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縮影,是孩子們觀察自然,進行科學學習與探索的另一個世界。為了讓自然角更好地發揮教育價值,使之真正成為幼兒與自然互動對話的成長天地,促進教師在觀摩交流中對創設的合理化、科學化、個性化以及教育價值的體現有更深入的認識,同時引導幼兒養成熱愛自然、關愛生命、勤勞篤行的行為習慣,合肥廬陽實驗幼兒園教育集團四裡河畔園開展了班級自然角觀摩評比活動。
創設研討 碰撞火花
在自然角環境創設活動前,各年級組主要圍繞如何在自然角中投放適宜的自然材料、如何將藝術性與探索性有效融合、如何使幼兒有效參與以及如何對整體的布局進行規劃等一系列問題做了深入研討。
小班自然角以直觀、常見、典型、成品類為主,為幼兒營造了一種溫馨、童趣的自然角氛圍。五彩音樂凳裝飾其中,廢舊洗衣液瓶、油桶做成盆栽,擺放錯落有致,各種美麗的植物讓人流連忘返。各種可愛的小烏龜、小金魚等讓小朋友忍不住停下腳步評論一番,儼然一個生機勃勃的綠色生態園。
中班組的自然角區域設置分明,有種植區、觀賞區、飼養區等應有盡有、新穎有趣,秉著「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的原則,老師們放手讓孩子主動探索。在種植區讓孩子們嘗試種植一種自己喜歡的塊根植物,如洋蔥、馬鈴薯、生薑,比較「誰長得快」的探索活動。還用飲料瓶、餅乾桶等各種廢舊材料製作「生長基地」,進行一些植物吸水性、種子發芽的實驗,激發幼兒主動觀察,探索的欲望和興趣。
大班組更注重讓幼兒參與管理、觀察動植物,了解常見動植物的種類、生長條件、生長過程、生活習性,發展動手能力、觀察能力、記錄能力,以及培養幼兒愛勞動、愛動植物、愛大自然的情感。觀摩的老師們進行了認真地記錄,並交流著各自體會和經驗。
自然呈現 遇見美好
活動過程中採用「移步換景、參觀講解」的觀摩評比方式,各班教師對班級自然角的創設理念進行闡述和介紹,以理論聯繫實踐,清晰、流暢地向大家講解本班自然角創建、整改的情況。從主題內容、種植管理、觀察養護材料、區域劃分、觀察記錄等方面對各個班級自然角的創設進行了經驗交流。
在觀摩結束後,四裡河畔園保教副主任湯玲組織老師們就「如何提高自然角創設的有效性」進行現場交流探討,使大家在自然角的創設和管理上有更多的思考和啟發。她建議老師們要根據幼兒的興趣、需求和認知特點,充分挖掘自然之物的科學價值,合理設計自然角;重視自然角的開放性及幼兒的參與性,鼓勵幼兒參與選擇和收集材料,支持幼兒驗證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採用適當的方式做好觀察記錄。
此次觀摩評比活動,是一次智慧的碰撞,讓老師們得到了一次學習、交流、分享的機會,使全體教師在自然角的創設和管理上有更多的思考和創意,同時也讓幼兒在參與活動中豐富了知識,培養了興趣,提高了能力,從而使自然角真正成為幼兒觀察探究、學習科學、走進自然的一個多彩空間。
攝影:蔣莉 撰稿:田湉
【來源:合肥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