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5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大陽古鎮:「活化石」變身「金飯碗」
講述人:山西省晉城市大陽古鎮景區辦公室主任 李鵬鵬
【奮鬥足跡】
走在這條古樸的青石街上,看著兩旁數百年的老屋,我心裡一下子就平靜下來。正是因為這種對家鄉的牽掛,2016年7月大學畢業後,我懷揣著建設家鄉的夢想,回到了山西省晉城市大陽古鎮,成為一名古鎮旅遊開發事業的從業者。
大陽古鎮擁有規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築群,被稱為「中國古城鎮活化石」。可這樣一處好地方,在我從小到大的記憶裡,卻是汙水橫流、垃圾遍地的殘破小鎮。
2015年,大陽古鎮招商引資成功,開啟了古鎮旅遊的開發與建設。也就是那時起,我就暗下決心,一定要投身其中,為家鄉的變化出一份力。
景區經過3年的規劃建設,整修新建了近10萬平方米的建築,觀光、演藝、餐飲、住宿、文創、購物等業態初步齊全。2018年2月景區試營業,僅當年春節期間就接待遊客近50萬人次,並解決了附近上千人的就業問題,讓祖祖輩輩守著寶地卻過著苦日子的群眾看到了新希望。
旅遊為魂,文化是根。景區通過對當地歷史文化的挖掘,把原本只是在過年廟會時才有的社火,打造成了常態化展示。八音會、二鬼扳跌、鼓書等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景區,增加了景區的底色和魅力。
大陽古鎮是煤鐵之鄉,自古就有打鐵花的傳統。景區創意性地提出「無夜不古鎮」的理念,每晚演出「祭火大典」和打鐵花表演,後來又從單一的打鐵花表演融合漢代趙飛燕的故事,重現飛燕鼓上舞的盛景。
為最大限度地提升遊客旅遊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景區探索「文旅+科技」模式,打造了《燕飛鳳舞》投影體驗館,實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完美融合,並將日常的社火展演布置在了不同的場館之中,增加了遊客互動;將剪紙與家風家訓、研學結合起來,打造了家風家訓館,弘揚大陽優秀家風,利用剪紙作品,傳遞教化作用。此外,在大陽古鎮,還可以親身體驗傳統打鐵掄大錘、鐵水澆鑄及鐵杵磨成針的手工制針技藝,欣賞晉東南規制最高的官家巨宅,觸摸獨具特色的木雕,體驗拉大鋸、刨刨子,當一回木匠。(李建斌 李鵬飛)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董雅連
原標題:《大陽古鎮:「活化石」變身「金飯碗」》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