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提名動畫《村莊》:荒誕寓言式人性,道德墓園的集體無意識

2020-12-06 文娛小仙女

我可以計算天體運行的軌道,卻無法計算人性的瘋狂。——牛頓

引言:

最近在現實中經歷的一件事,讓我想起了之前看過的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動畫短片《村莊》,當天就下定決心要寫這個短片的深度影評,卻在情緒沉澱幾天之後才決定動筆,畢竟,平穩的心緒和客觀的視角才具備普遍參考價值。

這是一部1993年的英國動畫,片長只有14分鐘,完全沒有對白。導演是成功執導《小豬佩奇》的馬克·貝克,在這部嚴肅之作中也顯示了他對人性的深度認知以及對歐洲古典文化的傳承。

歐洲作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對於藝術本身有著獨特的堅持。相較於好萊塢電影的「淺薄商業」,歐洲作品在眾多影評人眼中都是「格調內涵」的象徵。

「歐洲的藝術動畫家們試圖挖掘動畫深層的藝術性和文化性,以各種手段實現動畫藝術與現實的間離效果,使動畫作品成為人類生活的哲理寓言。」

《村莊》沒有任何誇張炫技的成分和吸引眼球的視覺效果,但每一幅畫面都透出一種壓抑悲涼的味道,看起來荒誕不經的短片,主題卻是深遠和沉重的,這種反差更是成為了這部英國短片的經典之處。

所有人物沒有一句對白,只是用各自的行為詮釋了人性的陰暗,促成了事件的結果。這一點讓我想起亞里斯多德在《詩學》中的悲劇理論:「悲劇的目的不在於摹仿人,而在於摹仿人的行動。」

悲劇摹仿人的嚴肅、重大的活動,通過描寫事情的發展變化激發憐憫而恐懼的情感,從而達到淨化靈魂的目的,這就是悲劇所產生的效果。

《村莊》無疑是一部荒誕寓言式人性悲劇,描摹了身處道德墓園的集體無意識。本文將從人性透視和現實隱喻兩個角度,賞析這部奧斯卡提名動畫短片的藝術魅力。

一、人性透視:人物塑造融合「七宗罪」,引申出奧古斯丁的「原罪」理論;英國特色的環球劇場樣建築,隱喻 「福柯監獄」;人性陰暗面迸發交織

1、人物塑造融合西方宗教色彩,「七宗罪」背後是奧古斯丁「原罪」理論

這部英國短片的人物塑造技巧融合了很多西方宗教色彩,最明顯的就是天主教「七宗罪」:傲慢、嫉妒、憤怒、懶惰、慳吝、淫慾和饕餮。大多數人能看懂這一點,但卻並未深刻討論,僅是浮於表面。(本文之前未有一人指出電影中的原罪概念)

因為家中信教的緣故,兒時常陪祖母去教堂禱告,印象深刻的《小悔罪經》第三句,信徒自稱「我等罪人」,是什麼意思?這就引出了《聖經》中的「原罪」理論。

「原罪」一詞是基督教/天主教教義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人類生而俱來的、洗脫不掉的「罪行」。《聖經》中講:人有兩種罪——原罪與本罪,原罪是始祖(亞當夏娃)犯罪所遺留的罪性與惡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

在西方宗教看來,每個人都會有原罪以及罪行,就算是聖人也不可避免。原罪存在於內心的隱秘之處,我們都存在某種罪惡的傾向,當這種傾向、內在力量受到外力的驅使,便會顯露出罪行。

奧古斯丁原罪說的重大歷史意義,在於參與塑造西方的人性論。不要再說儒家的「人之初,性本善」也別說法家的「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東西方的兩種認知體系,根本南轅北轍好嘛?

西方文化的人性觀,既非主性善,亦非主性惡,而是說由天賦的善,通過理性和意志的抉擇而變惡。這個惡,不是天賦的惡,而是人的罪,必須由人負責。而復原善,不在人力之內,只能信靠創世主在基督之內的救贖。

也就是說,人性中的善,並不可靠。人必須努力,但人的努力沒有必然的確定性。

在此種觀念結構的背景中,西方沒有產生浪漫的性善倫理和內聖外王之類的政治哲學。反之,種種防範人性、限制權力的學說和制度應運而生。

西方的倫理學說,也大抵強調人格的張力而非內在的和諧,這和西方文化性格頗為相關。

在某種意義上,似乎可以說西方文化是一種張力、不安、求索的文化,一種權利、個人主義的文化,一種理性化而又超越理性的文化,一種進取、擴張而又內省、悔罪的文化。

承認和知道你的惡,然後允許你悔過(宗教中的告解聖事),所以西方推崇馬基雅維利主義:「不論誰想建立一個國家,並給它定法則,他就應該先假定人都是兇惡的。」因為人性的善不可靠,所以「假定」人性兇惡,這就是「原罪」。

2、英國本土特色的環球劇場樣建築,可以解讀為典型的「福柯監獄」,人性陰暗面在此發酵

《村莊》是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動畫短片,必然有其過人之處。而此類非主流形式的動畫短片歷久彌新(27年前的片子,毫不過時),短小精悍,構思獨特,始終保持著頑強的生命力和鮮活的狀態。

短片繼承了歐洲先鋒電影和藝術電影的「貴族血統」,追求藝術創新,強調思想獨立,表現自我。不看介紹,真的很難想像導演的代表作竟然是《小豬佩奇》。

電影開篇聚焦螞蟻搬食物的鏡頭,象徵著為了生存奔波勞碌、蠅營狗苟的烏合之眾(蟻民)。隨之而來的就是這個詭異村莊的遠景,種樹人辛勤勞作,成為村莊中唯一產生價值的異類;本該和睦友善的鄰裡關係被充滿窺私慾的面面相覷所取代。

這個村莊中頗具英國本土特色的環球劇場樣建築,也可以被解讀為典型的「福柯監獄」。

這種圓形結構的監獄概念是如何萌發的呢?在福柯之前還有英國哲學家邊沁的理論奠基。

西方近代監獄在其產生初期非人道、殘酷的狀況,引起了啟蒙思想家們的非議,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邊沁的圓形監獄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設計出來的。

英國哲學家邊沁於1785年首次倡導的圓形監獄,即全景式(敞視式)監獄,其基本結構是:監獄的四周是一個環行建築,監獄中心是一座眺望塔。

眺望塔的塔牆上安有一圈對著環行建築的大窗戶,環行建築則被分成許多小囚室,每個囚室都貫穿建築物的橫切面。每個囚室都有兩個窗戶,一個對著中心眺望塔,與獄牆上的窗戶相對;另一個對著外面,能使光亮從囚室的一端照到另一端。

在圓形監獄的環行邊緣,被監視者是徹底地被觀看的,但他不能觀看到監視者;同理,在中心眺望塔,監視者能觀看一切,但是不會被觀看到。罪犯因此而惶惶不可終日,不敢造次。這樣的監獄結構,既可以起到有效的監視作用,也能夠讓監視人完全處於隱蔽而安全的境地。

通過觀看影片,我們可以得知,這個「村莊」的房屋設計結構就是典型的「監獄」。這樣的結構讓即使較為遲鈍的觀眾,也能感受到電影畫面中傳達出的壓抑感。

後來法國哲學家福柯把這個概念引申,他認為圓形監獄首先是一所皇家動物園。

人類處於神與禽獸之間,時而傾向一類,時而傾向另一類;有些人日益神聖,有些人變成野獸,大部分人保持中庸。——普羅提諾

人的野性無異於橡樹林中的各種野獸。——本·瓊森

看看西方理論中對人性的解讀,我們就完全能理解福柯覺得監獄是「皇家動物園」了。

福柯也認為監獄是權力實施的工具,而邊沁所設計的圓形監獄正是他所闡釋的規訓機制的微縮模型。圓形監獄按照空間隔離與封閉、不間斷的監督與檢查、以及對犯人區別登記等原則,實現了對個體的全面監視和類別區劃的目的。

這就讓福柯想起了勒沃所設計的與眾不同的凡爾賽動物園。(很多觀眾覺得這個英國短片莫名帶點法式風情,福柯就是法國人啊!)

福柯之所以把圓形監獄與皇家動物園聯繫起來,原因就在於它將監視的功能充分地發揮出來了。當然,這個「動物園」裡圈養的不是什麼飛禽猛獸等動物,而是人。紀律和規則的實施必須有一種藉助監視而實行強制的機制和場所。

在福柯看來,圓形監獄的設計結構及理念不僅適用於監獄,而且可以推廣到其他領域。邊沁設計的「全景敞視監獄」,重在監視,而不在懲罰。福柯因此而視之為現代約束技術的典型,它體現了權力與知識的結合

圓形監獄更是權力實驗室。對於啟蒙時代的刑法學家們來說,監禁並非是最主要、最普遍適用的刑罰方法。

他們希望通過各種刑罰的高透明度的實施,向整個社會不斷傳遞這樣的訊息:犯法者必定會受到其罪有應得的懲罰,以達成威懾效果。而圓形監獄的設計恰好可以實現這樣的目的。

但是這個電影中的小村莊,卻並未如福柯所願,成為一個「權力與知識」結合的改造之地,而是徹底淪為人性陰暗面的發酵之所。

因為這種「福柯監獄」中普遍的相互監視,在封閉環境中的群眾自治,直接用每個人心中的道德準則替換掉法律,滋生出更恐怖的惡,正義反而被驅逐和塵封。不得不說,甚是諷刺!(也讓我心有餘悸,因為此前經歷的烏龍事件中,也有這種現象)

在這個藏汙納垢的小村莊裡,每個人都身處險惡的圍城而不自知,村民們各懷鬼胎,都有自己見不得光的小秘密,卻又無比渴望窺視別人的秘密。這一內涵從電影開頭,每個村民都在二樓鬼祟探頭、面面相覷的鏡頭中一覽無餘。

出來掃地的灰衣胖大嬸並不是勤勞的象徵,而是為了偷點果子吃;莊嚴肅穆的黑衣神父在眾目睽睽下走進教堂,原來是為了偷偷喝酒,出來後還不忘向地牢中的犯人啐一口唾沫;失去自由的犯人忍辱負重卻在暗中挖洞計劃逃跑。

守財奴老頭只有翻出床底下的金子才會喜笑顏開;白衣的兇悍暴徒暗中覬覦老頭的錢財,籌劃謀財害命;綠衣刻薄老太無所事事,就喜歡窺視別人生活,做衛道士;暴徒的妻子黃衣女和眼鏡種樹男才是真愛。

這些抽象誇張的人物形象,把西方宗教概念中的「七宗罪」,佛教的「五毒」,普世人性的陰暗面全部濃縮涵蓋進去了。肆意發酵的人性陰暗面徹底把整個村莊異化為「人間地獄」。

二、現實隱喻:動畫版《狗鎮》,荒誕又真實的社會寓言,恐怖的集體無意識;道德墓園中個人自由和隱私被無情吞噬

1、 集體無意識造就了比猛獸出沒更陰森的恐怖村莊

《村莊》這部畫風簡約的動畫之所以可以提名奧斯卡最佳,與它背後的意識形態關係密切。在這簡單凝練的14分鐘故事裡,導演把瑞士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始人榮格的「集體無意識」詮釋得淋漓盡致。

一言以蔽之,集體無意識本質上是由社會遺傳所決定的群體人格。

榮格在弗洛伊德的「無意識學說」基礎上提出了新的概念。當時弗洛伊德提出「個人無意識」(潛意識),榮格就提出了「集體無意識」(集體潛意識)。注意:這裡的「無」可不是「沒有」的意思。

集體無意識的內容是原始的,包括本能和原型。它只是一種可能,以一種不明確的記憶形式積澱在人的大腦組織結構之中,在一定條件下能被喚醒、激活。

而這個原本傾向中性的分析心理學概念,卻在電影和日常生活中逐漸趨於負面。「集體無意識」這個詞已經開始隱含著對集體行為的某種批判。

就像平時溫文爾雅、禮貌有加見人就鞠躬的日本人,在侵華戰爭時期變成了殺人惡魔,犯下諸如「南京大屠殺」的滔天罪行;受過良好教育的德國人在希特勒法西斯主義的鼓吹下成為屠殺猶太人的無情納粹……

1967年,德國小鎮的一位中學歷史老師羅恩,為了解答學生「獨裁統治在當代社會還有沒有可能發生?」的問題,用四天的時間速成了一個「納粹班」。

這位老師和他們班上的學生們開始了一個模擬獨裁政治的實驗,他給這個班級組織取名「浪潮」,引導學生們設立統一的口號、一致的打招呼方式,穿同款的服裝。

短短三天之後,這個班級的學生都對自己的組織確立了高度認同,他們團結、亢奮而激進,所有持反對意見的同學被視為異類。

同其他班級的一次群體鬥毆中,歷史老師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於是把全班學生召集到禮堂中,緊急宣布實驗結束,組織解散。

老師叫停,悲劇卻還是沒能規避,一名狂熱的學生因「信仰」幻滅而精神崩潰,開槍打傷了一名同學後飲彈自盡。

而這樣的現象在《村莊》中也有所體現,村民們聚在一起最亢奮的時刻是什麼時候?第一,被綠衣老太婆唆使追趕捉拿種樹人;第二,歡天喜地製造絞刑架,準備處刑。

電影中的村民在綠衣老太的錯誤指認下,把自身的傲慢和偏見拿來審判,把無辜的善人當成罪犯懲罰,他們不需要真相,只是藉由一場暴行來宣洩內心壓抑的惡念。

想起了豆瓣評分9.4,「顏藝」出眾的堺雅人參演的經典日劇《勝者即是正義》經典臺詞:

「開什麼玩笑?真正的惡魔,正是無限膨脹的民意,是堅信自己是善人,對落入陰溝的骯髒野狗進行群毆的『善良的』市民。」

「所有人都愚蠢、醜陋、卑鄙。為了自己的名譽不顧他人,一味攻擊,愛慕虛榮;任性、自我、狡猾、骯髒、醜陋、底層的渣滓,這才是我們人類。」

悲哀的不是你在作惡,悲哀的是你完全意識不到自己在作惡,反而把它當成理所當然的正義。

平時一盤散沙、互相攻擊的「烏合之眾」,在面對共同的「敵人」時馬上變得空前團結。刻薄的綠衣老太臉上露出了罕見的微笑;兇悍的暴徒給灰衣胖大嬸遞蘋果;背地酗酒的神父在人前和村民愉快碰杯……明明是一場絞刑,整個村子卻洋溢著過節的歡樂氣氛。

種樹人在黃衣女的幫助下成功逃脫,村民無法看到想像中的處刑,焦點話題消失了,每個人都很失望,氣氛再次歸於死寂,默默期盼下一個新話題的誕生,讓他們可以再次火上澆油、顛倒黑白。

想到了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在小說《不然你搬去火星啊》中的經典句子:

「雖說意見不一,但一般市民確實都很期待處刑,藥師寺警視長再次深刻地感受到這一點。即便是皺著眉表示這麼做太殘酷了的理智派,一旦目睹處刑現場也難掩興奮之情。膽小的女子可能會因為『看到了可怕的事物』而晚上做噩夢,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應該也無法隱藏『想再看』的心情。」

恐怖的村莊,集體無意識就像食人蟻一般,吞噬人的軀體,只餘白骨,殺人只在一瞬間。他們在陰暗的地獄中持續墮落,帶著完整的罪孽進入教堂唱讚美詩,再帶著完整的罪孽出來。

深陷泥淖卻依然放不下窺視、揣度他人的私心。這個封閉的世界完全沒有自由和希望的影子,所有的靈魂和軀體全部囚禁在監牢一般的罪惡和私慾當中。

這就是一部動畫版的《狗鎮》,荒誕又真實的社會寓言,恐怖的集體無意識,用藝術的方式展現最深刻的人性。

2、 黑暗兇烈的道德墓園中個人隱私被無情吞噬

電影中陰森的村莊本質上就是一個喪失隱私,黑暗兇烈的道德墓園。我們通過「福柯監獄」式建築構造可以推斷出導演用道德替代法律,滋生更為純粹極致的惡。

那麼這種各自為政、標準繁雜的「個人道德」和完全透明的敞開式全景結構,也必然讓整個村莊徹底淪落為「監獄」和「墓園」。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現代社會就是一個「監獄群島」。

這種圓形監獄建築理念確保了權力滲透到社會的每個角落。時時都有監督,處處都是「監獄」。社會的監獄結構確保了對人的真正拘留和永久監視。

曾經造成皮肉之苦的體罰被在心靈、精神和意志上造成深刻影響的懲罰取而代之。多像身處網際網路時代被手機時刻定位,被APP竊取隱私,繪製行動軌跡和畫像的我們?

每次有類似的醜聞爆出,大眾總會憤怒抗議,那麼隱私對人類而言,到底有多重要呢?

先明確個人隱私和隱私權的基本定義:

個人隱私是指公民個人生活中不願為他人(一定範圍以外的人)公開或知悉的秘密,且這一秘密與其他人及社會利益無關。判斷信息是否屬於個人隱私核心就在於,公民本人是否願意他人知曉,以及該信息是否與他人及社會利益相關。如個人日記,身體缺陷等。隱私權是自然人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他人及社會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進行支配的一種人格權。

一言以蔽之:隱私是人類獨立人格養成,自由意志覺醒的前提,也是安全感需求的一種表現方式。

先說獨立人格養成和自由意志覺醒:

剛出生的嬰兒沒有隱私意識,因為人類的幼年時期是被父母養育和控制的,全身心依附於自己父母,沒有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

但當孩子漸漸長大,獨立人格開始養成的時候,他們對隱私的需求也會隨之而來。當個人隱私開始存在,也宣告著孩子可以主動掌控自己生活,不再受父母控制。

再說隱私的存在是安全感需求的一種表現方式:

對於自然界的動物,身體的柔軟部位,藏身的洞穴都是它們的隱私,甚至關乎他們的生死存亡,在人類世界,除了生存的安全需求,隱私更多是為了滿足精神需求和安全感。

個人隱私記錄著每個人的詳細信息、人生體驗和內心隱秘,掌握了這些就等於掌握了一個人的行為密碼和軟肋。當極為私密的隱私信息洩露的時候,大多數人會覺得羞恥、恐懼又憤怒,產生被支配和威脅的感覺。

尊重隱私是所有良好關係的前提,所以隱私對人類而言至關重要。

而這個電影中的村莊,無論是建築結構還是集體無意識的特徵,都毫無對個人隱私的保護和尊重。綠衣刻薄老太窺私慾爆棚,過度沉迷別人的世界,顛倒黑白,偏見殺人。

個人隱私被無情吞噬,沒有了私人空間,也就無力分辨善與惡。民主下的專制,滋生令人窒息的恐怖氣氛。片尾種樹人和黃衣女的逃離也算是絕望的黑暗中唯一的光亮。

3、愛才是逃離地獄的唯一希望

《哥林多前書》對愛的定義(宗教中蘊含的智慧):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幽默雋永、簡約細膩的英式短片風格背後是對人性罪惡的辛辣諷刺。村莊中的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將自私虛偽的靈魂掩蓋在道貌岸然的軀殼之下,維持著脆弱且易碎的平衡。

但只要有外在突發因素的介入,就會轟然倒塌,顯示出集體無意識的極度人性醜惡。最諷刺的是,這樣的惡行卻往往打著道德和正義的旗號。(近期我本人的經歷印證了這一點,但慶幸的是最終問題解決、誤會消除,並且讓我看清了很多人真實的面目和品格)

正如英國詩人羅·白朗寧所說:「愛情、希望、恐懼和信仰構成了人性,它們是人性的標誌和特徵。」

而這部動畫中的村莊之所以讓我們覺得比猛獸出沒更加恐怖陰森,也是因為刻意抹殺了信仰,毀滅了希望,將恐懼和罪惡無限放大,而那僅存的愛就像絕境中的微光,最終帶領兩個人徹底逃離。(這裡的愛不用僅從狹義上理解為男女愛情,可以引申為人性的大愛)

短片的結尾,種樹人和黃衣女站在山坡上回望地獄一般的村莊,手牽手離開。但後續的情節我甚至不敢繼續想像。

她們是逃離了這個狹窄的「圍城」,但人性的陰暗面就像一張細密的網,糾纏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她們又能躲到哪裡去呢?

我想導演一定很熟悉西方宗教信仰,因為設定最後的安慰和希望就是愛,熾烈無私,衝破一切阻隔的愛!

這部短片中的人性部分確實隱含的天主教的「七宗罪」,而家裡信教的我從經文中得到的最深刻認知就是:「大愛」是人性中最美好,最接近神性的部分,也是黑暗中最可靠的救贖。

當這個村子的居民彼此之間有了愛和寬容,一切陰暗和恐懼都將煙消雲散。引申到全世界範圍,國家、種族、群體和個人之間,有了愛,很多戰爭和矛盾都將不復存在,也不會有那麼多毫無來由和證據的莫名指責。

美國就不會在全球疫情期間各種抹黑甩鍋加索要賠償,也不會一門心思想著制裁伊朗,引渡華為長公主孟晚舟。

現代社會的運作方式更多遵循馬基雅維利主義「不論誰想建立一個國家,並給它定法則,他就應該先假定人都是兇惡的。」

結語:

這部黑色諷刺佳作對我們普通人最大的指導意義就是:時刻警惕人類作為高級動物的本質。在群體中就是有人會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嫉妒生風,這才是真實的人際關係和社會現狀。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別把人想得太簡單和光明。群眾並不關心真相,罪人可能被追捧,善人可能被迫害。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要有足夠的智慧保護自己,別讓自己陷入極端的危險境地。

也不要因為環境的汙濁混亂放棄內心的愛意,畢竟,這或許是塵世間最美好的東西,也是生而為人唯一的希望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海洋奇緣》口碑走高 獲"動畫奧斯卡"多項提名
    《海洋奇緣》口碑走高 獲"動畫奧斯卡"多項提名 上映以來不僅強勢登頂北美票房排行榜,在昨日最新公布的第44屆動畫安妮獎(動畫界奧斯卡)提名中,《海洋奇緣》不負眾望拿下多項提名,除了最重頭的最佳動畫,還榮獲最佳配音、最佳動畫效果,以及最佳角色設計等多個提名。國內前景亦是一片大好,憑藉不俗口碑拉動票房長線增長,被網友稱為11月「暖萌治癒」合家歡首選。
  • 奧斯卡最佳電影《鐵皮鼓》——荒誕背後的人性
    它不是一部情節電影,具有強烈的批判和反思傾向,利用荒誕而非理性的手法,使觀眾感受導演對命運所作的深層次思考,從中感悟出生活的某種哲理。十九世紀末的但澤(即格但斯克,德國稱但澤,現為波蘭濱海省的省會城市),有史以來一直都是德國和波蘭反覆爭奪的焦點,隨著每次戰爭戰勝國的轉換頻頻易主。因此,同時居住著波蘭人、德國人、卡舒貝人。
  • 頭腦特工隊、熊的故事獲奧斯卡最佳動畫,意味著什麼
    文/三文娛(微信公號:hi3wyu) 第88屆奧斯卡剛剛落下帷幕,《頭腦特工隊》幾乎無可爭議的獲得了最佳動畫長片,大家也見證了迪士尼在九年內第八次得獎。智利導演Gabriel Osorio Vargas的作品《熊的故事》亦不負眾望獲得最佳動畫短片,這也是南美動畫崛起的信號。 《聚焦》最終摘得最佳影片桂冠,而陪跑22年的小李子也終於如願拿到了小金人。更多奧斯卡提名與獲獎動畫的詳情請看:這十部奧斯卡提名動畫,為什麼受青睞?
  • 第87屆奧斯卡提名《鳥人》領跑卷福爭影帝
    新浪娛樂訊第87屆奧斯卡提名名單於美國當地時間1月15日揭曉,《星際迷航》「柯克船長」克裡斯·派恩與奧斯卡主席謝麗爾·布恩·艾薩克斯、《星球大戰7》導演J·J·艾布拉姆斯、《地心引力》導演阿方索·卡隆共同揭曉了24個獎項的提名者。
  • 2018年第46屆「奧斯卡」動畫安妮獎公布提名:迪士尼獲42項
    近日,有「動畫界奧斯卡」之稱的動畫安妮獎(Annie Awards)公布了新一屆提名名單,《無敵原始人》、《超人總動員2》、《犬之島》、《無敵破壞王2》、《蜘蛛俠:平行宇宙》將角逐明年的最佳長篇動畫獎。
  • 奧斯卡「神仙打架」背後:《寄生蟲》帶來「開放性」,中國資本集體...
    當時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評論稱,奧斯卡的提名陣容是17年來種族多樣化最差的一次,四大表演獎項被提名人選全是白人。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還是1998年,當年的大贏家是《鐵達尼號》。到了2017年之後,情況有所好轉,但「白人」、「男性」、「政治正確」仍然是外界對於奧斯卡爭論焦點。
  • 2020年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完整名單正式出爐!
    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在北京時間晚間9時許,公布入圍名單。金球獎新科影帝後《小丑》華金·菲尼克斯、《茱蒂》蕾妮·齊薇格、《別告訴她》奧卡菲娜無懸念取得最佳男女主角入門券,被視為是奪獎有力人選!
  • 2017年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名單完整版
    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名單於當地時間1月24日晨在美國洛杉磯公布,攝影師艾曼努爾·盧貝茲基、導演賈森·雷特曼、演員詹妮弗·哈德森、布麗·拉爾森和渡邊謙和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席謝麗爾·布恩·艾薩克斯共同揭曉奧斯卡24類獎項的完整提名名單。
  • 據說這是明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最全決戰名單!
    今天wuhu君和小夥伴們分享一下2018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最全決戰名單!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將於美國時間2018年3月4日在好萊塢杜比劇院舉行,屆時由ABC頻道轉播。2017年11月11日(周六):奧斯卡理事獎頒獎晚宴2018年1月5日(周五):提名投票開始2018年1月12日(周五):提名投票截止2018年1月23日(周二
  • 盤點同時獲得奧斯卡和金酸莓的提名者
    許多入圍者還獲得其他各種協會獎、評論家選擇獎、獨立精神獎、金球獎的認可,但有那麼幾位電影人卻同時獲得奧斯卡和金酸莓這兩個代表最佳與最差的提名,感覺挺搞笑。&nbsp&nbsp&nbsp&nbsp埃迪·雷德梅尼、魯妮·瑪拉和《火星救援》製片人西蒙·金伯格是奧斯卡和金酸莓的雙重提名者,不過入圍作品並不相同。
  • 奧斯卡提名,豆瓣高分8.3,一部拍盡人性黑暗的定格動畫片!
    但也偶爾會對人性失望。比如,2003年的「非典」時期,驚恐的人們將自己飼養的寵物貓狗拋棄街頭。那一刻,人性的虛偽與自私,顯露殆盡。說到人與狗狗這個話題,我曾經和兒子去影院看了一部影片,片中滿坑滿谷的都是汪星人。但影片主題卻不是主人擼狗曬幸福,或者主人與狗的感人溫情。相反,很成人化、很嚴肅!處處充滿針對現實的隱喻。
  • 啊哈娛樂攜《刺客伍六七》徵戰「動畫界奧斯卡」主競賽單元
    原標題:啊哈娛樂攜《刺客伍六七》徵戰「動畫界奧斯卡」主競賽單元   近期,由啊哈娛樂與小瘋映畫聯合出品的國產系列動畫《刺客伍六七》成功入圍2018法國昂西國際動畫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系列動畫」的提名,這也是近幾年來唯一入圍的中國原創動畫作品。
  • 北馬其頓電影什麼來路,提名兩項奧斯卡?
    原創 姜不停 看電影雜誌來自北馬其頓的[蜂蜜之地],同時提名今年奧斯卡的最佳紀錄長片和最佳國際影片,這也是第一次有電影同時提名這兩個獎項。這個國家,一年不過生產三到四部電影。
  • 《寄生蟲》和奧斯卡,對中國導演來說是一個打擊
    這是人性的至高點。我記得我的哥哥瑞凡17歲時寫過:Run to the rescue with love, and peace will follow(帶著愛去伸出援手,你就會獲得平和)。」 在生日前一天,蘿拉·鄧恩拿下職業生涯首個奧斯卡獎項,她此前曾兩次提名最佳女配。這也是Netflix旗下影片首次斬獲演員獎。
  • 奧斯卡特效提名出爐 《地心引力》成大熱門
    奧斯卡特效提名出爐 《地心引力》成大熱門   隨著CG特效和3D技術等銀幕高科技的發展,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影迷關注。
  • 《無間道風雲》笑傲奧斯卡 《黃金甲》空手而歸
    獲得最佳影片提名的是《無間道風雲》(The Departed),《陽光小美女》(Little Miss Sunshine),《硫磺島家書》(Letters from Iwo Jima),《女王》(The Queen)以及《通天塔》(Babel)。最終,《無間道風雲》在奪取了金球獎後再次稱霸奧斯卡,奪取最佳影片這個最重的大獎。
  • 外媒稱中國電影質量持續走低 奧斯卡與中國漸遠
    《好萊塢報導者》坦言,相較去年《為奴十二年》的得獎,今年奧斯卡對世界電影人的開放程度更高,「從提名階段開始,茅利塔尼亞、阿根廷等地的電影人都有著不俗的斬獲,在得獎名單上,墨西哥波蘭英國人,則成了最大的亮點。」  包括《波士頓郵報》在內的多家媒體預測,在明年的奧斯卡提名以及得獎名單上,還將出現伊朗、阿根廷等國家的身影,韓國和日本也被認為提名有望。
  • 今年奧斯卡猛刮「中國風」
    四位華裔導演衝擊小金人---三湘...
    本屆奧斯卡的中國元素在奧斯卡提名中也大放異彩,由阿里巴巴影業聯合出品的《綠皮書》拿下五項提名,兩位頗具代表性的華裔導演則分別衝擊最佳紀錄長片和最佳動畫短片,他們分別是在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摘下「金紅棉」的華裔導演劉冰執導的新作《滑板少年》,以及川妹子石之予為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執導的《包寶寶》,而這兩部作品都有很大勝算將小金人收入囊中。
  • 奧斯卡提名影片極簡海報曝光
    奧斯卡提名影片極簡海報曝光
  • 奧斯卡提名紀錄片《維龍加》 再映發布新海報
    奧斯卡提名紀錄片《維龍加》 再映發布新海報 時間:2015.01.3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