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汙泥,被熱幹化後,焚燒成灰渣,也沒進入農田。這種做法在南方地區多見。好好的營養資源不用,我們卻要另外耗費其他燃料把汙泥給燒了。焚燒後的灰渣也是個麻煩事,去向五花八門,但總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
衝水馬桶之前世界是什麼樣的?
我國是最早從事農業生產的國家,中華民族是最早從事農業的民族。大約在1萬年前,神農氏教化華夏民族,開始了農業生產。人類才真正進入文明。農業生產,需要兩個基礎:
第一是曆法。先聖道法自然,創立曆法,人們才能知道什麼時節播種,什麼時節收穫。沒有準確的曆法,別說豐收,就連種子都收不回來。
第二是營養物質循環。人畜的糞便,作為肥料回歸土地,滋養農作物生長;人畜食用農作物獲得能量,又產生糞便,糞便又回歸土地……營養物質如此有序循環,無窮無盡。
衝水馬桶都幹了些什麼?
1596年,英國貴族約翰·哈靈頓發明了第一個衝水馬桶。據記載,當時歐洲人到處隨地大小便,不堪入目。後來,衝水馬桶在歐洲普及之後,改善了如廁條件,但引發了是營養物質(人糞便)的無序擴散,人的糞便隨衝水大量流入河流,造成河流水質惡化,病菌滋生,傳染病泛濫。
約翰·哈靈頓爵士
所謂道法自然,各行其道,各得其所;反之,就是災難。本該回歸土地的營養物質,卻在河流中肆意橫流,疾病泛濫在情理之中。視界和評認為,衝水馬桶被認為是一項偉大發明,簡直是胡扯!
人們怎麼對付衝水馬桶的汙水?
19世紀,人們發明了二級汙水處理工藝,用來處理生活汙水中的有機物(營養物質)。基本原理是:用氧氣來氧化汙水中的有機物(營養);在常溫常壓自然條件下,氧氣不能直接氧化這些有機物,我們通過人工馴化的微生物作為橋梁媒介,來實現氧化有機物的過程。微生物遇到大分子或長鏈有機物不能直接代謝的情況下,人們通過高級氧化、水解等方法把大分子有機物拆分成小的。這個專業夠單個人用畢生精力來研究。如果你搞不明白,看下面的比喻就明白大概了。
打一個通俗的比方:這就好比,你想把放在高處的廢書舊報拿下了燒掉(=要氧化有機物)。可是太高了,你夠不到怎麼辦?於是,你就藉助梯子(=藉助微生物);取下了後,舊報紙很容易燒掉了,但是舊書很厚,還帶硬紙殼封面,不好燒,怎麼辦?於是你藉助剪刀(=藉助高級氧化等工藝),把厚厚的舊書剪成單頁的紙,再燒。
梳理一下,營養物質本該回歸土地,卻錯位進入並汙染了河流。人們想的辦法不怎麼讓營養物質回歸土地正途;而是想辦法怎麼消滅掉這些營養物質。搞笑不?扯淡不?
隨著汙水技術的不斷提高,目前生活汙水處理廠大約去除汙水中90%的營養物質。剩餘的10%營養物質呢,在汙水處理廠處理汙水剩餘的汙泥當中。那麼,這些汙泥能把剩餘10%的營養物質帶回土地、回歸正途嗎?
汙泥管理者:臣妾做不到啊~
生活汙水處理廠汙泥去哪了?
有的汙泥,被消化減量後,用在園林綠化,沒有進入農田,總之汙泥是不進人嘴的地方轉悠。這種做法在北方地區多見。我們估算一下汙泥量,例如一個1千萬人口的城市,人均用水量僅按100L/(人·天)的低值計算,乘起來就是每天100萬噸汙水進入汙水處理廠,經處理後每天至少產生1千噸溼汙泥,一年下來就是365000噸溼汙泥!即使處理到含水率65%的汙泥,其年產量也超過500000噸!往哪放?
圖片來源於百度
視界和評的疑問是:這麼多汙泥,時間長了,不得把園林綠化的地方堆成喜馬拉雅山嗎?將來樹都得種到泥山上去嗎?搞笑不?扯淡不?
有的汙泥,被熱幹化後,焚燒成灰渣,也沒進入農田。這種做法在南方地區多見。好好的營養資源不用,我們卻要另外耗費其他燃料把汙泥給燒了。焚燒後的灰渣也是個麻煩事,去向五花八門,但總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
視界和評的疑問是:咱們將來是不是得研究怎麼用火箭把汙泥推到月球上去呢?搞笑不?扯淡不?
有的汙泥,就更沒譜了,總有一些人、一些組織,負責收人錢財,替人消災。最後鬼知道這些汙泥到底去哪了~搞笑不?扯淡不?
最終,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總之,汙泥沒有進入土地(農田)。不是汙泥管理者不想送去,而是土地管理者根本不接收。
汙泥為何不作肥料進入土地?
根本原因還在於工業廢水混入了生活汙水處理廠,工業廢水中有毒有害物質複雜多樣,生活汙水處理廠根本無法應對,頗有「稀釋」寧人之嫌。工業廢水混入其中,原因多了去了。違規混入,是傷天害理;依歸混入,是無知愚蠢。
工業廢水自身不好處理,就混合生活汙水來協同處理;結果就好比想要單獨教育改造一個殺人狂魔實現不了,非得拉一個好人跟殺人狂結婚一起生活,最後殺人狂沒能變成奉獻社會的普通人,倒是那個好人也被帶壞了,還生出了孩子(汙泥)。最後,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結婚」了,結果是生活汙水處理廠的水質五花八門,變化莫測。
編輯: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