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帕戈斯群島是進化論者的"聖地",達爾文在環球考察旅行當中經過這裡,他後來提出自然選擇進化論,離不開島上鳥類和巨龜的啟發。這裡的十幾種達爾文雀,又成了後人研究生物進化的絕佳素材。上世紀八十年代,因研究達爾文雀而聞名的科學家彼得·格蘭特(Peter R. Grant)和羅絲瑪麗·格蘭特(Rosemary R. Grant)夫婦,在加拉帕戈斯島上發現了一個奇妙的現象。它不止是進化的絕妙例子,甚至可以說是天然的寓言。
幾種達爾文雀
圖片來源:wikipedia
故事的主角是Genovesa島和Daphne Major島上的兩種達爾文雀,大仙人掌地雀(Geospiza conirostris)和仙人掌地雀(G. scandens),還有兩種刺梨屬的仙人掌(Opuntia helleri與O. echios)。這兩種鳥被稱為仙人掌雀,因為它們的生活高度依賴仙人掌,地雀食物來源,主要是仙人掌的花(花粉、花蜜)、果實(肉質的假種皮、種子),和仙人掌上的蟲子。它們為仙人掌授粉,對仙人掌的繁殖,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仙人掌地雀站在仙人掌上
圖片來源:arkive
仙人掌和達爾文雀的關係可以說是互惠合作,親密無間。但在旱季食物不足的時候,友誼的小船就翻了。仙人掌花在上午九點到十一點綻開,餓昏頭的達爾文雀,最早在七點就把花蕾扯開,吃掉裡面的花粉。因為仙人掌花的柱頭(雌蕊用來接收花粉的地方,也就是受精發生的地方)比較寬大,未開的花蕾雄蕊又朝裡彎,有一些雄蕊會被擋住,所以達爾文雀會把柱頭啄掉,方便吃到花粉。最多的時候,78%的仙人掌花都被啄壞了。食物豐富之後,達爾文雀又恢復正常的胃口,不再啄柱頭。
O. echios剛開的花
圖片來源:wikipedia
仙人掌無法授粉,也就無法結果,也就是說,達爾文雀毀掉仙人掌花,相當於農夫吃掉種子,毀掉了未來的食物來源。在一般的年成,達爾文雀會離開自己的領地,到別處去覓食,所以毀掉仙人掌花並不會產生太大威脅。但是,群島中那些海拔低、乾旱的島,平均十年就會有一年旱災。1977年,Daphne Major島上的種子產量,只及1973年的五分之一,仙人掌地雀的數量只剩不到四成。
在旱季,達爾文雀高度依賴種子為生,而且食物匱乏的時間越長,達爾文雀啄柱頭的時間也就越長。格蘭特夫婦擔憂,如果遇到極端困難的年景,這些鳥的習慣可能會讓它們自取滅亡。
大仙人掌地雀在仙人掌花上取食
圖片來源:arkive
題圖: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