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提名,豆瓣高分8.3,一部拍盡人性黑暗的定格動畫片!

2021-01-08 書影斑斕

原創 | 書影君

我一直是個樂觀的人。

但也偶爾會對人性失望。

比如,2003年的「非典」時期,驚恐的人們將自己飼養的寵物貓狗拋棄街頭。

那一刻,人性的虛偽與自私,顯露殆盡。

說到人與狗狗這個話題,我曾經和兒子去影院看了一部影片,片中滿坑滿谷的都是汪星人。

但影片主題卻不是主人擼狗曬幸福,或者主人與狗的感人溫情。

相反,很成人化、很嚴肅!處處充滿針對現實的隱喻。

看完後令人不安、令人慾言又止。

雖然拍的是狗,但導演罵的卻是人。

它就是《犬之島》,豆瓣評分8.5分。

影片故事情節不複雜,背景是20年後的日本。

因為狗狗都感染上了「犬流感」,為了保護人類安全,市長小林頒布法令,將全市所有狗狗,無論家養還是流浪,統統送到一個叫做「犬之島」的孤島上。

任其自相殘殺、自生自滅。

為了以身作則,小林市長首先將自己家養的護衛犬,連狗帶籠子以及一堆垃圾,一起丟了過去。

而市長的養子,12歲的小男孩阿塔裡,為了尋找他那隻心愛的護衛犬點點,隻身駕駛飛機降落「犬之島」,並在五隻狗狗的幫助下,開啟了尋狗之旅。

最終還揭開了市長利用謠言打擊異己的驚天陰謀。

提起《犬之島》,就不能不提另外兩部著名的影片:《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以及《布達佩斯大飯店》。

前者是動畫電影,後者是真人電影。

它們都是同一個導演:著名的韋斯·安德森。

安德森拍攝影片,在業內以風格獨特,產量低著稱。

他的影片畫面,工整、對稱,秩序感極強。

所有人物、道具,無論數量多麼龐大,都在自己應該在的位置上,一切各安其份、恰到好處。

觀看他的影片,是和我一般眾多強迫症患者的福音,看後周身舒暢。

安德森導演的影片,帶有濃厚的個人風格特點。冷幽默、低語、沉靜、利索、殘酷。

感情盛在合適的容器中,永不外溢泛濫。

哪怕是影片的配色也一樣,緋紅、鵝黃、靛藍、柳青、絳紫等等,絢麗又不雜亂、豐富又可控。

如果說安德森的第一部動畫片《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關注的角度還是家庭與責任,那麼這部《犬之島》,就有了質的飛躍。

主題涉及忠誠與職責、愛與責任、政治陰謀、族群對立等等嚴肅話題。

甚至還有,多數人暴政。

許多影迷和影評人,都在從各種不同角度解讀這部影片。

有從政治隱喻方面解讀的。本片確實有許多情節涉及現實政治。比如美日關係、納粹對於猶太人的屠殺等等。

有從迷影情結方面解讀的。安德森是日本導演黑澤明的鐵粉,片中有致敬黑澤明的眾多情節、配樂和人物設定。

有從工匠精神方面解讀的。本片是定格動畫片,製作周期長、費時費力費工費勁還費錢,在CG特效大行其道的好萊塢模式下,安德森堅持一格一格逐幀拍攝這部動畫長片,顯示了一種非常稀缺的工匠精神。

這些都很正常。一部好的影片,就應該具有能從各種角度來解讀的可能性。

我就不想再從這些角度來湊熱鬧了。

揚長避短,我想從兩個詞來解讀《犬之島》。它就是「民主」與「馴化」。

我覺得,影片有一個關於「多數人暴政」以及「馴化與反馴化」的嚴肅主題。

小林市長以「犬流感」肆虐將危及人類自身為由,通過法案,將狗類全部流放到「犬之島」。這道法案,是經過民主投票決定的。

雖然在法案投票現場,按照程序,要由反對派來闡述不同意見。

但反對這項驅逐法案的科學家聲若蚊蠅,剛說兩句,立刻被拋擲上來的鞋子雞蛋和群情激憤的怒吼聲淹沒。

法案在民意洶湧中通過。一個無法發聲的群體命運立刻被改變。

影片中,同樣多次出現狗狗們集體投票表決事項的情景。

比如決定是否幫助小男孩阿塔裡找愛犬「點點」時、決定是否改變行走路線時、決定抗擊市長派來的抓捕者的方式及人選時。

其他四隻狗利用多數優勢,總能在每次投票表決中獲勝。而一隻名叫「領主」的狗,形單影隻,沒有選票優勢。只能憤然離席,游離於集體之外,孤獨卻堅決地進行不合作。

關於馴化與反馴化

影片一開始,就介紹了故事發生的背景。

歷史上,人與狗都屬於獨立族群,但隨著戰爭的開始,落敗的狗類淪為了人類奴役、迫害、馴養的對象。

犬之島上的五隻狗狗,雖然落魄流浪,甚至為了一堆發黴生蟲的食物,與另一群狗狗大打出手,殘酷地咬掉了對方的一隻耳朵後宣布獲勝。

但在從前,它們都是生活環境良好的家養寵物。

有球隊的吉祥物、有一連幾年做狗糧廣告的電視明星,也有出有車、食有肉的中產家庭成員。

它們哀嘆失去的美好生活,以及人類對它們的悉心照顧。

但是,其中一隻名叫「領主」的狗狗,卻特立獨行。

「領主」一開始就不願與小男孩阿塔裡合作配合。

開會時,阿塔裡命令狗狗們坐下,四隻狗狗馬上聽命照辦。但「領主」拒絕聽從命令。

其他狗狗開始勸告、諷刺甚至威脅它。「領主」憤然離場。

小男孩仍了一根木棒,「領主」說,「我可不會去叼回來。」

但是在小男孩的注視下,「領主」卻又說,「我叼回來,是對你的憐憫,而不是懼怕。」

說完後,叼著木棒回來了。

小男孩緊緊抱住了領主。

那一刻,馴化過程宣告完成。

當然,「領主」也得到了被馴化的好處。

在其他狗狗灰頭土臉時,它已經被阿塔裡洗漱乾淨,一身雪白的毛髮重現。

它吃到了阿塔裡準備的美味狗糧。

在阿塔裡繼承市長的職位後,它也理所當然地成為新的護衛犬。出有車、食有肉。

馴化,既可以發生在人與動物之間,也可以發生在人與人、社會與人之間,甚至國與國之間。

馴化,往往伴隨著馴化者的暴力與強迫。

每一次徵服者與被徵服者之間,在初期,都會因為馴化與反馴化,而產生強烈的對抗。

但是馴化,其實也是一個雙向影響的過程。

如同童話《小王子》中,狐狸對小王子說,「如果你馴養我,我們將會彼此需要。」

在徵服者強制被徵服者接受自己的道德觀、價值觀、文化、法律時,被徵服者內在強大的文化積澱以及精神世界,也在潛移默化地反過來影響徵服者。

中國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無論蒙古的成吉思汗,還是滿族的努爾哈赤,在對中原漢人進行徵服馴化的漫長過程中,最終卻無一例外都被漢人文化所同化。

馴化,也可以從社會學意義,而不僅僅從政治學、歷史學意義上來理解。

當一個獨立的個體,開始需要依附於某一個集體或個體,而無法擺脫或不願擺脫時,即意味著,他被成功馴化了。

比如,各國的公務員都是被體制馴化的人。在享受體制提供的福利、權力時,同時受制於體制的監督與制約。

商人都是被市場經濟馴化的人。他們遵循商業規則的同時,享受到商業社會帶來的金錢財富及社會地位。

面對強大的經濟社會,無論一個人內心世界如何強大充盈,依然需要作出妥協與主動適應,繼而享受到妥協帶來的好處。

當你享受到妥協帶來的好處時,你就被馴化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都是被馴化的人。

還有一種馴化,卻能從積極的意義方面去理解。

如果你為了一個人或一件事,甘心情願地無私付出,不求回報。那也可以稱為被馴化。

但是這種馴化,是一種主動的追求。馴化者並沒有去強迫、洗腦,而是因為自身有強大的魅力、影響力而感染到了其他人。

比如我們愛一個人,甘願為他(她)付出一切時,我們就被他(她)馴化了。

比如我們愛一項事業,甘願為它付出心血甚至生命時,我們就被自己的理想馴化了。

按照這個邏輯,觀看並享受《犬之島》這部影片的人,都是被一切美好藝術成功馴化的人。

我們努力追求一切藝術享受,甘願付出辛勞與時間,並且沉迷其中不願自拔。

人不是造物主與全知全能,我們必須承認自身的局限性與弱點。在這個人人唯恐被他人輕視、人人都想支配影響他人的時代。

我卻甘願在一切美好事物面前,放棄抵抗,做一個被馴化者。

相關焦點

  • 科幻電影豆瓣評分Top10,《盜夢空間》評分9.3,《人工智慧》最低
    科幻電影一直是最受歡迎的題材之一,小編為大家總結了10部豆瓣評分最高的科幻電影:1、《盜夢空間》 豆瓣評分9.3一部電影好看到即使你明白它在故弄玄虛也是義無反顧的打五星。諾蘭+小李子,還有什麼好懷疑的?
  • 定格動畫手冊——什麼是定格動畫?
    封面定格動畫(stop-motionAnimation)正如它的名稱所述,是通過逐格地拍攝對象然後使之連續放映,從而讓所拍事物動起來的擺拍過程。法國高蒙公司的愛米爾.科爾發現了這個秘訣以後拍攝了很多動畫片。其中《小浮士德》是一部首先使用能夠活動關節的木偶角色逐格拍攝的木偶片,堪稱定格動畫的早期傑作。之後,俄國的斯達列維奇與1912年僑居巴黎時也拍攝了些木偶片,主角多為童話寓言中的動物,如《青蛙的皇帝夢》,《家鼠與田鼠》,《黃鶯》和《蝴蝶女王》等,大大完善了木偶片的技術。
  • 中國人氣爆棚10部動畫片,《姜子牙》落榜,第一不是《哪吒》
    2020年國慶檔期間,《姜子牙》隆重登場席捲近15億票房,成為又一部爆款動畫片,有望超越《瘋狂動物城》15.31億,成為中國影史最賣座動畫片亞軍。
  • 用生活垃圾拍一部酷酷的動畫片
    圖/受訪者提供《女他》:一部由廢品做成的動畫片本刊記者/李行本文首發於總第895期《中國新聞周刊》導演周聖崴有些手足無措,因為定格動畫《女他》的配樂一直沒有達到他想要的效果。具體來說,讓他著急的是配樂環節的音樂製作。配樂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影片的音效製作,因為效果音樂基本上是技術為主,導演可以給出相對明確的需求。
  • 拍一部奧斯卡最佳影片,他只用了37天
    2005年2月27日,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一部拳擊運動題材類劇情片力壓群雄,一舉摘走「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最佳男配」四項大獎,一時風光無兩。奧斯卡最佳影片——《百萬美元寶貝》《百萬美元寶貝》是伊斯特伍德執導的第25部電影長片,也是他導演生涯中最具影響力的一部作品
  • 推薦8部韓國高分災難片:災難前人性展露無遺,最後一部最真實!
    之前給大家分享了不少的高分經典電影合集,但都是以歐美為主。當然,好的片子也不都是歐美全包攬了,在亞洲這片土地上,有咱們國產影片,日本片,泰國片,韓國片都比較能夠吸引觀眾。尤其是韓國片,別看國家不大,但是拍的片子風格比較獨特。他們引用的題材敏感度可謂超前,尺度的巨大也是內陸無法比擬,所以拍出的電影很多都使觀眾得到深刻的反思。今天,捕影者專門盤點韓國8部精品高分災難片。
  • 在2019年豆瓣電影排行榜上,不是《寄生蟲》是他
    輸入此列表有三個條件:首映(限時);豆瓣評分8.0以上(口碑);6000多人豆瓣評分(影響力)。經過雪夜的嚴格放映,只有30部符合上述三個條件的影片可以說是上映的最佳影片。通過這個最新的名單,我們還可以測試影迷對電影的熱愛。
  • 奧斯卡提名動畫《村莊》:荒誕寓言式人性,道德墓園的集體無意識
    ——牛頓引言:最近在現實中經歷的一件事,讓我想起了之前看過的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動畫短片《村莊》,當天就下定決心要寫這個短片的深度影評,卻在情緒沉澱幾天之後才決定動筆,畢竟,平穩的心緒和客觀的視角才具備普遍參考價值。
  • 12部暑期必看暖心動畫短片,勝過100部垃圾動畫片!
    給孩子看好的動畫片,還是會對孩子起到很大的啟蒙和教育作用。李安曾經說過:「一部好的電影,改變一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其實好的動畫片也是。不少都是豆瓣高分的片子哦~1、《鷸》片長:6分3秒豆瓣得分:9.3該片講得是一隻名叫磯鷸的鳥類
  • 2020年驚悚片豆瓣評分前10名 豆瓣評分9.0以上喪屍片大全
    近幾年,中外電影的燒腦佳作層出不窮,下面綜合整理了,豆瓣評分高的10部懸疑驚悚片,部部好看到驚悚片且豆瓣評分前10名哦,同時介紹豆瓣評分9.0以上喪屍片6部,喜歡且感興趣的搜藏了。驚悚片豆瓣評分前10名1、《盜夢空間》大神諾蘭的封神之作。
  • 7次獲得奧斯卡,豆瓣評分高到誇張
    動畫圈最近傳來噩耗,據外媒消息,奧斯卡獲獎插畫師、動畫師、電影導演和製作人吉恩·戴奇(Gene Deitch)去世,享年95歲。許多人聽到這個名字比較陌生,但是他的作品卻聲名遠揚,那就是大力水手,貓和老鼠等。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他的代表作貓和老鼠。
  • 奧斯卡的風向標!《地球:神奇的一天》獲「製片人工會獎」提名
    北京時間1月6日消息,第29屆製片人工會獎提名出爐,中英聯合製作的紀錄片《地球:神奇的一天》入圍。《地球:神奇的一天》該獎是奧斯卡主要風向標之一,提名的通常都獲得了奧斯卡肯定,個別有例外。去年10部提名中有9部都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剩下一部是超英片《死侍》,而今年《神奇女俠》也佔據一席,提名總數為11部,因為8200名成員投票結果出現平局,所以比往常多了一部。
  • 93部電影競爭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
    中國內地自1979年《阿凡提》,到去年《邪不壓正》,一共選送過32部電影(內地並沒有年年都送電影「申奧」),當中有兩部電影最終成功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而且都是張藝謀導演的,分別是1991年的《菊豆》和2003年的《英雄》。每年那麼多部來自全球各地的佳作,奧斯卡外語片獎也就只有5個提名名額,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 觀影零距離《魔弦傳說》萊卡定格動畫再度強勢來襲
    影片介紹:    作為一部動畫電影,《魔弦傳說》不僅有神奇的魔法和刺激的冒險,更裹挾著萊卡工作室借主人公久保來展現他們親情觀的「私心」。片名中,一把有著神奇魔力的三弦琴暗藏玄機,包含著導演將影片獻給父母的溫暖寓意。    《魔弦傳說》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古代東方的魔幻傳奇故事,其中不乏有對各種形式的親情的展現與探討。
  • 《寄生蟲》獲好評以後,韓國又拍了一部更大膽的電影!豆瓣8.2分
    再獲得了奧斯卡大獎以後,再次被人們提起來這部劇,很多人也是感慨這部韓劇成了人生贏家,因為描述的是一種社會現象,因此很多人都會說反應出來了現實,在豆瓣上,這部劇也達到了8.7的高分!而在這部影片以後,我們看到進入到2020年,韓國又公映了一部影片,這部影片所反應的一些內容,比我們看到的《寄生蟲》更敢寫敢拍。
  • 豆瓣評分9.0以上喪屍片推薦
    豆瓣評分9.0以上喪屍片推薦 近幾年,中外電影的燒腦佳作層出不窮,下面綜合整理了,豆瓣評分高的10部懸疑驚悚片,部部好看到驚悚片且豆瓣評分前10名哦,同時介紹豆瓣評分9.0以上喪屍片6部,喜歡且感興趣的搜藏了。 驚悚片豆瓣評分前10   原標題:千萬不要一個人看它們!
  • 這6部BBC紀錄片,每一部都是神作!
    高清條件下,它的畫面美輪美奐,把一幀幀定格,拿出來都是一張張精彩的攝影作品。看BBC不僅能了解世界之奇,更能盡享世界之妙。與其讓孩子天天沉迷在動畫片裡,不如讓孩子看一些經典的紀錄片,既能滿足孩子看電視的需求,也能學習更多的知識,增長見聞。今天,分享的6部紀錄片高分經典紀錄片,適合父母陪孩子一起看,既增長知識,又拉近情感。
  • 奧斯卡歷史8大爭議,第一名曾讓奧斯卡失去威信
    No 8.《羅馬》無緣最佳我們承認《綠皮書》是一部優秀的作品,但阿方索卡隆的《羅馬》明顯是更加配得上獎盃的那一個。而作為IMDB和豆瓣雙榜首的「影史最佳」之一,《肖申克的救贖》在這一屆奧斯卡顆粒無收,令人咋舌。
  • 除了《中國機長》,這20部空難大片同樣驚險感人,部部高分
    4,77年航空港(1977),豆瓣7.1年代久遠的老片,曾獲第5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提名,講述保護名畫的空中救生故事。8,93航班(2006),豆瓣7.8這部電影整體基調較為沉重肅穆,算是緬懷9·11事件的作品:93航班被劫持,機上45名成員為了不讓恐怖分子得逞,自願犧牲,最終全部罹難,只為了保全更多無辜的人們。該片讓導演保羅·格林格拉斯獲得了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的提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