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23時30分許,天津港國際物流中心區域內瑞海公司所屬危險品倉庫發生爆炸。
此次的爆炸物究竟是什麼化學物品?為何威力如此巨大?接下來是否還有危險?救援安置進展如何?失聯消防官兵有沒有找到?事故原因是什麼?……
問題1 爆炸威力究竟有多大?
8月13日,據中國地震臺網方面消息,從波形記錄結果看,第一次爆炸發生在8月12日23時34分6秒,近震震級ML約2.3級,相當於3噸TNT,第二次爆炸近震震級ML約2.9級,相當於21噸TNT。地震臺網清晰記錄到了本次事故,從結果看有兩次爆炸,第二次更大一些。
問題2 爆炸物究竟是什麼化學物品?
據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官網顯示,該公司存儲的化學物品多易燃易爆,並且具有較強的腐蝕性,部分類別化學物品產生化學反應後還將釋放有毒氣體。
13日3時40分,環保部門初步確定事故現場刺激性氣味氣體主要為甲苯、三氯甲烷、環氧乙烷。
問題3 會不會再次發生爆炸?
消防部門表示,由於爆炸物為特殊物質,沙土掩埋為最佳滅火方式。不能用水撲火,而沙土掩埋需要一定的時間。
消防部門負責人承認,13日下午現場還發生了輕微爆炸。消防官員回答稱,因為尚未滅火,不能排除再次發生爆炸的可能性。對周邊情況,仍需要進一步了解。
問題4 是否會影響空氣和海水質量?
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第一時間在事故現場周邊設置了12個空氣品質應急監測點,並於13日下午發布環境應急監測情況。截至13日上午11時,周邊環境空氣自動監測數據表明6項常規指標無異常。
值得注意的是,5時30分應急監測採樣監測數據顯示,甲苯濃度等部分監測指標超過標準。目前未檢測出氯化氰和氫氰酸這兩類劇毒物質。
目前,入海排水口已經關閉,正在組織開展水質應急監測。據@天津消息,天津港危險品倉庫爆炸區域外附近小區供水管道及水質未受影響。
問題5 救援安置進展如何?
濱海新區區長張勇表示,目前受災區域內已安置群眾3500人,預計到13日晚能夠安置群眾6000人;飲用水、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已全部發放到位,包括調動儲備的800張摺疊床和1600條毛巾被。
醫療方面,目前已安排10家醫院,1000餘名醫護人員全力救治傷員。
天津市衛計委主任王建存表示,已為所有傷員全面開通了綠色通道,使所有傷員第一時間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救護。
目前,天津市急救中心已派出急救車輛108車次,晝夜轉運傷員198人次,其中運轉往市內的43車次,運轉傷員61人。
問題6 為何會有救援人員失聯受傷?
據天津消防開發區支隊一名消防員介紹,第一次爆炸聲後,該支隊共派出3個中隊出警參與滅火,其中三分之二的消防隊員在第二次衝擊波中負傷,多名消防隊員失聯。預計失聯人數超過21人。
問題7 事故原因究竟是什麼?
濱海新區區長張勇在事故首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事故發生的原因目前還在調查中。何時能夠查明原因?據安監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現場的火源還沒有完全熄滅,只有熄滅後找到起火點,然後才能確定事故原因。
問題8 瑞海公司有無安全資質?
公開資料顯示,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註冊於天津東疆保稅港區,是天津口岸危險品貨物貨櫃業務的大型中轉、集散中心,也是天津海事局指定危險貨物監裝場站和天津交委港口危險貨物作業許可單位。公司存儲的化學物品多易燃易爆。
目前,涉事企業負責人已被控制。
問題9 公司倉庫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據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官網資料,該公司設有兩間危品庫。
公司在北側的吉運二路上分別設有兩個寬度為20米的出入口,與內部場區道路形成的消防通道,方便通行、緊急疏散和救助。各建築物四周具有環形消防通道,堆場設有主通道;重箱區和裝箱區之間設有通道,並且在去年4月,剛剛接受了交港局安監處的檢查。
問題10 信息披露是否及時?
13日凌晨,公安部消防局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8月12日22時50分,天津消防總隊接到報警,並組織人員趕赴現場撲救。23時30分左右,現場發生爆炸。而@平安天津在事發3小時後才對此事作出回應,@天津消防效率稍高,在事發兩個多小時後披露火情,而更詳盡的火情信息則由@中國消防在此後披露。
13日6時,@天津發布才披露事故已造成13人死亡。此後,據央視消息稱,該起事故已至14人死亡。
13日19時,@天津發布截至13日18時,爆炸事故已造成50人死亡,包括17名消防人員;住院治療701人,其中重症傷員增加到71人。
綜合新華社、人民網、新京報、法制晚報報導
浙江組建 支援天津醫療隊
首批15名醫療專家待命出發
本報訊(記者 柴悅穎 通訊員 周薇鋒 通訊員 魯青 林莉)8月13日上午,浙一、浙二、省人民醫院、浙江醫院等省級醫院,均接到浙江省衛生計生委通知,抽調重症監護、燒傷、中毒等專業醫生組建醫療隊,隨時待命出發支援天津。
據了解,擁有去年「7·5公交車放火事件」傷員救治經驗的浙醫二院,8月13日上午已確定15人的第一批救援專家團隊,等待出發指令。
「我們已經通知急診醫學科、燒傷科、重症醫學科、骨科、神經外科、外科、感染性疾病科及護理學等科室做好相關準備,確定了15位副高職稱以上專家,組成第一批救援團隊,隨時待命,所有專家都有『7·5公交放火事件』的傷員救治經驗。」浙醫二院醫務部主任張秀來說。
「這次的爆炸事件影響面廣,受傷機制複雜,傷員可能存在化學物損傷、爆震傷、燒傷等,救治難點以燒傷、重症、急診為主,ICU、燒傷科專家的任務更重。如果傷員一下子大量出現,對附近醫院將是非常大的考驗。」待命專家之一、浙二急診科主任張茂說。
燒傷科主任醫師陳國賢說,爆炸導致的燒傷面積往往大而深,胸腹部也可能因為衝擊波導致閉合性外傷,比如肺出血。因此爆炸發生後的3到7天最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