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三十六載 「科學一號」安家古鎮口

2020-08-23 青島西海岸發布

海洋科考船是探測海洋、研究海洋的重要平臺,它們在海天之間乘風破浪,為我國海洋科考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提到我國第一艘專業海洋科考船「科學一號」,相信大多數人都不陌生——其自1980-2016年服役,一直是我國海洋科學考察的主力船,承擔了眾多國家考察項目,然而極少有人一睹其真容。8月17日,這艘承載著中國人「深藍夢想」的大國重器正式安家古鎮口核心區,改造後將面向社會開放,為中國海洋科教事業發揮餘熱。

在拖船牽引下,「科學一號」緩緩駛入碼頭。殷世界 供圖


回望過去: 系我國首艘專業遠洋科考船,2016年退役

8月17日,迎著晨曦,穿過薄霧,伴隨著清脆的汽笛聲,歷經28海裡的航行,我國退役遠洋科考船「科學一號」在拖船的牽引下安全駛入碼頭。美景映襯下,「科學一號」安穩地停靠在停泊區,從遠處看宛如一條巨大的鯨魚橫臥在海面上,氣勢磅礴。負責此次「科學一號」交接工作的青島融發集團項目經理孫立華看到這一幕,難掩內心激動。

「這是咱們國家第一艘專業遠洋科學考察船,能夠見證、參與它落戶西海岸,我感到十分自豪。」孫立華告訴記者,「科學一號」於2016年正式退役,此次來到古鎮口核心區標誌著它將正式在此安家落戶。

據相關報導,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還處於從「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的過渡期,當時的海洋科考船很少,噸位也很小,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滿足科考需求。1980年,「科學一號」建成,它誕生之初就達到3000噸級,並配備有10個實驗室,能夠開展地質、地球物理、物理海洋、氣象、化學、生物和環境保護等綜合性考察。「科學一號」服役36年來,一直是我國海洋科學考察的主力船,承擔了眾多國家考察項目,見證了「棉蘭老潛流」、中尺度渦「東海冷渦」的發現,總航程達60餘萬海裡,一路護航中國走向深藍。

在拖船牽引下,「科學一號」緩緩駛入碼頭。殷世界 供圖


展望未來: 進行投資改造,將變身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科學一號」配備了先進的海洋調查儀器以及衛星通信、導航系統,為培養我國專業的海洋科學考察隊伍做出了突出貢獻。2016年5月20日,「科學一號」正式退役,它將在西海岸繼續發揮餘熱,開啟自己的另一項光榮使命——海洋科普教育。

「我們將按照『智變融合、科教融合』基本思路對『科學一號』進行投資運營,」孫立華說,目前項目計劃總投資約3000萬元,項目涵蓋陸域25000餘平方米,水域3700餘平方米,改造建設面積達18000餘平方米,「屆時,退役後的『科學一號』將成為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和海洋科技人才實訓基地,變身海洋教育的『傳播者』。」

孫立華介紹,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將全面展現我國海洋科學考察和海洋科學研究的發展歷程,打造成為青少年提升海洋意識、學習海洋知識、了解海洋科考的科普教育基地,集科普教育、文化旅遊、餐飲娛樂等為一體的綜合互動體驗型展區;海洋科技人才實訓基地將成為海洋和船舶專業學生的學習實踐平臺,為我國培養更多優秀專業海洋科技人才。

「目前,我們正在對『科學一號』的駐泊和改造方案進行優化設計,使其更好地為新區『打造海洋強國戰略支點』創新服務,促進新區旅遊資源進一步優化、城市環境更加美化,力爭及早面向社會開放。」孫立華說。


(本文由西海岸發布製作, 來源: 青島西海岸報/西海岸新聞網, 記者: 李宛遙, 通訊員: 殷世界)

相關焦點

  • 搭建家校服務平臺!古鎮口海軍中學積極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日訊  11月30日,青島古鎮口海軍中學全國知名家庭教育專家陳默教授專題報告會暨家校服務平臺揭牌儀式舉行。
  • 令人神往的蕩口古鎮,不僅有出名的華氏家族,還有赫赫有名的錢氏
    相信在旅途中你一定知道很多古老的村莊古鎮,在無錫蕩口古鎮就是其中之一,是位於錫山、常熟、吳縣三市交界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據說南宋初年丁氏家族就住在這裡,後發展為明清兩代,興盛空前,街頭巷尾,街市繁華,商賈雲集,正是由於這個曾經繁榮的發展階段,當時該地區有一座象峰,名曰「小蘇州、銀蕩口」。
  • 退役後的「科學一號」即將在西海岸新區開始新航程
    迎著晨曦,踏著朝陽,8月17日,伴隨著清脆的汽笛聲,我國退役遠洋科考船「科學一號」安全駛入碼頭,標誌著這艘服役36年的功勳科考船在古鎮口協同創新區正式落戶。「科學一號」在科考中取得了什麼顯著成績?為海洋科學事業做出了哪些重大貢獻?
  • 五載春秋風華茂 乘風破浪正當時
    五載春秋風華茂 乘風破浪正當時原創 小壹在零壹 零壹空間科技集團 1周前同時,在所有零壹er的共同努力下,企業多項產品參與了探月工程、深空探測、國產大飛機等重大戰略工程,已服務40 家衛星客戶、100 餘家軍工企業客戶,涵蓋航空航天、兵器兵裝、核工業、船舶等十大軍工集團所下屬的相關院所、企業,產品與服務得到客戶高度認可。
  • 天問一號到底要問什麼?探火路上它將如何「乘風破浪」?
    「新鮮的」、「一手的」科學依據。「乘風破浪」的天問一號我們知道,火星上存在稀薄的大氣層,南北兩極有冰蓋……這些環境特徵使火星像極了地球,雖然火星是顆沙漠星球,卻絲毫沒有減弱人類移民火星的決心。每次發往火星的探測器都會裝備許多科學儀器。這次天問一號也不例外,重5000千克的探測器上的13臺科學載荷讓這顆中國研製的火星探測器成為名副其實的「重裝騎士」。
  • 天問一號到底要問什麼?探火路上它將如何「乘風破浪」?
    」科學依據。02「乘風破浪」的天問一號我們知道,火星上存在稀薄的大氣層,南北兩極有冰蓋……這些環境特徵使火星像極了地球,雖然火星是顆沙漠星球,卻絲毫沒有減弱人類移民火星的決心。為能做好去往火星生活的準備,人類花了大力氣去實地了解這顆紅色星球。
  • 無錫的蕩口古鎮真的應該向江陰飛馬水城討教一下
    這些人造景區大多數都成為國家5A級景區了,目前能找到不太成功的案例只有蕩口古鎮了,諷刺的是蕩口古鎮還不完全是一個人造景區,而是一個修復型景區。無錫的這種造景的能力被下轄的江陰市學習的入木三分。蕩口古鎮的教訓也被江陰清醒地認識到了。因此新橋海瀾飛馬水城不收大門票,只提供旅遊產品附加值。
  • 乘風破浪的「水精靈」,看我「三十六變」
    科學工作者Funke在1937年就證明了睡蓮和歐洲慈姑的葉柄保留了再生能力,可以隨著水深的增加而伸長。龍舌草Ottelia alismoides(圖片來源:付文龍)靖西海菜花 Ottelia acuminata var. jingxiensis(圖片來源:李治中)漂浮植物——「三十六變
  • 推動人才集聚產業升級 俞夢孫院士工作站在古鎮口核心區揭牌
    9月20日,俞夢孫院士工作站籤約揭牌儀式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古鎮口融合大廈舉行。該工作站落戶古鎮口核心區,將結合核心區優勢資源,聯合軍地校企研開展航空醫學和生物醫學工程等新興領域發展的戰略諮詢,科研成果導入、轉移轉化,打造協同創新發展新高地,推動古鎮口核心區人才集聚、產業升級。
  • 乘風破浪 | 點讚陝理工探火追「星」的姐姐
    當長徵五號託舉 天問一號直奔寰宇時,有這樣一群40多歲的姐姐們,扛起系統工程師的責任和使命,坐鎮發射場各個關鍵崗位,或從容指揮、或冷靜思考、或深情注視、或認真判讀。從月城西昌到海島文昌、從北鬥組網到嫦娥奔月、從天舟遨遊到火星探測,一路走來,她們乘風破浪向天行,用不氣餒與堅信、用努力與超越,成長為發射場各個系統各個領域的「大姐大」,對任務進行總體把關、質量監督和技術指導,是西昌航天徵戰星辰大海一支重要的「她」力量。 她們站在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第一線,沒有一個微小的細節能從她們眼中逃跑!她們是最美姐姐!她們是真真正正的乘風破浪的姐姐!
  • 俞夢孫院士工作站籤約揭牌儀式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古鎮口核心區舉行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1日訊 9月20日上午,俞夢孫院士工作站籤約揭牌儀式在西海岸新區古鎮口融合大廈隆重舉行。該工作站落戶古鎮口核心區,將結合核心區優勢資源,聯合軍地校企研開展航空醫學和生物醫學工程等新興領域發展的戰略諮詢、科研成果導入、轉移轉化,打造協同創新發展新高地,推動古鎮口核心區人才集聚、產業升級。「我們的工作站將依靠常壓式低氧艙、全科急救箱、睡眠呼吸床墊以及海洋生物快速止血材料等科研成果,依託孝德智能科技、融智匯海洋生物科技等公司在古鎮口核心區實現產業化。」
  • 雪後的「蕩口古鎮」美出天際,誰說無錫的美景比不上蘇州和杭州
    江蘇無錫下了一場罕見的大雪,對這個「江南小城市」來說,是個難得的機會,雪勢最大的一天,我正住在無錫的「蕩口古鎮」,清晨打開窗戶時,我仿佛被外面的景色震撼得啞然,「蕩口古鎮」位於無錫市錫山區,離市區比較遠,遊客不多,相對於烏鎮、同裡、西塘等人滿為患的江南古鎮,我反而覺得小眾的「蕩口古鎮」更有韻味。
  • 中國古鎮商業化的弊端,旅遊業為古鎮,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長期以來,各城市的老城是人們旅行必去的景點, 這些古鎮一般有百年歷史,文化基礎深厚,其中平遙古城、麗江古城、西渡宏村、開平碇樓和村落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旅遊業給古鎮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古鎮也受到了翻修和保護,原著居民的生活質量也有了一些改善。
  • 乘風破浪的「天問一號」
    這都是火星研究中的重大科學問題。研究火星對認識地球演變具有非常重要的比較意義。進入艙完成火星進入、下降和著陸任務,火星車配置了多種科學載荷,在著陸區開展巡視探測。天問一號任務的工程目標為:突破火星制動捕獲、進入/下降/著陸(EDL)、長期自主管理、遠距離測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視等關鍵技術,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
  • 磨西古鎮,位於瀘定縣境內,是進入海螺溝景區的必經之地
    經過杉樹坪、斑竹林到達一號營地,一號營地景觀以大片的紅豆杉林為主。一號營地前行8公裡,便到了熱水溝畔的二號營地。遠遠望去,煙霧蒙蒙,這是海螺溝內名氣最大的熱水溝沸泉,泉水終年不斷。二號營地建有10個大小不等的露天溫泉池和一個露天溫泉遊泳池。池邊不遠就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風景優美。邊泡溫泉邊欣賞美景,愜意之極。
  • 西域三十六國——你能讀對幾個?
    西域三十六國——你能讀對幾個? 今天小編決定 在我們的辦公室日常問答中 選出一個主題 來做今天的「網課」 西域三十六國的有些國名 到底怎麼讀
  • 華為存儲乘風破浪,助力「天問一號」逐夢火星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開啟探索火星之旅。此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將完成6個科學目標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地面應用系統,是此次火星探測工程五大系統之一,主要負責火星科學探測計劃制定,有效載荷運行管理,探測數據接收、處理、解譯和管理,組織科學探測數據的應用和研究。
  • 【省政府「一號重點工程」】郴州:休克療法 源頭治汙
    僅香花嶺三十六灣礦區最高峰時,採礦窿道及採礦點就多達300多個,選廠及選礦附槽500多處,從業人員10萬多人。針對有色金屬礦區滿目蒼夷的狀況,郴州從2005年起對三十六灣礦區實行「休克療法」。臨武隨即啟動時間長達18個月的集中整治行動。到2008年,該區域僅存10個持證待整合礦,順利通過了礦業秩序整頓規範工作的國檢驗收。
  • 家鄉小鎮黃姚,一個世代傳承樂善好德的古鎮
    從此,古鎮人把這口井稱為七仙井,把井之水奉為神水,還把每年農曆七月初七定為擔水節。這幾天家家戶戶多少幾天上香擔水。立誓行善積德,祈求去病消災,黃陽古鎮上的人們就這樣飲仙水滋養心懷善念,樂善好德,仙人井的井水清澈甘甜,它不僅滿足了黃姚人的生活日常,還滋養著黃耀仁的潺潺小溪,小溪匯入姚江穿古鎮而過,黃姚這座被溪流環繞,被青山環抱的古鎮,跟江南水鄉的古鎮比起來大有不同,他顯得格外小巧秀氣,優雅寧靜。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把他比作夢境家園。
  • 一家三口同一天出院!他們說:「要相信科學,相信醫生!」
    今年春節前,孩子的爺爺奶奶途經武漢來探親,結果老老少少三代五口人全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昨天,陽陽小家三口人從佑安醫院出院了。「一定要相信科學,相信醫院,相信醫生,新冠肺炎一定能治好,抗擊疫情一定會勝利!」陽陽說。探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