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節的賀歲檔,足以載入中國影史。
本來以為是神仙打架,結果由於眾所周知的突發情況,七部賀歲檔影片全部撤檔。
但後續的發展只能用「峰迴路轉」來形容。
最先作出提檔決定,然後又撤檔的《囧媽》直接放了一個大招,宣布大年初一零點起,免費在線看《囧媽》。
這是歷史上首次春節檔電影在線免費首播。
為了請全國觀眾看電影,某公司將向歡歡喜喜最少支付人民幣6.3億元作為代價。
徐崢站著把錢掙了還順道賺了一波口碑。
截止到發稿前,雖然視頻網站沒有公布播放量,但豆瓣上已經有超過12萬人打出了6.1分。
這個成績,在徐崢執導的「囧」系列三部曲中排第二(《泰囧》7.4,《港囧》5.7)。
和之前預料的差不多,《囧媽》的口碑呈現兩極分化。
有人覺得電影不知所云,完全get不到笑點,但有人則認為電影非常真實,完全可以做到感同身受。
這裡我們不談《囧媽》的上映模式是革命還是叛變,只聊電影本身。
01、和媽媽單獨相處六天六夜
整個故事的靈感來源於北京到俄羅斯的那趟K3列車。
這趟列車,全程近8000公裡,橫穿3個國家,耗時近6天6夜,票價比飛機票還貴。
徐崢想,如果在車子裡和媽媽關在一起度過6天6夜會是一個怎麼樣的體驗?
為此,徐崢帶著他的創作團隊親自體驗了一次K3列車,根據真實的感受,最終形成了現在你我所看到的《囧媽》劇本。
徐崢在電影裡飾演徐伊萬,人到中年事業小有所成。
但感情方面卻不大如意。
昔日的妻子張璐(袁泉 飾)不僅要和自己離婚,還要因為專利的事情和自己對簿公堂。
本來是要坐飛機去美國的徐伊萬,意外地和媽媽(黃梅瑩 飾)坐上了去往俄羅斯的火車。
打從大學畢業以後就沒有和媽媽長時間單獨在一起過。
在旅途中徐伊萬多次被他的媽媽逼得崩潰。
他想逃離,卻因為屈身於這個狹小封閉的空間裡動彈不得。
隨著路上遇到的一系列囧事,徐伊萬不得不面對自己一直逃避的親情、愛情……
02、人在囧途,越來越囧
「在路上」一直是囧系列的表達方式。
《泰囧》把故事搬到泰國,《港囧》把鏡頭對準香港。
到了《囧媽》,「在路上」的概念得到進一步得升級。
全片大部分時間都發生在去往俄羅斯的火車上。
沿途的風景讓人賞心悅目:
中國境內連綿不斷的山脈,蒙古境內廣袤無垠的大草原,俄羅斯境內貝加爾湖、西伯利亞的雪山、白樺林、木屋……
作為公路電影,《囧媽》裡呈現的風景比系列前兩部有了質的飛躍。
經過了兩部電影的摸索,《囧媽》的鏡頭語言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車內空間的拍攝讓人有代入感,貝加爾湖上的航拍和熱氣球上看到的紅星大劇院,都是成熟商業片該有的水準。
一個系列要拍到第三部,除了技術上的進步,內核上也必須做到與時俱進。
《泰囧》是一部純粹的搞笑片,它所要做的一切目的就是讓你笑。
有人統計過《泰囧》裡的笑點一共有50個。不玩屎尿屁、不玩過火的癲狂,各種意想不到的臺詞令人捧腹。
內核表達上也很樸素,一個利益至上的人在經歷一系列事情後如何轉變成一個重感情的人。
兩年後的《港囧》,徐崢開始放棄簡單堆砌抖包袱和耍機靈的方式,轉而從劇情衝突和人物塑造上來製造笑點。
內核上也不再局限於友情,轉而開始探討愛情。
徐崢不想只是單純做喜劇,中年男人對青春的懷念和對生活的反思成了《港囧》裡的中心思想。
所以,會有人覺得《港囧》沒有《泰囧》好笑。
那是因為徐崢已經不滿足觀眾看他的電影只是因為這部電影好笑。
他想借囧系列形成自己作者導演的風格,他想借囧系列傳遞自己的人生感悟和思考。
如果說《港囧》因為地域關係還算針對特定類型受眾的話,那麼《囧媽》則是針對全年齡的受眾。
從一個「媽」字可以看出,探討完友情、愛情之後,徐崢要對親情下手了。
03、中國人的親情、徐崢明白得很
亞洲人尤其是中國人,情感表達上往往比較含蓄。
日本人用「月色真美」代替「我喜歡你」,《父母愛情》裡的郭濤很難對梅婷說一句「我愛你」。
同理,中國子女也很難直接表達對媽媽愛。
隨著子女的長大,和媽媽的相處會有一種擰巴的感覺在裡邊。
電影裡和媽媽相處六天六夜的情況大家可能沒有機會體驗。
但大部分外出打拼的人都有過年回家的經歷。
第一天回家的時候家庭氣氛還酸算不錯,飯桌上一團和氣,媽媽做了一桌你喜歡的飯菜,一家人和和氣氣地吃飯。
但這個狀態一般維持不了多少天。
熟悉感上來之後,媽媽開始對你嘮叨:
她永遠覺得你吃不飽飯,穿得不夠,不懂養生,打扮流裡流氣。
你開始覺得媽媽多管閒事,年輕人的事你懂什麼。
漸漸你們開始爭吵,你有了逃離的想法,早知道就不回來過年了。
隨著離開老家日子的臨近,一家人又心照不宣地回到和和氣氣的狀態,直到下一次的重逢。
同樣的情況周而復始地循環一遍又一遍。
不論是媽媽還是孩子,都習慣把親切的樣子留給不那麼親近的人。
我們並不是不愛,只是不知道該如何表達。
《囧媽》不僅真實呈現媽媽和子女相處時的擰巴狀態。
還想進一步探討:我們是否可以用愛名義,強迫別人接受自己認同的需求。
在電影裡,囧媽無間斷投餵讓徐伊萬非常崩潰,轉身斥責他媽媽,因為他此時正在工作並不想吃東西。
但她媽媽卻不理解並且很受傷,我明明是為你好,你怎麼能這麼對我呢?
一句「為你好」成了父母將意志強加於子女身上的萬金油。
作為子女只能忍,自己和自己說,只要長大了就能擺脫父母做自己想做。
但他們不知道,父母的行為會影響自己一生,自己長大了會不知不覺「遺傳」了父母習性。
徐伊萬將媽媽對自己的控制欲轉移到了妻子張璐身上。
本來相愛的兩個人,卻在彼此需求不對等的情況下慢慢磨滅了愛情,最後落得體面分手的下場。
《囧媽》本質上是一部反映夫妻關係、親情關係的電影,徐伊萬是幸運的,在和媽媽單獨相處的六天六夜裡,釋懷了、和解了。
危機讓他們手牽著手共同面對,化解困難的同時也走進了彼此的內心。
貝加爾湖上的奔跑更像一場破冰之行,熊出沒和熱氣球飛行為溫情的劇本平添了幾分童真和夢幻。
影片最後囧媽摘下假髮,露出花白的頭髮,成了全片最戳淚點的一幕。
讓人有種不知不覺間,父母一下子就老了的感覺。
當我們在為前途奔跑的時候,有否停下回望一下還在原地等待的媽媽?
我們把愛藏在心底,說出口的卻變成了言不由衷的倔強。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學會坦誠一點,再坦誠一點。
如果你還一時學不會,不妨從過年陪媽媽看一場《囧媽》開始。
無論如何,這都會成為你一生中難忘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