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中考要求怎樣變革,但有一點是基本不變的,那就是知識點。中考試題不管創設什麼樣的情景,題目如何開放,仍然需要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來解答。所以有關知識點還是需要牢記,然後學以致用,中考自然高枕無憂。
關於知識點的總結大史已經整理了不少,有幾個學生說老師你能不能不用填空的形式來整理知識點,那多麻煩,來個簡單粗暴的就行。呵呵,如果有時間的話,可能會陸續推出一部分。其實網上類似的知識總結已經不少了,小夥伴們搜索一下就是。
第一章 觀察細胞的結構
考點一、練習使用顯微鏡
1.顯微鏡的構造包括機械部分和光學部分,機械部分包括鏡座、鏡柱、鏡臂、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鏡簡、轉換器、載物臺、遮光器等;光學部分包括目鏡、物鏡和反光鏡。
2.顯微鏡使用步驟:①取鏡和安放②對光③觀察④整理
3.顯微鏡解題技巧:
①對光時從上到下「三轉一看」:一轉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二轉遮光器,使較大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三轉反光鏡,通過目鏡看到白亮的圓形視野;
②只要顯微鏡的鏡簡下降,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
③顯微高倍鏡觀察的順序:把要觀察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換高倍物鏡,調節細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④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物像大,細胞數目少,視野暗,物鏡離標本距離近;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小,觀察到的物像小,細胞數目多,視野亮,物鏡離標本距離遠;
⑤室內光線強或顯微鏡視野亮,使用平面鏡、小光圈;室內光線弱或顯微鏡視野暗,使用凹面鏡、大光圈;
⑥在透明紙上寫「上」(或字母、數字等),然後把透明紙片旋轉180°,所看到的就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
⑦視野中物像偏哪回中央,標本向哪移;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
考點二、觀察植物細胞
1.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
2.顯微鏡觀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因此,對所觀察的生物材料要進行處理,製成玻片標本。常見的玻片標本有切片、塗片、裝片三種。他們可以做成永久的或臨時的。
3.植物細胞臨時裝片製作的主要步驟:1擦→2滴→3撕→4展→5蓋→6染→7吸。
4.植物細胞的主要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液泡、葉綠體(存在於植物的綠色部分)。細胞壁起著支持和保護的作用,細胞膜起著保護和控制物質的進出的作用,細胞質裡有液泡、線粒體、葉綠體,液泡內的細胞液中溶解著多種物質,內含遺傳物質的結構是細胞核,光合作用場所是葉綠體。
考點三、觀察動物細胞
1.製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1擦→2滴→3漱→4刮→5塗→6蓋→7染→8吸。
2.動物細胞的主要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3.植物細胞有,而動物細胞沒有的結構是細胞壁、液泡,植物的綠色部分細胞還有葉綠體。
4.製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裝片時,在載玻片上先滴一滴清水;在製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時,在載玻片上先滴一滴生理鹽水。無論是滴清水,還是滴生理鹽水,都是為了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和生理特性。
第二章 細胞的生活
考點一、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1.細胞中的物質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分子較小、不含碳,如:水、無機鹽、氧等,這類物質叫無機物;另一類是分子較大、含碳,如:糖類、脂質、蛋白質和核酸,這類物質叫有機物。細胞在生活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廢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2.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轉換器是線粒體,它主要把化學能轉化成其它形式的能,而植物細胞中特有的能量轉換器是葉綠體,它能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
考點二、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1.人類的活動不僅需要物質和能量,還需要信息。受精卵內具有指導身體發育的、由父母傳下來的信息叫遺傳信息,它位於細胞核中。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2.細胞核中能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叫做染色體,它是由DNA和蛋白質兩部分組成,有特定遺傳信息的遺傳片段,叫做基因。
3.每種生物的細胞內,染色體的數量是一定的。如人體細胞有23對,水稻體細胞有12對。
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它的分子結構是螺旋形。基因控制遺傳信息,是有遺傳功能的DNA片段。DNA是染色體的組成部分,染色體存在於細胞核中。遺傳信息載體的結構層次由簡到繁的順序:基因→DNA→染色體→細胞核→細胞→生物體。
考點三.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1.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生長和細胞分裂分不開的。細胞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營養物質並且轉變成自身的物質,體積增大,這就是細胞的生長。細胞長大後就會分裂,其過程:細胞核先分成兩份,然後細胞質分成兩份,再形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還形成新的細胞壁。
2.染色體的數量在細胞分裂時已經複製,在分裂時,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新細胞與原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都相同,故它們所含有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
第三章 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考點一、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1.動物和人體的生長發育大都從受精卵開始的。
2.細胞分化產生了不同的細胞群,每個細胞群都是由形態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這樣的細胞群叫做組織;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系統。
3.人體四種主要組織是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
上皮組織(如:皮膚上皮,小腸腺上皮,消化道上皮)由上皮細胞構成,具有保護、分泌等功能。
肌肉組織(如:心肌,平滑肌)由肌肉細胞構成,具有收縮、舒張功能。
神經組織(如:腦,脊髓)由神經細胞構成,能產生和傳導興奮。
結締組織(如:骨組織、血液、肌腱、韌帶等)具有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功能。
4.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
5.人體內八大系統是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
考點二、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1.綠色開花植物是由根、莖、葉、(前三者為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後三者為生殖器官)六大器官組成的。植物的四種主要組織是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
分生組織特點:壁薄、核大、質濃;其功能:有很強的分裂能力;如:根尖的分生區、莖的頂端和莖的形成層含有分生組織。
保護組織特點:由根、莖、葉表面的表皮細胞構成;其功能:保護作用;如:洋蔥鱗片葉的表皮。
輸導組織(存在於莖、葉脈、根尖成熟區等處)功能:運輸作用;如:導管、篩管。
營養組織特點:壁薄、液泡大;功能:儲藏營養物質。
2.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3.植物體和動物體結構層次區別:植物體結構無系統,動物體結構有系統。
考點三.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1.身體只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叫做單細胞生物。常見的有草履蟲(動物)、眼蟲(動物)、衣藻(植物)、變形蟲(動物)、酵母菌(真菌)等。
2.草履蟲的外形像個倒置的草鞋底,身體一側有口溝,它的運動依靠纖毛,它和外界的氣體交換是通過表膜進行的,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由胞肛排出體外,它體內的廢物和多餘的水分通過收集管和伸縮泡收集之後再排出體外,其營養方式為異養:食物在細胞質中形成食物泡逐漸被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由胞肛排出,
第四章 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1.不具備細胞結構的生物是病毒,其特徵:小,用納米計量,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見。病毒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所以它只能生活在其他生物的體內,不能獨立生活,且只能寄生在活細胞裡,離開活細胞通常會變成結晶體。根據寄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如:流感病毒)、植物病毒(如:菸草花葉病毒)和細菌病毒(如:大腸桿菌噬菌體)(又稱噬菌體)三種。
2.科學家能讓某些病毒攜帶基因進入正常細胞,來達到轉基因或基因治療的目的。
喜歡加關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