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歷史的中國小賤,與你分享。
2013年,南非總統曼德拉逝世的新聞報導出來後,有很多人表示對曼德拉的記憶出現了混亂。在他們的記憶中,一部分人認為曼德拉早就死在了監獄中,還有一部分記得曼德拉出獄後不久就過世了。他們言之鑿鑿,很肯定自己的記憶不會出錯,甚至還在媒體上見到過相關報導,這被稱之為「曼德拉效應」。
我也留意過網上的一些說法,大致將「曼德拉效應」的產生歸納為三種解釋:
1、多元化宇宙論;
2、時間重置論;
3、蟲洞效應論;
反正說得都很玄乎。不好意思了,在這裡,我得給看這篇文章的讀者潑一盆冷水了,曼德拉並沒有死在監獄中,出獄後也活得好好的。
難道你們忘了南非是怎麼從一個發達國家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了?
讀高中的時候,我就對曼德拉這個人很感興趣,那會我好像是17歲,應該是2000,或許是2001年吧(看吧,此時我也出現了記憶混亂)。對曼德拉的態度,我是從敬佩到現在的有那麼一丟丟的瞧不上吧,說這些,是在強調,或許我會忘記私房錢藏在哪裡,但是絕不會忘記自己中二時期關注研究過的人物。
曼德拉1990年出獄,四年後當上南非總統,是南非歷史上第一任黑人總統,這個位置一坐就是五年。他再任期間的政績,用這麼一句話概括吧:犧牲了國家,成全了自己的美名。
所謂的「曼德拉效應」,我當時第一時間了解具體內容後,是真的嗤之以鼻。不說別的,就說2010年南非世界盃,曼德拉和「大力神杯」第一次親密接觸的照片,這都能忘記?
撇過曼德拉不提,隨後的午馬、肥貓又冒了出來,大抵過程也和上述差不多,被歸納為「曼德拉效應」。我還是嗤之以鼻,為啥呢?因為在我的記憶裡,完全就沒接收到午馬提前離世的信息。
我個人的理解是,這是「記憶混亂」。
造成「記憶混亂」的原因,我個人覺得有兩點:
1、時間太久,記憶模糊。很多事因為時間久遠,導致我們記憶模糊,而這種模糊又會給我們帶來很不爽的感覺。於是,我們會不自覺地,用自己可以接受的信息來硬性強化記憶,從而到達一種可以讓自己記憶連貫清晰、消除不爽情緒的狀態。
2、記憶交錯。人這一生,大腦所接觸的信息太多太雜,雜而多的信息就像一根根線一樣,鑽進我們的大腦,很多時候它們都很負責地按照軌跡運行。但是,總會有那麼一兩根線很皮,一個蹦躂,出軌和別的信息線交織在一起。一般來說,只有相似的記憶才會導致不同記憶之間的交錯。
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前些日子在頭條看到一個介紹香港老電影的文章,下面有一個讀者提出一個問題:有一部外國片很無釐頭、很搞笑,其中有幾個場景是兩個人騎著車,架著加特林掃射,後來用尿冷卻槍管;還有就是兩個囚犯躺在鐵軌上,想藉助火車碾碎手銬,哪知道火車剛好壓住手銬就停了下來,哪個大神知道這是什麼片子?
我一看到,立馬就知道這是《富貴列車》。好玩的是,下面很多評論裡說是《富貴列車》,可這個讀者就是一口咬定是一部外國片,因為他小時候看過,記憶深刻,絕對不會錯,甚至還和網友們懟了起來。當然了,最後他去觀看以後,不得不承認是自己記錯了。
這就是上面我說的「記憶混亂」,如果下面的評論裡,有那麼一兩個人支持他的記憶,那估計這位讀者會對自己的「虛假記憶」深信不疑。
這又帶出來我的一個觀點:記憶混亂,往往會導致虛假記憶趁虛而入,來填補你大腦中那一片模糊的空白。
最後,再舉一個例子吧。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這歌詞什麼玩意?我的記憶裡明明是「五十六個民族」啊!WTF?!
我百度後,發現,原來還真是「五十六個星座」,包括網上找到的2013年剛出的歌詞也是「星座」!這,我凌亂了!
難道我也記憶混亂了?虛假記憶趁機佔領了我的大腦?
難道還真是「曼德拉」在啪啪啪打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