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爪龍:北美洲的白堊紀肉食恐龍

2021-01-14 恐龍世界


中文名稱:恐爪龍

體型:小型恐龍,體長3米

食性:肉食

生存年代:距今1.19億-9300萬年前的早白堊紀

發現地點:北美洲,美國

化石標本:幾副完整的骨骼




恐爪龍生活在北美洲的白堊紀肉食恐龍,體重25-90公斤,身長3-5米。


成群的恐爪龍被人們稱為「白堊紀的殺人軍團」,這種恐龍的殘暴可見一斑。


恐爪龍與人類的大小比例


它的身體輕盈敏捷,稱得上是奔跑跳躍方面的「職業選手」。


恐爪龍化石


這些恐瓜龍常常結隊地四處遊蕩,專門攻擊那些體形龐大的草食性恐龍,而且在攻去獵物時它們還有一個秘密武器,那就是尖銳的牙齒和長在後御上的鉤狀腳爪。


恐爪龍捕食想像圖


利用這長達12釐米的腳爪,它們可以輕易地撕碎獵物,或是在對手身上留下深深的難以癒合的傷口。當眾多恐爪龍一同上陣撲到獵物身上,搖晃著腦袋用牙齒用力撕咬時,再強大的獵物也只能倒地而亡了。





新朋友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恐龍世界」

老朋友請推薦給自己的朋友,支持恐龍世界

相關焦點

  • 恐爪龍:兇猛的的白堊紀肉食恐龍
    恐爪龍(學名:Deinonychus)是馳龍科恐龍的一屬,生活於下白堊紀的阿普第階中期至阿爾布階早期,距今約1億1500萬-1億800萬年前。一般認為恐爪龍會用其鐮刀爪來割傷獵物,但近年就迅猛龍重建模型的測試顯示這爪作刺戳之用,而非割劃。恐爪龍身體較小, 站起來才有1米高, 身體全長也不過2.5米。大概只有小馬駒那麼大小。可是它捕食的手段和方法比起笨重的霸王龍則是高明多了。恐爪龍在捕食時, 動作異常敏捷, 常常躍到獵物身上,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劃破對方頸部, 用單個形如鐮刀狀的利爪掏挖獵物內臟。
  • 恐爪龍的齒爪有什麼用?
    恐爪龍的齒爪有什麼用?
  • 我國最大的肉食恐龍,身體長達12米,生活在山東,近親卻在北美洲
    說到肉食恐龍我們都會想到霸王龍,它是暴龍科最大的一種恐龍,其體長約11~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約4米,最高臀高可達5.2米,頭高近6米,體重7~9噸,最重可達15噸,被認為是恐龍時代肉食恐龍中的巨無霸,不過霸王龍外還有棘龍和南方巨獸龍,其體型和霸王龍類似,體型都是相當驚人的。
  • 【恐龍探索】死神鐮刀——恐爪龍!
    每周的恐龍時間到了,又和大家如約而至啦~這一期我們來介紹一下白堊紀的死神——恐爪龍。(嘿嘿嘿,有預測的小夥伴們是不是又被雷到了恐爪龍,顧名思義,就是有著可怕利爪的蜥蜴。生活在白堊紀,活動在今天的北美,恩恩!是的,北美!(那些說始盜龍啊迅猛龍啊那都不是恐爪龍哦),這傢伙身材到是蠻標準,只有三米長兩米高。標準的白堊紀殺手體型。
  • 從三疊紀到白堊紀,恐龍到底是怎麼演變的?
    從三疊紀到白堊紀,恐龍到底是怎麼演變的?之前的文章中已經提到,恐龍是從三疊紀末活躍到白堊紀的,恐龍家族數量龐大,而且隨著時間、環境的變化,恐龍的體型也在逐漸的變大,外形特點也在一直變化著。想知道恐龍到底是怎麼演化的嗎?我們且往下看。
  • 獅子能打過同等大小的恐龍嗎?為什麼?
    與獅子同體型的恐龍恐龍是從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末期的「地球霸主」,它們統治地球的時間遠遠超過我們人類統治地球的時間。與現存獅子體長相近的成年恐龍有很多,而且大都是肉食性恐龍,在這裡我們來列舉兩種。第一種,恐爪龍恐爪龍是一種生活在白堊紀中期(距今約從1.15億年前-1.08億年前)的北美洲的一種小型肉食恐龍。它的平均體長在3米左右,體重在50-75公斤之間。
  • 這種恐龍比劍龍還笨,名字還和後者諧音,但卻比霸王龍活得更長久
    說到笨恐龍,或許很多人都會覺得應該是劍龍。原因是這種恐龍的腦容量小,因此在關於智商的多個方面都比一般的恐龍要差得多。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劍龍常常被人說成是笨龍的原因,但其實說劍龍是笨龍實在是冤枉了它,因為在最新的發現中,在遠古時期,還存在這一種更加笨拙的恐龍。
  • Sbike動植物百科:地球上人氣最高、最著名的十大恐龍!
    一般認為恐爪龍會用其鐮刀爪來割傷獵物,但近年就迅猛龍重建模型的測試顯示這爪作刺戳之用,而非割劃。 南方巨獸龍 南方巨獸龍:大型食肉恐龍,是有證據支持的,「體長」第2(最大體長13m), 「體重」第3(最大體重10噸),的肉食恐龍,體重僅次於雷克斯霸王龍和埃及棘龍。
  • 包頭龍:白堊紀的大型植食恐龍
    中文名稱:包頭龍體型:大型恐龍,體長6-7米食性:植食生存年代:距今76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發現地點:加拿大,北美洲化石標本:包頭龍化石如果有肉食恐龍膽敢來犯,包頭龍就會揮動起帶有重重骨棒狀物的長尾巴,而且這種棒狀物上還帶有長長的骨刺,肉食恐龍們可能都懼怕這「致命一擊」,紛紛逃之夭夭。
  • 夢回白堊紀之大型肉食恐龍展——埃及棘龍
    編者按:相信很多朋友都對白堊紀時代充滿了無限的想像和猜測。最近美國國家地理博物館展出了比霸王龍還要厲害的大型肉食恐龍——埃及棘龍!是不是有點心動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9月12日,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國家地理博物館舉辦了主題為「棘龍:消失於白堊紀中的巨人」的展覽。展出歷時7個月,從2014年9月12日至2015年4月12日。這次展覽的主角是一個和實物同等大小的棘龍複製品。
  • 迅猛龍、伶盜龍和恐爪龍,傻傻分不清楚
    迅猛龍、伶盜龍和恐爪龍是三種恐龍,我之所以拋出這樣的疑問,是因為大多時候官方都把它們弄混淆了。就比如下面這張圖片,相信看過《侏羅紀世界》電影的人,對這個場景並不陌生,主人公面對三隻個頭跟自己差不多大的「迅猛龍」,但是,這裡面卻出現了兩個錯誤。
  • 《恐龍王》概念劇照曝光 還原白堊紀中國大陸
    合家歡動畫電影《恐龍王》將於10月13日上映,近日片方曝光了一組影片概念劇照,照片展示了真實殘酷的白堊紀,極富視覺衝擊力。據悉,製作團隊根據地理和生物學的記載首先還原了白堊紀的中國大陸,再將故事融入其中,製作上力求嚴謹,讓影片能夠寓教於樂。
  • 山東現《侏羅紀世界》主角足跡化石 揭秘「白堊紀最危險獵手」
    通過這些足跡,科研人員在世界上首次證實了一種小型食肉類恐龍——恐爪龍的群居特性。近期熱映的《侏羅紀世界》系列影視作品中的主角就是此類恐龍。首例群體小型恐爪龍足跡漫長的進化演變和瞬間的動蕩,讓恐龍這種生物在地球上消失了,但是它們存在的證據以化石的形式保留了下來,可以幫助科學家們了解恐龍的習性。
  • 霸王龍並非最大肉食恐龍,這三種恐龍與其不相伯仲,有一種在我國
    恐龍時代是大型動物橫行地球的時代,有些食草的腕龍和梁龍類都重達30~100噸,食肉的霸王龍體重也在10噸以上,比現在的大象還要大一些,無論是在恐龍時代之前和之後,都沒有出現過如此巨大的陸生動物。暴龍科的霸王龍一直被認為是史上最大的食肉動物,霸王龍又叫雷克斯龍,存在於白堊紀末期,距今約6850萬年到6500萬年,活動範圍主要在北美洲,成年霸王龍的體長約11.5-14.7米,頭部長度就近2米,臀部高度約4米,最高者臀高可達到5.2米左右,頭部最高近6米,平均體重約9噸,最重者可達14.85噸,看上去十分粗壯,其嘴巴的咬合力在10
  • 《恐龍王》曝光概念劇照,高度還原白堊紀中國大陸
    合家歡動畫電影《恐龍王》即將於10月13日上映,近日片方曝光一組影片概念劇照。與影片濃濃合家歡的氛圍不同,這幾張藝術設定展示了真實殘酷的白堊紀,極富視覺衝擊力。據悉,製作團隊根據地理和生物學的記載首先還原了白堊紀的中國大陸,再將故事融入其中,製作上力求嚴謹,讓影片能夠寓教於樂。
  • 恐龍來了!恐龍介紹之恐爪龍
    布郎當時主要是想發掘並處理腱龍的遺骸,但在他交予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1931年報告中,指出發現了一小型的肉食性恐龍,發現位置接近腱龍化石,但因陷在石灰巖而難以作清潔處理。他非正式地將之命名為"Daptosaurus",並準備描述及展示其骨骼,但他卻沒有完成。另外,布朗將一個恐爪龍的牙齒,與另一種較小型獸腳類恐龍的骨骸混淆在一起,並非正式命名為"Megadontosaurus"。
  • 動畫電影《恐龍王》「兇萌」父子歷險 還原中國白堊紀
    動畫電影《恐龍王》講述了白堊紀時期一對恐龍父子的冒險故事,影片主角特暴龍是白堊紀時期生活在中國大陸上的陸地霸主,但是在電影中成為了一個外表嚴厲內心溫柔的父親,尤其是父子之間的相處讓人不禁產生共鳴,這也讓影片成為一部非常適合父親帶孩子去看的合家歡動畫電影,影片將於11月10日,以2D、3D、screenX、4DX多個版本在全國上映。
  • 在兇猛殘暴的肉食恐龍裡霸王龍只有第三!排第一的是它
    在人類統治世界之前,地球上還出現過一批強大的主宰者,它們曾經統治世界長達1.6億年,他們就是---「恐龍」。不得不說,恐龍是一種非常神秘的動物。在三疊紀晚期,他們橫空出世,並輕而易舉的佔據了地球統治者的位置。經過漫長的侏羅紀,到了白堊紀,恐龍迎來了全盛時期。
  • 恐爪龍改變了我們對恐龍的理解
    耶魯大學古生物學家約翰·奧斯特拉姆發現恐爪龍的採石場。學者們過去常常取笑古生物學家,說雖然恐龍對孩子們很有吸引力,但它們不會回答重要的進化問題。耶魯大學的約翰奧斯特羅姆(1928-2005)證明他們錯了。
  • 那些「殘暴貪婪」的食肉恐龍
    霸王龍:典型的肉食恐龍為了生存,食肉恐龍不得不這樣「貪婪」,總之一句話——為生活所迫。躍龍恐爪龍,個頭雖然一般,但是在恐龍群裡,它可是個名副其實的「殺手」。恐爪龍小的食肉恐龍在它的世界裡,也是一方霸主,只有一隻鵝那麼大小的美頜龍,也是蜥蜴們最可怕的對頭,一小群美頜龍在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