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殷冬梅
炎炎夏日,生活在鋼筋水泥打造的城市,除了空調房裡可以消暑,戶外幾乎讓人無處安身。想到自己業已退休,便決定到山裡小住一段時光。永州之野的陽明山,夏季平均溫度22度,不失為人們避暑的首選地,我和一群朋友相約去那裡一起小住。
一處二層樓的徽派建築小店,在半山腰的窪地,等著我們的到來。它依山傍水,南邊是一條公路,西面是空地,北邊是主人自住的二層樓房,東側有一棵大槐樹,足有九米高,樹枝上掛滿了乳白色的小碎花,樹下放著一張小桌,是納涼的好地方。東側不遠處是一座高山,山上是一片翠綠的竹林,山腳有縱、橫二條小溪圍繞著大山順流而下,小溪裡有一群鴨子在戲水,不時有槐花飄落到溪水中,有如一幅充滿詩意的田園畫圖。
在這裡,我們偶遇了百年不遇的天象奇觀。大家結伴到山頂觀賞圓月。據天文數據分析, 2020年8月3日(農曆六月十四日)晚上23時59分,是本世紀6次滿月中月亮最圓的一次,也是少有的十五的月亮十四圓。為了看這最圓的月亮,我們寄居在山頂上的一處房屋裡,七個人擠在三張拼接在一起的大床上,是大通鋪的那種,這是從來沒有過的生活體驗,感覺有點過集體生活的味道,令我很興奮。是夜,有一個不眠之人枕著風兒與月兒共同守護著這寂靜的山谷,一同盼望著新一天的來臨。
23時50分,我們提前來到室外,期待最圓的月亮。有趣的是,這時月兒像一個頑皮的小姑娘,羞答答地躲進了雲霧中,引得大家議論紛紛。片刻,它又露出半張臉龐來,大有「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態。仔細觀看,我發現它沒有想像中的明亮,倒是那些雲兒,如絲如煙,映得月兒微微發紅,但還是圓潤的。
時間的腳步邁進農曆六月十五的門檻之後,月亮更加圓潤起來。我感覺藍天離人很近,白雲在我們身邊遊動。舉頭仰望,但見那高高的電視鐵塔直衝雲霄;再俯瞰山下,萬畝野生的杜鵑花樹鬱鬱蔥蔥。想著如果是四月底或五月初,滿山杜鵑花盛開,那一番景色應該讓人充滿豔羨。而眼下,遠山層巒疊嶂,感覺有點觸不可及。只有皎潔明月,還有習習涼風,帶給人無限遐思。站在山巔,我好想接到夜風的邀約,把我捎去李白的身邊,跟他舉杯暢飲,一起吟誦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詩句……
陽明山美景甚多,萬和湖的豔麗當屬第一。鑲嵌在陽明山海拔1000米的青山之中的萬和湖,宛如一塊清透無瑕的碧玉,水平如鏡,兩岸倒影連綿,湖中的亭子和棧道也倒映在碧綠的湖水中,與天空一樣的湛藍,如此美景著實驚到了我,我們在這長亭裡留下了美麗的倩影,大家一邊在湖邊遊玩一邊採摘著湖邊的野蘑菇,興致勃勃。大家圍著兩百畝大的湖轉悠了一大圈,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戀人潭裡的舞蹈,也是陽明山的一張靚麗名片。戀人潭處在半山腰,是我見過最大的潭。它是由上遊的泉水聚集而成,潭水很是清涼,也很清澈,清澈得可見水底的沙石,翠綠的竹子倒映在水中,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潭中的水下面有一個半圓形圍成的石階,它又像是一個天然的舞臺,撩撥著我們的童趣,撩撥著我們的舞興。大家統一著綠色的民族服裝,像是特意為這清清的泉水準備的,我們赤腳上陣,手拉手圍成一個半型的圓圈,清涼的泉水剛好浸泡著我們腳踝的位置,我們用那靈動的雙腳彈響了山水間這最動人的清音;我們用桶子、盆、紗巾當道具,在潭中跳起了洗衣舞。我們如水中仙子一般,舞動著手裡的絲巾;又如西施再現,精靈一般載歌載舞,讓這寂靜的山谷頓時有了生氣,在這原本靜謐的潭水中留下了一場精彩的舞臺劇。
小黃江溪的瀑布,特別吸引遊客的眼球。我們沿著一條悠長的小路慕名尋覓,大約行走了十分鐘,忽然聽見了譁譁的水聲,便來到了山腳邊的小黃江溪瀑布群。只是我們沒有想到,居然邂逅了山間最大的瀑布。但見那瀑布從懸崖上傾瀉而下,如一條白色的玉帶向潭中聚集,溪水拍打在石頭上,激起無數的水花,形成水霧,飄到我們的臉上,涼絲絲的,好舒服。這時,美女們的腳再也挪不動了,如釘子一般釘在這流泉飛瀑之下,不厭其煩地擺著各種POSE,紅絲巾、綠絲巾是她們的標配,而帥哥攝影師抓住機會,把大家的美瞬間定格在這陽明深谷之中。
陽明山有很多景觀令人喜愛,比如陽明山的佛,陽明山的竹,陽明山的樹,陽明山的雲,陽明山的霧,等等,而我最愛陽明山的小溪。它們如一條條白色絲帶穿梭在這群山峻岭之中,時而泉水叮咚,訴說著它的歡快;時而涓涓細流,細說著它的清幽;時而蜿蜒曲折,隱藏著美妙身段。我在住所附近的一小溪裡洗過衣服,捧起清清的泉水拍打自己的臉龐,也目睹了這小溪裡魚兒的歡快 ,瞅見了一片梧桐葉悠然地飄落水中的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