中國的認識錯位和情緒的宣洩,卻是百分之百真實的。
這樣的真實有很多,對農村廁所的吐槽,就是其中的一種。吃喝拉撒睡,人性本能。看起來是一件不登大雅之堂的事兒,但關係的卻是所有人的民生大事。
事實上,在寫作本文之際,有不少於5個出生於農村,現在長期生活在城市裡的朋友直言:在農村,吃不慣,睡不好,其實都可以忍,唯一難忍的就是廁所,實在是太簡陋,太髒了。
這並非矯情。類似的看法,著名經濟學家王福重也說過。在他去年寫的一篇文章裡,他就寫道:
對他來說農村**不能忍的就是廁所,「如果一個人城裡出生長大,去農村上廁所,相信會噁心半個月,也許還做做噩夢。即使是農村長大的,只要在城裡生活一段,再回農村也會不適應。」
王福重的話一點都不誇張。今天,在很多中西部城市,只要出城二十裡,你就有很大概率看到類似下圖的這種廁所。
這讓已經習慣了抽水馬桶的城裡人,如何能忍?究竟有多簡陋,有多髒?出於人性化考慮,本文就不再形象地描繪了。每逢節假日,尤其是春節,類似下面的吐槽,舉不勝舉:
「冷得受不了啊!上廁所凍屁股!」「哭著跳著上廁所,被臭味燻哭,髒水瀰漫毫無立足之地。」「**怕的是蛆,夏天滿地都是,你必須準確蹦到腳踩的石頭上。」 「不明白為什麼家家房子蓋得挺大挺好的,也挺乾淨的,一定要使用旱廁, 不能用馬桶嗎?**受不了廁所,其他的還好吧,就是晚上太黑不敢出去。」
奇怪的是,今天的農村,很多地方早已經頗為富裕,人鮮裝,路寬闊,房高大,但廁所卻依然是個小茅坑。而且,這件事私下聊天吐槽的多,在公眾場合議論的少。
2. 五花八門的「新」廁所發明了
其實,在農村的廁所成為「眾矢之的」之前,整個中國的廁所問題也屢遭吐槽。
上了年紀的人可能還記得,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曾有一位著名的全國勞模時傳祥。他就是北京一位「寧肯一人髒,換來萬戶淨」的掏糞工人。
全國勞模時傳祥
當時的國家主要領導在接見他時曾說過一句廣為流傳的話:你掏大糞是人民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勤務員,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
但鮮為人知的是:直到20世紀末,北京才**終徹底淘汰了掏糞工這門職業。
在上世紀80—90年代,中國的廁所屢屢成為外國記者的題材。據統計,截至上世紀90年代初,批評過中國廁所的國內外媒體有數百家之多,相關報導數以萬計。
但這些批評大多針對的是城市廁所。進入上世紀90年代之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文明程度的提高,藉助亞運會、奧運會、世博會等大型賽事盛會契機,許多地方政府的一把手親自抓「廁所」問題。
由此,中國城市的廁所在經歷一輪又一輪的革命之後,目前已經大多走向了現代化,抽水馬桶已成為城市家庭**基礎的配置。
相比之下,農村廁所改造就要步履蹣跚得多了。農村廁所髒亂差,和經濟條件有關,也和衛生意識的尚未全面普及有關。要想實現類似於城市裡「衝水馬桶」式的廁所,需要豐富的水資源,完善的排水管網和汙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這在中國偏遠、缺水的山區很難實現。
所以,在中國農村搞廁所革命,必須因地制宜,於是五花八門的「新」廁所發明了:三格化糞池廁所、雙甕式廁所、沼氣池廁所、糞尿分集式廁所、堆肥廁所……在廁所革命中,有兩個重要概念:一是衛生廁所,二是無害化廁所。
前者特指的是廁所有牆、有頂,並且貯糞池不滲漏,密閉有蓋,廁所內部乾淨清潔,無蠅,基本無臭等等;後者無害化衛生廁所,是在滿足衛生廁所的標準後,還具有減少、去除和滅活糞便中致病病原體,讓其喪失傳染性的處理設施的廁所。
磚混結構雙甕漏鬥式衛生廁所與彩鋼結構雙甕漏鬥式無害化衛生廁所
然而,事實上,以「養尊處優」,已經習慣了衝水馬桶的人來說,農村的廁所雖然「衛生」「無害化」了,但還是感覺膈應。
3. 驚動中央**高決策層
一般人估計不會注意到,農村廁所這件事,甚至還會驚動中央**高決策層。
查閱一下公開媒體,可以發現近年來,**高層就曾多次強調: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是城鄉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為了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要進行「廁所革命」 。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穩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推進『廁所革命』」。
在**高層的關心下,農村廁所革命的事這些年一直在推進。今年1月份的時候,中央8個部門又聯合發文。對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明確了路線圖與時間表,具體要求是:
到2020年,東部地區、中西部城市近郊區等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基本完成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廁所糞汙基本得到處理或資源化利用,管護長效機制初步建立。中西部有較好基礎、基本具備條件的地區,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左右;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等地區,衛生廁所普及率逐步提高,實現如廁環境乾淨整潔的基本要求。
當然,中國實在太大,地區差異不可以道裡計。所以文中提到要實現這些目標,特別限定了「近郊區有基礎、有條件」、」基本完成」、「逐步提高」等等。
農村廁所改造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據新華社2015年報導,疾控專家表示,農村地區80%的傳染病是由廁所糞便汙染和飲水不衛生引起的,其中與糞便有關的傳染病達30餘種,常見的有痢疾、霍亂、肝炎、感染性腹瀉等。
一次成功的改造,會大幅降低這些傳染病的發病率。比如在江蘇,在連續多年的強力改造之後,農村的寄生蟲病感染率和腸道類傳染病的發病率,自2006年以來,分別下降了51.8%和36.7%。
但在農村改造一個衛生廁所,花費大約在3000元左右,儘管各級政府有一定的補助,但對於許多節儉,手頭並不寬裕,而且對現狀「習以為常」的農戶來說,在掏錢之前仍要遲疑。
農村廁所改造這場硬仗要想全面獲勝,仍需時日。
4. 2億多農戶,革命尚未成功
中國城鄉發展差距大,**刺眼的也許就是廁所了。不看那些亮眼的成績和網友情緒化的吐槽。實事求是地說,當下農村廁所革命要走的路,還很長。
某種意義上,中國的區域發展不平衡,在廁所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從整個面上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的衛生廁所普及率分別為 90. 35%、 76. 81%和67. 48%,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則分別為 81. 86%、41. 89% 和 46. 08%。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泰證券研究所
而具體到農村,普及率則一般都會低不少。比如:在缺水乾旱的陝西,截至2014年底,711萬農戶,仍有350萬戶沒有進行改造。
2017年,有學者進行了湖北省20個縣400個農村的2000戶入戶調查,發現有近一半的廁所有臭味,超過三成有蠅蛆,近三成有糞便暴露。
2018年,在對河北石家莊8個縣市40個村莊的調查顯示,當地衛生廁所是75%。而且有超過一半者對汙水的處理方式是「隨意潑灑」「流入街道」,能夠通過下水道、汙水管網排放的僅佔15%。
客觀地說,近二十年來,在改造農村廁所這件事上,中央的支持力度很大,變化也可謂是翻天覆地。
2004 年中國開始設立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支持中西部貧困地區和血吸蟲病重點流行地區的農村改廁工作,後來還將其列入重大公共衛生項目。
在2004年至2013年,差不多十年裡,中央累計投入了82.7億元,改造了2103萬戶農戶廁所,衛生廁所普及率從1993年的7.5%提高到2016年的80.4%。
農村旱廁改造
而且,這裡的82.7億元只是中央財政的投入,地方各級政府的配套資金沒有計算在內。比如,如果拿海南來細算一下,就會發現在2011至2014年,海南在改造農村廁所中,財政共投入資金1.56億元,其中中央補助的資金就是6000萬元,省級財政配套是1700萬元,市縣級財政則是7906萬元。
在各地農村的廁所改造中,江蘇省的農村廁所改造,在全國是典範。2006至2013年,江蘇累計投入了56億,累計改造了822萬座農戶廁所,衛生廁所的普及率從56%提高到了94%,無害化廁所的普及率達到了82%。
點滴數據的進步,背後是無數人生活、衛生習慣的改變。中國有2億多農戶,廁所改造任重而道遠。假以時日,中國農村的廁所也「百分之百」「抽水馬桶」了,那一定是了不得的,有著開天闢地一般意義的大事!
歡迎吐槽你在農村上廁所的那些經歷。
文章來源於**公眾號正解局(ID:zhengjieclub),歡迎**搜索「正解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