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為縣城南10公裡的地方,在一片茉莉花海中,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清溪鎮。放眼這個面積83.293平方公裡的小鎮,能感受到濃厚的文明氣息,「剪紙」「鵝卵石彩繪」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手工藝述說著歷史,村牆上刻下的傳世家訓指引著人生價值,百年培育的潔白茉莉花傳承匠心記憶。小鎮功能區劃明確,生態農業園呈連片之勢,馬邊河如明珠般鑲嵌其中,整座城鎮乾淨整潔。
2020年,中央文明委發布關於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決定。犍為縣清溪鎮榜上有名,為千年古鎮再添輝煌一筆。
史為鑑 清溪岸邊傳文明
11月26日,記者沿著一路盛開的野花走進馬邊河畔的清溪鎮和平村,和平家園小區牆上,從《李撥家訓》提取出的村規刻在小區入口最顯眼的位置。這位犍為縣名人為清乾隆年間進士,因廉潔奉公,曾5次被乾隆皇帝召見。他的優良家風,在當地世代傳承。
將歷史文化和主題教育結合在一起的例子在清溪鎮還有很多,為加強家風家訓傳承,營造風清氣正的和諧社會氛圍,清溪鎮許多村子召開村民大會時,村幹部都會將傳統的「孝愛親和廉」文化結合到各類主題教育工作中,著力強化群眾誠信氛圍,以村規民約為框架,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引導各村與村民籤訂誠信公約,鼓勵引導村民參與「生態文明進家規」活動,潛移默化推進農村群眾移風易俗。
在「以史為鏡擦拭初心」的氛圍下,近年來,清溪鎮挖掘出以古鎮宋氏家族銅門坎「愚廬」、三倒拐「智園」為代表的家風家訓,打造了以潔白茉莉為代表的廉潔文化,以「水到渠成」為代表的農耕文化,以「剪紙」和「鵝卵石彩繪」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手工藝,以優良家風帶動社會風氣。清溪鎮還廣泛開展好兒女、好婆媳、好夫妻、最美黨員等評選活動;開展向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學習宣傳活動;開展最美家庭、五好家庭、星級文明戶等創建活動,培育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利用普法工作進校園契機,開展「大手拉小手文明一起走」活動;建立鄉村志願服務隊和紅色暖心志願服務隊,開展愛心志願服務,為留守兒童、老人提供關愛服務,讓文明關懷之花在清溪鎮綻放。
花為媒 千年古鎮有香名
說起茉莉花,就必須提到茉莉之鄉清溪鎮。清溪鎮種植茉莉花的歷史能追溯到300多年前,歷經幾百年培育和發展,全鎮茉莉花種植面積達2.5萬畝,成為四川省最大的茉莉花生產基地,茉莉茶年產值達2.24億元。
作為特色生態支柱產業,茉莉花對清溪鎮的影響無處不在。為打造茉莉花全產業鏈,讓清溪鎮茉莉花產業從初加工到深加工轉變,該鎮依託樂宜高速、仁沐新高速、五犍沐快速通道等為主體的交通發展大骨架,啟動以人工智慧數字經濟產業園、茉莉花特色產業小鎮、七一自然學校為主體的大經濟圈建設,不斷提高清溪鎮茉莉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行業內的合作、項目落地。
四川省炒花甘露茗茶有限公司等茶葉企業在清溪鎮建廠,以及世界茉莉博覽園、省級三星級茉莉茶農業園區的建立,就是清溪鎮茉莉花產業與時俱進的舉措之一。茗茶企業保證茉莉花銷量,博覽園開發茉莉花更高附加值,讓渾身是寶的茉莉花展現了最大效益,更是帶動了周邊群眾種花熱情,實現了群眾致富增收。而自2015年以來,清溪鎮連續舉辦「尋找茉莉花仙子」的評選,將花與旅遊完美結合。通過戶外露營帳篷節、尋找「茉莉·花仙子」等一系列活動,讓休閒觀光農業動起來。
茉莉花產業發展促進鎮興旺、民增收,就是近年來清溪鎮在創建文明鎮活動中,積極發揮「茉莉花功能型黨委」輻射作用,讓人民群眾享受到創建文明福利的實踐。清溪鎮圍繞「農業興鎮、文旅強鎮」的工作思路,將經濟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同抓互促,探索實踐「黨建引領+人才、經濟、創新、品牌、文明」的「一蕊五瓣」發展思路,集聚融合增後勁,努力打造清溪率先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全力打造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崇德向善的人文環境、文化厚重的社會環境以及和諧宜居的人居環境。
茉莉花產業築牢了文明建設的根基,宜居鄉村建設促進了鄉村振興的實現。清溪鎮一手抓產業發展,一手抓生態環保,制定出臺了《清溪鎮2019年集鎮、農村、重要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垃圾清運、秸杆禁燒、河長制等工作推進良好,協調推進17公裡汙水管網及集鎮箱涵鋪設工程,惠及5個村20個組。現在的清溪鎮,文明之風盛行。每到春節、重陽節等傳統、重要節日,還會組織開展村級春晚等活動。此外,還開展送紅色電影下鄉活動,將黨的聲音傳遞到百姓家中,推動黨中央和省委、市委、縣委各項要求部署在清溪鎮落地生根、見到實效。
坐在清溪古鎮老宅青牆邊,品一杯茉莉花茶,聽馬邊河水靜靜流過,笑看雲捲雲舒,街道乾淨整潔,人人敬老愛幼,鄰裡和諧友愛,清溪鎮書寫出新時代鄉風文明新浪潮。(記者 羅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