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蘚蟲

2021-02-19 我愛古生物

苔蘚蟲是固著生活的群體動物。個體小,不分節,具體腔。體外分泌一層膠質,形成群體的骨胳。蟲體前端有口,口的周圍有一冠狀物,稱「總擔」,其上生許多觸手。消化道U字形,口和肛門因而靠近。無排洩和循環器官。海水、淡水均產。在地質時代種類很多,奧陶紀即已出現,現代尚有生存。


苔蘚動物是動物界中一門具有真體腔的水生動物,因其有些類群的群體形如苔蘚植物而得名。除其浮遊幼蟲階段營浮遊生活外,幾乎所有苔蘚蟲均附著或固著在附著基上終生營附著或固著生活,無活動能力。除少數類群生活於淡水或鹹水水域外,絕大多數苔蘚蟲都生活於海洋中。從潮間帶至熱帶海洋,都有苔蘚動物的蹤跡,但大多數苔蘚蟲生活於大陸架的淺海海底。

所有苔蘚蟲都毫無例外地形成群體,一般個體很小,大約在0.5--1mm之間。它們按生長方式可分為直立型和被覆型兩類,前者如西方三胞苔蟲,後者如闊口隱槽苔蟲。


分布於近海的苔蟲常附著在浮標、船艦底部、海洋工程設備、養殖動物體表及魚蝦貝類養殖籠網等設施上,可帶來嚴重危害。但某些苔蟲又是重要的海洋藥用生物,具有很明顯的開發利用前景。據文獻記錄,全世界已發現2萬種苔蟲,其中約5千種生活於海洋中,我國現有苔蟲約1200種。

苔蘚動物的生存種類約 4000種,化石種有15000種。

苔蘚動物門主要分為被唇綱和裸唇綱兩個綱。

被唇綱(Phylactoloemata)總擔呈馬蹄形,口背側具一上口突(epistome)(又稱上唇,實為口背側的一體壁突起);淡水產。淡水苔蟲北京產3種;杭州有5屬8種,羽苔蟲屬(Plumalella)中的4種:灌木羽苔蟲(P.fruticosa)、叢匐羽苔蟲(P.repens)、裂頭羽苔蟲(P.em-arginata)及斑條透明苔蟲(Hyalinella punctata)為世界性種。擬菌羽苔蟲(P.fungosa)除杭州外尚分布於北京、瀋陽、南京等地。

裸唇綱(Gymnolaemata):總擔為圓形,無上口突;絕大多數海產,我國已報導199種,鳥頭草苔蟲( Bugula avicularia),除正常個體外,尚有鳥頭體(avicularia),形似鳥頭,顎可開閉,能除去體上的汙物。這是群體的多態現象。棘苔蟲(Scrupocellaria)具有鞭器(vibraculum),剛毛狀,擺動可除去體上的外物。

相關焦點

  • 八面山探洞:發現了苔蘚蟲、海百合莖化石 | 湖湘地理
    我們撫摸一塊苔蘚蟲化石,仿佛捧起幾億年前的海浪,我們在一個發黑的熬硝池前發呆,土家人的歷史就在身旁。這個黑暗世界,值得我們用好奇的眼光仔細打量。△先鋒組組長末路進入雲龍洞豎井。豎井遠比最初估計的豐富,在他們的講述裡,豎井底部還有豎井和橫洞,藏著一個曲折而美麗的地下世界,而且深不可測,他們在一個不大的洞廳中,還發現了化石層,有苔蘚蟲、海百合莖、腕足類等化石。八面山億萬年的滄海桑田,海洋變陸地,化石讓這種變化更具體可感起來。而這種意外的邂逅,大概就是探洞最大的魅力所在吧。第二天,探洞者們陸續撤離,雲龍洞,卻被重新提上下次探險的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