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航天人工智慧有五大綜合體系 未來將建「空間超級大腦」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孫富春教授在2019軟體定義衛星高峰論壇上做特邀報告。 孫自法 攝

中新網日照7月6日電 (記者 孫自法)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孫富春6日在日照表示,人工智慧在航天領域應用主要包含「人工智慧+平臺、載荷、製造、服務、軟體」五大綜合體系,展望未來,航天人工智慧有望建成「空間超級大腦」。

主題為「軟體定義衛星,智能引領航天」的2019軟體定義衛星高峰論壇6日繼續在日照舉行,孫富春以《人工智慧與空間應用》為題做特邀報告時作出上述表示。

他介紹說,「人工智慧+平臺」形成智能太空飛行器,包括人工智慧+操控平臺可以實現對衛星在軌的維修;人工智慧+網絡平臺可以構成智能化的網絡系統,主要用於通訊;人工智慧+太空基地的平臺可以實現未來月球和火星基地的自主化管理。

「人工智慧+載荷」實現智能載荷,可以實現多功能、模塊化以及在軌自動處理功能,將來衛星下傳數據可能就不是原始數據,可直接把一些信息或一些需要得到的結果在衛星上處理完畢後再下傳地面。

「人工智慧+製造」主要是對智能太空飛行器的製造。「人工智慧+服務」主要指對遙感大數據方面的服務;「人工智慧+軟體」則包括計算平臺+操作環境、載荷即插即用、軟體按需、功能按需重構。

孫富春指出,傳統的航天控制系統研發要基於模型,進行動力學模擬,其耗費的人力物力比較大,時間周期也比較長。衛星和探測器如果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實現自主運行,就能在宇宙中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調整姿態和軌道,大幅減少地面專家操控的工作量。此外,利用「機器人遙控作業系統」,空間機器人可在遙遠的太空完成人類各種各樣需求的任務。

同時,通過「遙感應用擁抱人工智慧」,推動先進網際網路技術、遙感與測繪技術實現跨界融合,可形成空天大數據承載應用平臺,從而使空天地採集的海量數據實現處理自動化、管理智能化、系統集成化、應用輕量化、平臺生態化的目標。

孫富春表示,未來隨著航天事業不斷進步和網絡技術向多尺度發展,以及星際網絡建設和「雲端+邊緣+軟體」技術應用推廣,航天人工智慧將有望建成「空間超級大腦」,為人類社會持續探索和開發利用太空服務。(完)

相關焦點

  • 「城市大腦」,一場前所未有的人工智慧進化
    作為一座城市的人工智慧中樞,城市大腦共包括了超大規模計算平臺、數據採集系統、數據交換中心、開放算法平臺、數據應用平臺等五大系統,分別代表城市的各個「器官」並相互協同。其內核採用了阿里雲的ET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對整個城市進行全局實時分析,自動調配公共資源,修正城市運行中的各種Bug,並最終將進化成為能夠治理城市的超級人工智慧。
  • 中國電科14所權威發布現代戰爭「五大作戰預警體系」
    本屆航展,中國電科14所聚焦「陸海空天,四維一體,看到全球每個角落」這一主題,首次完整披露了面向未來戰爭的「五大作戰預警體系」,並展出了「絲路眼」有源相控陣預警機、「三面陣」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機相掃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量子雷達、微波光子雷達、太赫茲雷達以及LED飛行模擬器等世界前沿的雷達技術。
  • 人工智慧五大發展趨勢
    以大數據智能、跨媒體智能、人機混合增強智能、自主智能系統等為代表的人工智慧2.0關鍵理論與技術,將全面推動智能城市、智慧醫療、智能製造等等發展,未來的世界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在研究人工智慧過程中,發現原有人工智慧的目標——「讓計算機變得和人一樣聰明」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
  • 未來十年中國將建月球科研站
    10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發言時介紹了中國未來月球探測計劃。吳偉仁表示,隨著今年嫦娥五號從月球採樣返回,明年發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等標誌性工程的實施,我國將躋身於世界航天強國行列。
  • 騰訊「超級大腦」將如何影響中國經濟走向
    類似嘗試在中國也在展開,5月23日,2018騰訊「雲+未來峰會」上,騰訊超級大腦正式對外發布。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的話來說:超級大腦是一個讓人工智慧無處不在的智能作業系統,AI能力將依託超級大腦隨時隨地被靈活調用。而騰訊推出超級大腦的初衷正是希望助力企業和政府建立自己的超級大腦。
  • 超級大腦:馬化騰定義的數位化「助手」和未來的大時代
    如果從技術的維度看過去十年的增長點是雲,而未來的增長點顯然是:智能。就像馬化騰在2018年騰訊雲+未來峰會,布置得很像夢劇場的舞臺上所說的,「雲是匯集智慧、進行創新的平臺,而未來更要求我們做好雲到端的智慧連接」,這就是「超級大腦」的由來:一個雲、邊、端將藉助超級大腦形成靈活調配資源和智能的「智聯網」。
  • 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發展史與五大應用現狀分析
    02 國內人工智慧醫療發展史 AI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跟醫療發生了緊密的聯繫。隨著大數據,網際網路和信息科技的發展,AI被廣泛試點應用於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領域,近幾年全球各地紛紛提出「大健康」策略,醫療大數據等概念,將民生健康置於戰略性地位,也促進了AI在醫療領域的發展。
  • 未來的杭州城市大腦「圈定」五大功能特徵
    其中,此次重磅推出的新聞直達場景,是杭州媒體平臺與城市大腦「雙向」賦能,無縫對接、融匯一體,實現「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的媒體深度融合探索。城市大腦的作用遠不止這些。自誕生以來,杭州城市大腦一直都在迭代發展中,其工作推進也倒逼政府工作流程再造、管理模式創新,讓資源最優化、讓治理更高效。「城市大腦」的未來趨勢是什麼,對整座城市又有哪些作用?
  • 未來的杭州城市大腦 「圈定」五大功能特徵
    其中,此次重磅推出的新聞直達場景,是杭州媒體平臺與城市大腦「雙向」賦能,無縫對接、融匯一體,實現「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的媒體深度融合探索。城市大腦的作用遠不止這些。自誕生以來,杭州城市大腦一直都在迭代發展中,其工作推進也倒逼政府工作流程再造、管理模式創新,讓資源最優化、讓治理更高效。「城市大腦」的未來趨勢是什麼,對整座城市又有哪些作用?
  • 陳世卿:未來超級計算將是分布式的
    但是我們未來是一個新的世界,尤其是有關人工智慧等等,又產生了一個新的需求,這個是每一個中小型企業都需要的,所以我15年前重新設計,重新思考。 中國香山會議我第一次發表,未來的超級計算機要重新思考,重新革命,把我自己革命掉,所以那時候我就開始研究是什麼樣的超級計算機,能夠像人的大腦,我為什麼開始進入腦科學?
  • 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研究應用成果
    依託清華大學優質資源,響應國家政策,推動人工智慧、編程教育進入中小學,解決缺乏標準指引、課程體系不健全、教學資源匱乏、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組織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專家學者、中小學優秀教師聯合設計、開發了「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課程體系」,提供「紙數聯動」的立體化教學資源。並依託「學堂在線」平臺,設計了混合式教學模式,保證優質資源的教學落地。
  •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未來十年中國將建月球科研站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10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發言時介紹了中國未來月球探測計劃。吳偉仁表示,隨著今年嫦娥五號從月球採樣返回,明年發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等標誌性工程的實施,我國將躋身於世界航天強國行列。未來十年左右,月球南極將出現中國主導、多國參與的月球科研站,中國人的足跡將踏上月球,我國將邁入世界航天強國前列。吳偉仁在發言時並沒有具體說明未來月球科研站怎麼建設。
  • 人工智慧:當下有為 未來可期
    「有了人工智慧和大數據之後,不僅可以了解不同地方散在病例的關聯性,還可以對病例發生的時間、環境等進行深入分析。」百度董事長李彥宏說,百度發明的LinearFold算法可將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二級結構預測從55分鐘縮短至27秒,更快地預測病毒變化趨勢,以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高疫苗研發的效率。
  • 科技賦能 未來已來
    今年8月初,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組委會向全球網際網路企業、科研機構、高校和個人發出邀請,圍繞全球公共危機應對、產業恢復與協同發展、數位化社會治理、綠色數字公益實踐和人工智慧雲生活五大領域,徵集網際網路科技成果。  最終,經過中外專家的幾輪集體評估,評出了15項國內外有代表性的領先科技成果。其中,專項發布成果1項,獨立發布成果14項。
  • 中國航天專家建議 地球同步軌道建電站
    中國應到距離地面3.6萬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去建太陽能電站新華社北京3月24日電 為了消除化石能源燃燒引起的霧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徹底解決能源危機,多名航天專家建議,中國應到距離地面3.6萬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去建太陽能電站。
  • 騰訊雲5.2億中標長沙市城市超級大腦項目
    [PConline資訊]7月2日消息,據騰訊方面透露,近日騰訊雲以5.2億元成功中標長沙市城市超級大腦項目。根據長沙政府採購網公示內容,未來,騰訊將攜手長沙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長沙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神經中樞」,加快推動長沙的數位化發展進程。
  • 航天專家:嫦娥四號與嫦娥三號有五大不同
    中新社西昌12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原本為嫦娥三號任務備份的嫦娥四號8日凌晨成功發射,並將實現人類太空飛行器首次登陸月球背面。抓總研製嫦娥三號、四號月球探測器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專家表示,備份的確是嫦娥四號原本的使命,但在嫦娥三號圓滿完成任務後,嫦娥四號被賦予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這一全新任務。
  • 人工智慧的發展與審美藝術的未來
    這標誌著人工智慧不僅能在預先設定好規則的活動中戰勝人類,還能在雜亂無章的人類世界中構建系統嚴謹的認知模式,「人類剩餘價值清單」上又將划去重要一項。   科學家們預計,未來,強人工智慧將是人類級別的人工智慧,各方面都能和人類比肩。超級人工智慧更是在各方面都要強於人類。
  • 未來5年全國將建數千家國家標準化心血管專病中心
    未來五年,全國將建數千家標準化專病中心。CDQI工程名譽主任、北部戰區總醫院韓雅玲院士指出,本次標準的發布,將確保國家標準化心血管專病中心的規範建設,保障全國心血管病診療能力提升推進。心血管疾病是我國居民的主要死因。專家指出,我國心血管疾病在患病率、致殘致死率及管理能力方面,存在區域差異,基層醫療水平參差,亟需實現醫療服務模式轉變。
  • 2020年新一代人工智慧 將圍繞五大方向持續攻關
    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慧」重大項目又有了新的進展。記者1月9日從科技部獲悉,科技部日前正式發布關於對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慧」重大項目2020年度第一批項目申報指南徵求意見的通知。徵求意見於1月9日前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