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小鎮黃姚,一個世代傳承樂善好德的古鎮

2021-01-15 跟我一起轉一轉

清晨的陽光穿過風從右勾購物的山牆繪撒在黃姚吉方水池之上。古鎮裡,早起的人們陸續來到古井旁邊挑水洗菜,洗衣服,開始了忙碌的一天。古井之水流過五個水池,哪裡缺水哪裡洗菜,哪裡洗衣,哪裡洗手,無需有人提醒,一切遵循村規。

該丼叫做成仙人境,傳說古鎮上曾有一位阿伯照顧臥病在床的媳婦,十餘載,不離不棄,他的善良厚德感動了天上的七仙女,於是七夕這一天期仙女降臨,經過施法讓井水有了神力。阿婆把擔回井水讓媳婦喝下,病痛竟然不知不覺好了。

從此,古鎮人把這口井稱為七仙井,把井之水奉為神水,還把每年農曆七月初七定為擔水節。這幾天家家戶戶多少幾天上香擔水。立誓行善積德,祈求去病消災,黃陽古鎮上的人們就這樣飲仙水滋養心懷善念,樂善好德,仙人井的井水清澈甘甜,它不僅滿足了黃姚人的生活日常,還滋養著黃耀仁的潺潺小溪,小溪匯入姚江穿古鎮而過,黃姚這座被溪流環繞,被青山環抱的古鎮,跟江南水鄉的古鎮比起來大有不同,他顯得格外小巧秀氣,優雅寧靜。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把他比作夢境家園。

在這裡,小橋流水,深藏著人們對家園的深深眷戀,黃姚古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昭平縣東北部,灕江下遊,南方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始黃姚山水靈秀,素有小桂林之稱,宋代時因為此地人家只有黃,姚兩姓,顧得名黃瑤明末清初從廣東南海,高明,鶴山的地遷入大量客家人使得黃姚的姓氏,達到30多個,也是黃姚鎮初具規模,形成九宮八卦陣時代的大格局。

清乾隆年間到民國是黃姚發展的鼎盛時期。這條有著300多年歷史的石板街上留下了無數人文意境,黃姚人相信善能聚人,德能聚財,將鯉魚石留在黃姚最繁華的街道,那時黃姚古鎮上商賈雲集,商號林立。中原文化在此匯聚交融。漢族與壯族,瑤族等少數民族,相處融洽,因此這裡被視為湘桂粵三省的交匯處在商貿重鎮。

樂於善德的溫暖故事。數百一代代黃姚人以言傳身教,傳承的屬於自己的善德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在黃姚古鎮的新興街上,有一座清幽的古宅,名為聖職夫,曾是清代一位讀書人的故居,請光緒年間涼都任廣西遷江縣訓導輔助知縣處理教育方面的事務。在任期間涼都經常走訪少數民族聚居地和貧民家庭,他發現私塾裡很多有才華,有抱負的學生,因為家庭貧困,無法上學考取功名,於是他把這些好學生的名字一一記錄下來,然後向縣官諫言多開一個班專門吸收這樣的學生,可是縣官認為多開班就意味著多投入,不好辦,但是梁都卻不想放棄,涼都的執著和堅持,最終感動的當地百姓,大家紛紛捐資捐物,支持她辦學,於是一批壯族,瑤族和苗族的學生以及漢族平民子弟,得以從私塾盛入縣學讀書,後來梁都的事跡被上報到朝廷,光緒皇帝得知後,深為感動,搬下聖旨,褒獎涼都父母善教家風,教子有方。

家教為善黃姚人從小受到善行善舉的耳濡目染,這讓善德像種子一樣早早根植於他們的內心,對古鎮人來說修橋鋪路是行善積德的事,也是黃姚人一生最應該做的善事。方圓不足四平方公裡的黃姚這裡就有珠江,姚江和興寧河穿鎮而過,行還各異的15座石橋橫跨河面連接兩岸,這些橋不但造型美觀,而且堅固,黃姚因此被稱為石橋博物館。

形成了有山有水,有水有橋,有橋有亭,有亭有聯,有聯有匾的獨特風情和人文景觀。這一座座石橋,一個個平臺都與黃姚人的善德有關。對於亭子欣賞的這種平板石橋就是由當地的幾位寡婦捐建的。相傳清代初期一年春夏之交,姚江刨花水患。一位小販從亭子涉水回來,不料是失足落水被大水衝走,趕來的妻兒痛不欲生,還好被黃姚鎮上幾位寡婦勸住才沒有輕身,提議姐妹幾個一起出錢為鄉民們建一座石橋。另外幾個聽了紛紛響應。就這樣橋建好了也大大地方便了相鄰出行。

後來,當人們得知捐橋的是黃瑤鎮上的幾位寡婦無不交口稱讚,於是就把這座橋叫做了寡母橋。順治年間,昭平知縣陳定國來到黃姚,見寡母橋名字不雅於是就重啟了個名字,叫做枕淑橋,如今的是橋上依然人來人往,成為古鎮樂善好德之風的歷史見證。

黃姚古鎮縣城有300多間明清老宅,走在古鎮裡,就好像穿越了時空,身邊這一間間老宅,不經意間就會跟一個個擲地有聲的名字聯繫在一起。70多年前在抗日的烽火歲月,歷黃瑤曾經承載著民族的苦難和希望是很多愛國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同胞的庇護所和大後方。

家住鯉魚街的勞求強大叔今年77歲,他曾親歷過這樣一段往事,1944年11月,桂林淪陷,大廳民眾從桂林疏散到了黃姚,黃姚人以民族大義為重,接納和善待著來此避難的同胞。黃姚當時有300多戶人家,1000多口人,而疏散到黃姚的民眾則有8000多人。當時的黃瑤,無論寺廟,祠堂還是學校,民舍,都住滿了避難的同胞。

當時房少人多,家家都己所能及的去幫助所有人,當時勞求強家也出現了三家人。一天下午,一位全身癱瘓的瘦弱男子被擔架抬著送到了勞求強家,雖然家裡已經住滿,但是勞求強的父母還是決定在擠一擠,扛出一間房來,讓他居住。

當時勞求強一家並不知道這位躺在擔架上的男子就是中國著名的細菌學家和科普作家高士其,高士其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在一次實驗當中不幸感染病毒,導致終身殘疾。

當時和高士其一起疏散到黃姚的還有一大批文化界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何香凝,歐陽予倩,千家駒,莫乃群,張其昌等都曾在黃姚避難住過。

黃姚人的善良感染著這些文化界的人士,但歐陽予倩,千家駒等人得知黃姚群眾想有一所開放中學的強烈願望後,就立即成立籌備會為黃姚創辦了第一所中學和第一個圖書館。1945年8月看看抗戰取得了最終勝利,度過了難關的地方,群眾也陸續離開了黃姚,離別之際,高士其為黃姚古鎮留下了一首深情的小詩《別了黃姚》,她在詩中將黃姚比喻做他避難室的保姆,患難中的朋友比喻成時間的愛人。

黃姚人為他們在戰亂中提供的一處溫暖的庇護場所。而那些接受幫助的文化界人士又給古鎮人帶去了進步的思想和先進的文化,為當地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財富是財富呢?他們可能坑定的說就是積德行善,這是理所當然的,他們不會求什麼回報。以他們用一種很樸素的情懷堅守他們的道德。但是在國家和民族危難的時刻,他們用一個家庭或是一個人的這種小善慢慢匯聚成一個對國家的民眾有益的大善大德。

穿越歷史的時空,如今的黃姚人依然把崇德揚善,是為信仰,以善德作為歷史善本。

千百年來,街坊鄰居相處得親如一家,在黃姚古鎮啊肩膀之間打招呼呢,都是用親屬稱謂這個叫表哥,那個叫二嬸,給人的感覺呢?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特別近,整個古鎮的人啊都是親戚是一大家族,人特別溫暖,經過一番打聽啊,我才知道原來在黃姚呢?有這樣的一種說法,同性及一家,也就是他們認為啊,只要是同一姓氏的人,無論你來自哪裡,都是一家人。20世紀80年代,一位姓楊的老人從外地搬到了黃姚龍盤,老人無兒無女,一個人生活再加之患有眼疾,生活不便,鎮上的一位姓賈阿姨的夫家姓楊,堅新搬來的老人與她夫家同姓,於是一家人,就把她當做親戚看待,以叔公相稱,幫他挑水做家務,最後乾脆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來住,當作真覺得父母來照顧,一直到老人離世。

善水滋養善心善行育就善風,樂善好德的古鎮黃姚。歷經千年風雨,如今更具魅力。江水清幽,江水流淌,每當節日家家戶戶點亮柚子燈,沿江流放。黃姚人情願遠流的燈火和江水能為黃姚帶來更加美好的明天和祝福

相關焦點

  • 廣西這個怡然自得的千年古鎮,是九龍聚穴之地,遺落於喀斯特峰林
    我國古鎮眾多,風格各異,在廣西喀斯特景觀遍布的青山中,有個隱秘的千年古鎮。它沒有江南古鎮的顯赫,也沒有蜀中古鎮的大氣,如同一塊原玉,未經細磨、古樸典雅。它就是黃姚古鎮。黃姚古鎮位於廣西省賀州市昭平縣的東北部,距離桂林約200公裡。古鎮面積約4平方公裡,這裡是南嶺的餘脈所在,遍布巖溶窪地、峰林,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 廣西有一千年古鎮,典型喀斯特地貌景觀,國家4A級旅遊景點
    其實廣西也是一個古鎮資源比較豐富的地方,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離桂林只有200公裡距離之處,有一座非常出名的古鎮,它被列為是中國十大古鎮之首,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同時也是國家4A級旅遊景點,建於宋朝,至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它就是黃姚古鎮。
  • 適合小住三五天的絕美古鎮,和當地人一起享受慢生活!
    那裡的時光總是那麼寧靜漫長,仿佛呆在一個古鎮上,就可以忘掉一切過往,讓自己真正地慢下來,靜下來,聽聽來自內心的聲響。下面這些「驚豔了歲月,溫柔了時光」的絕美古鎮,挑一個去過幾天慢生活吧!05、黃姚廣西·賀州廣西賀州的黃姚,一個讓你來了就不想走的世外桃源。時光在這裡化為村頭的古橋和古樹,千年前的河流從橋下緩緩流過。
  • 廣西被忽視的一座古鎮,距今1000年歷史,舞龍舞龜蚌是其傳統
    桂林的風景自然是極好的,而且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品牌營建,桂林可以說已經成為廣西最大的一個燙金名片了。很多人甚至不太清楚廣西的省會,但是一定會知道桂林的山水。那麼在廣西,除了桂林是不是就什麼景區都沒有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廣西的旅遊資源也是非常豐富的。大家類比貴州和江西就可以了。只是很多風景區都只是局限在一小片區域而不被大眾所知。
  • 多元與古樸交織,新人類最愛體驗古鎮慢生活
    根據驢媽媽旅遊網的一份調查顯示,綜合全國來看,北上廣三大一線城市的遊客最愛古鎮遊。而以古鎮為代表的民俗遊、鄉村遊,正在成為80後、90後文青們的最愛,這些重視生活品質的年輕遊客,喜歡追求「儀式感」——願為一本書、一篇遊記、一個紀錄片奔赴一個可能是名不見經傳的目的地。「獨特的文化體驗」是他們所要致力找尋的。
  • 聽著阿桑的《寂寞在唱歌》,行走在千年黃姚古鎮幽長的雨巷
    >是這麼殘忍讓人忍不住淚流成河你聽寂寞在唱歌溫柔的 瘋狂的悲傷越來越深刻怎樣才能夠讓它停呢」又一次來到黃姚野菊花依然盛開在寂寞的荒野曾經倚靠在這你在另一個圓裡我們曾一起走過晴天的小巷泥磚散發著經年的香氣寂寥的風颳來寂寞的雨此去經年幽長的雨巷未再遇見你
  • 宜都青林古鎮出歌了,《青林戀歌》歌唱中國謎語村
    《青林戀歌》為現代古典風格,歌詞清新古樸、脫俗雅致,與時代接近、歌詞柔美,既表現了青林古鎮的古樸,又表現了青林古鎮的靈秀,字裡行間「青林古鎮」的元素,清江、頤園、心湖、桐樹堰、望祖嶺、橘花香、石板路、謎語、謎歌……被巧妙嫁接到歌詞中,充分表現出了青林古鎮的獨到,特質明顯。說起宜都青林古鎮,她可大有名氣。
  • 長三角古鎮「和而不同」
    長三角地區地域相連,文化相通,很多古鎮古村跨行政區分布,相互襯託。但就像聽戲,如果只有一種腔調,反而失了味道。首屆長三角古鎮一體化發展大會上,來自浙江、江蘇、安徽、上海三省一市古鎮的各位代表,共同分享了他們是如何處理好古鎮保護、改造和開發利用之間的關係,如何走好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 中國這五座古鎮,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的代表,是你的家鄉嗎?
    現在的旅遊景點可以分為幾種類型,它們分別是自然景觀、城市景觀和歷史古鎮。不過現在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到古鎮遊玩,因為與城市不一樣的是,在古鎮遊玩的時候就感覺自己就像穿越到了那個時代一樣,所以到古鎮遊玩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下面就介紹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的古鎮代表,看看是你的家鄉嗎?
  • 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清溪鎮:文明古鎮 花美清溪
    放眼這個面積83.293平方公裡的小鎮,能感受到濃厚的文明氣息,「剪紙」「鵝卵石彩繪」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手工藝述說著歷史,村牆上刻下的傳世家訓指引著人生價值,百年培育的潔白茉莉花傳承匠心記憶。小鎮功能區劃明確,生態農業園呈連片之勢,馬邊河如明珠般鑲嵌其中,整座城鎮乾淨整潔。2020年,中央文明委發布關於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決定。
  • 體驗羅城古鎮,漫步「中國的諾亞方舟」,多民族生活是什麼樣的?
    我們所熟悉的古鎮,南方有烏鎮,北方有晉商大院,其中最多人談到古鎮,第一反應還是蘇杭附近的古鎮,但是今天要介紹的並不是這些大家早已熟系的地方,而是位於四川的羅城古鎮。羅城古鎮是一個多民族居住的小鎮,至今為止一共有七個民族世世代代在這裡生活著,如此長時間的多民族生活,可想而知這裡的文化和歷史是多麼的豐富。
  • 大陽古鎮:「活化石」變身「金飯碗」
    大陽古鎮:「活化石」變身「金飯碗」講述人:山西省晉城市大陽古鎮景區辦公室主任 李鵬鵬大陽古鎮擁有規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築群,被稱為「中國古城鎮活化石」。可這樣一處好地方,在我從小到大的記憶裡,卻是汙水橫流、垃圾遍地的殘破小鎮。2015年,大陽古鎮招商引資成功,開啟了古鎮旅遊的開發與建設。也就是那時起,我就暗下決心,一定要投身其中,為家鄉的變化出一份力。
  • 【人民網】中國特色小鎮死亡名單
    就是這麼好的一個項目居然已經停工一年了,工地雜草叢生,這樣一個特色小鎮等不到為期三年的創建驗收就要戛然而止了,真讓人唏噓不已! 常州楊橋古鎮 位於江蘇省常州市的楊橋古鎮,地處太湖、西太湖、宜興的中心地帶,距今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隨著古鎮越來越受追捧,許多地方紛紛效仿,這也導致不少古鎮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
  • 四川的磨西古鎮,除了有美麗的風景,其實還是一個美食天堂
    小鎮,說起來中會讓人想起雨中的丁香姑娘,每一個古城小鎮都有它特有的文化魅力。小鎮上的故事很多,無論和我們有沒有關係,古鎮的風情隨著故事總是撲面而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磨西古鎮,磨西在古語中是寶地的意思,而古鎮的發展到現在,已經完全的變成了一個旅遊小鎮,鎮子上的建設大多數和旅遊有關。在古鎮上,你可以踩著石板路,等待著小雨天,在一個多雨的時節來到這裡,在小雨中漫步,體驗古鎮的風情,每一個來到這裡的遊客都會喜歡上她。
  • 江蘇揚州因地制宜建「特色小鎮」 打造產業轉型微觀樣本
    而古城揚州提出將重點打造10個特色小鎮,其中,灣頭鎮是揚州創建特色小鎮的樣本。  特色小鎮有什麼魅力引得地方政府這般青睞?揚州市委書記謝正義在灣頭鎮專題調研特色小鎮建設時指出,特色小鎮建設既是中央和江蘇省委要求,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鑑,也是揚州縣域經濟發展,乃至全市經濟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和特色發展的內在需要。
  • 中國美院望境創意團隊6個月給蕭山古鎮「整形」,用美學重塑杭州樓...
    地處蕭山、富陽、諸暨要衝,建鎮於唐末公元897年,樓塔鎮是浙江東部一個「水清木華、文脈綿延」的千年山鄉名鎮。不過,歲月的磨礪衝刷,也會讓古鎮的面貌變得「混雜」。如果不是來自中國美術學院的設計師的精心改造,這個千年古鎮的風貌,就會泯然於中國大地上萬千個鄉鎮中了。
  • 一起去看看古鎮青年在家鄉都get到了啥?
    有一群人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 在炎炎夏日裡 他們回到家鄉 開啟了自己的職場初體驗 8月8日—21日 中山市開展了 「菁鷹同行」2020
  • 中國又一個人造古鎮淪為「空城」,過於商業化,如今渺無人煙
    在很多景區,無論是否有歷史古蹟,或者有歷史名人,都要建立一仿古小鎮,開始大張旗鼓大力發展旅遊業。的確,旅遊是一個熱門行業,但人工古鎮遍地開花並不是一件好事。畢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都有旅遊價值,如故宮和長城就有旅遊價值。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地方的人造古鎮的面世,讓遊客失去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