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十問「錢去哪兒了」問出了什麼?

2020-12-05 人民網

原標題:十問「錢去哪兒了」問出了什麼?

  土地出讓金、買彩票的錢、路邊停車費、水電「附加費」……今年以來,新華社新華視點欄目接連發出十篇「錢去哪兒了」的稿件,追問那些關係到千家萬戶巨量民生資金的去向和用途,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響。追問「錢去哪兒了」,問的是權力的範圍和邊界,也是權力的透明度和陽光指數。社會因此收穫的也不光是個案的真相,更是民意對法治規範權力的期許。

  綜觀「十問」,問的是國計民生,是那些收得不明不白、用得不清不楚的「糊塗帳」。在追問中,一些原本霧裡看花的東西浮出水面,如坐飛機繳的民航發展基金有的被拿去補貼企業;維修基金房主們取出來很難,卻被有關部門佔用甚至濫用;大量路邊停車費沒進政府的口袋等等。

  雖然「十問」之下,有的「糊塗帳」不能馬上變為明白帳,但公眾的追問沒有停止:像水電「附加費」,收的看起來有憑有據,但卻沒有法律支撐,為什麼卻能長收無虞?上萬億元的彩票收入,隱藏很深,怎麼用鮮有公開,平時的監管又在哪裡?對社會撫養費,公眾意見很大,為什麼多次反映總是無疾而終?通過追問,法治的邊界被釐清,權力的亂作為或不作為被曝光。

  透過「十問」,「錢去哪兒了」其實並不是公眾最關注的終極答案,找出權力運行的監管漏洞和體制機制頑疾才是最終目的。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數「錢去哪兒了」的問題,問來問去都歸結到「部門自肥」上,無論收錢者還是用錢者都想方設法從中分杯羹。從資金「進口」看,有的收費僅靠一紙「紅頭文件」徵收,有的早該清理卻因利益驅使不願退出;從「出口」看,有的沒有納入預算監管,有的去向成疑甚至成為腐敗滋生的溫床。

  盤點「十問」,呼喚的是法治力量。許多「糊塗帳」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亡羊補牢不可少,但更要未雨綢繆。對於「錢去哪兒了」這種事關每個公民福祉的事情,要從源頭抓起,讓這些收費和資金的使用全程納入監管;適時開展全面普查和清理,看看還有哪些民生資金隱藏在監督的死角;用法律作為標尺,該公開的公開、該規範的規範、該取消的取消。

  公開是一種力量,在陽光下運行的權力才能保證公平公正。面對媒體和公眾的發問,有關部門應全面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如果這五個公開都做到,暗箱操作和貪婪之手也就不敢越雷池一步,關於「錢去哪兒了」的疑問就會大大減少。

  對於十問「錢去哪兒了」,一些部門已經就部分問題給出了明確答案,並立行立改。但還有不少問題,至今還沒有看到責任部門站出來答疑解惑。這樣裝聾作啞與建設法治社會的要求背道而馳,急需大力整改。 (新華社記者徐揚)

(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羅漢堂」十問是未來與創新之問
    編者按:本文來源於「杭州日報」,作者 塗建敏,36氪經授權轉載。 人類的每一次進步,都伴隨著巨大的變革與挑戰。保持前行的動力和勇氣,有賴於「吾日三省吾身」,以自我發問,來保持高度的自省。 而這一次的發問,來自阿里「羅漢堂」。
  • 十問:如何答好勝戰之問?
    三個「能不能」的勝戰之問,縈繞在習主席心頭,也警醒著三軍將士。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必須有與之匹配的軍事力量。 習主席強調:「要始終堅持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在「戰鬥力標準」牽引下,全軍上下精武強能熱潮湧動,凝聚起強軍打贏的磅礴力量。 戰鬥力,在大戰大考中得到檢驗。
  • 中醫《十問歌》,對醫生和患者都有指導作用
    比如我們去醫院看病,醫生第一句話總是會問:「你哪兒不舒服呀?」可別小看這句話,這就表明醫生開始「問診」了。醫生問,病人答,而病人的回答是否準確,會影響到醫生的診療思路,也會影響到醫生能否做出正確的診斷。
  • 十問歌:問診都是問些啥
      問診內容涉及範圍很廣,是獲取疾病信息的重要途徑,很多名老中醫非常重視問候,問診包括問一般情況,問生活史,問家族病史和既往病史,問起病,問現在症,明朝張景嶽曾編有十問歌: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   五問飲食六問胸
  • 攜程、去哪兒升級專車服務
    在6月26日舉行的「2019攜程·去哪兒專車供應商大會」上,攜程和去哪兒共同宣布,其聯合運營的專車業務要升級了!今年將主打高端網約車出行品牌「尊享專車」,並通過各種合作,覆蓋更多城市。其實,經過半年的市場培育,攜程·去哪兒專車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廈門、重慶、成都等重點城市推出了「尊享專車」服務。
  • 五問:兩萬人的就業方向都是什麼?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兩萬人的就業方向都是什麼?」 5月23日,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 得知劉永好委員計劃今年在他的企業內新增兩萬人就業,習近平總書記關切地插話詢問。 「養豬、食品加工和物流。今年5月以前新招了一萬人,打算再招一萬人。」劉永好解釋道。
  • 吳人豪:以「十問」自我提醒 爭做合格黨員
    一問「我為什麼入黨?」農村黨員十分淳樸,大多數黨員入黨的初衷,是為了能給村裡多做好事。加入黨的組織,僅僅是共產黨人萬裡長徵邁出的第一步,組織上入黨並不代表思想上入黨,現在入黨也不代表永遠入黨。入黨之後,我們還要經常問一下自己,如果再次申請入黨,是否還能嚴要求、高標準地通過黨組織的考驗?四問:「黨需要我做什麼?」黨的執政使命要靠千千萬萬黨員卓有成效的工作來完成。
  • 港中大師生十問校方:淪為「暴大」,何不擔責?!
    20日晚,香港中文大學1493位愛國愛港的內地研究生、182位教職員、57位留學生發表《中大學生十問學校管理層》聯署聲明,痛問高校管理層,呼籲相關人士承擔責任,挽救沉淪中的母校。聲明中指,中大已到了救亡圖存的關鍵時刻,校內絕大多數的師生立場鮮明,齊聲吶喊,堅決與暴力割席!吾輩呼籲管理層儘快行動起來,懲治這股黑色不正之風。
  • 「天問一號」飛奔火星,國內網友發出「燒腦」十問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楊霄 實習記者 王安琪) 去拜訪火星的中國機器人,這會兒走到哪兒了?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引發國內網友沸騰熱議。
  • 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爸爸去哪兒》聯手演了一出什麼戲?
    導語:《爸爸去哪兒》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拍了一部大電影。在近期放出的片花當中,寶寶們抱幼虎、繞著半歲大的熊貓幼崽玩、腳踹紅毛猩猩……這些畫面,或許會成為長隆常年錯誤的集中展示:漠視動物福利,毫無顧忌地讓動物和人零距離接觸。即便忽略小動物們被玩弄時的恐懼,直接接觸動物,對人和動物都不安全。
  • 「十問玉環」再謀裂變發展新篇章
    「『十問玉環』問得好。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突破思想制約;樹立擔當意識,激發思想動力,為玉環的裂變發展做出主城區應有的貢獻。」玉環市玉城街道黨工委書記洪方君說。  「我們要在全村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全力實現撤壩建橋、S226省道改擴建及沿線立面改造等重點工程無障礙施工。」玉環蘆浦鎮漩門村村委會主任陳嚴青說。
  • 氰化鈉及其處置的十問十答
    新華全媒頭條:氰化鈉及其處置的十問十答新華網北京8月17日電(記者崔靜)關於天津港爆炸中氰化鈉及其相關處置,新華社記者對話化工行業資深研究員曲睿晶。一問:氰化鈉呈什麼形態?二問:爆炸會使氰化鈉的形態發生改變嗎?曲睿晶:不會,爆炸衝擊波只會將氰化鈉包裝部分掀開,少部分散落在衝擊波所能波及的範圍之內。形態依然是固體,部分體積會縮小。三問:氰化鈉在什麼情況下是危險的?曲睿晶:氰化鈉只有遇到足夠多的水才危險,氰化鈉遇水可能產生氰化氫等高毒性氣體。在30攝氏度的溫度下,1千克水可以溶解0.4千克左右固體氰化鈉。
  • 「十問」黨員幹部戰鬥力生成 嘉興組織部長會議出「硬招」
    嘉興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龔和豔以「十問」形式,激勵嘉興全市組織系統和廣大黨員幹部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拿出「硬招數」,啃下「硬骨頭」。 「十問」劃出了組織工作的中心和重點,也劃出了嘉興黨員幹部奮鬥的目標和方向:一問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高效統籌形勢任務下,組織工作如何進一步發揮職能作用;二問在確保全面小康社會高水平如期建成背景下
  • 從2億美元資金優勢到大選衝刺期「鬧錢荒」,川普的錢去哪兒了?
    這則消息是當年在美國下屆總統選舉日的前980天被曝出的,創下美國總統就任後最快宣布競選連任的紀錄。在之前,前總統歐巴馬是在距離投票日582天時宣布競選連任的。▲在上任首年,川普舉行過8次籌款活動,且他提交啟動競選連任文件的時間也比美國現代歷史上任何其他總統都要早。
  • 黨員幹部律己十問:微信朋友圈是不是私人空間?
    黨員要永葆政治青春,就要時刻不忘黨旗下的宣言,自覺把兩部法規作為一面鏡子對照檢查,在思想上多一些捫心自問,問一問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紀律的要求。問得清,守得住,才能行得正,走得遠。從當前的關注點或者敏感點來看,尤其要做到以下「十問」: 一問:黨員微信朋友圈是不是私人空間?
  • 【曙光·科普】針灸十問歌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人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佔驗。」這首清代陳修園的十問歌幫助中醫醫師較全面地獲取患者的病情信息以便於作出診斷。
  • 王峰十問羅永浩 分別有哪十問羅永浩是怎麼回答的?
    他還炮轟質疑者稱,革命來臨的時候,懷抱著腐朽的鍵鼠嘲笑語音操控的傻x們,會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裡去。談到錘子科技的未來時,羅永浩表示錘子要打造消費升級時代的中高端智能硬體生態,會涉及加溼器、新風機、旅行箱包、智能音箱等產品,「暫時沒有計劃做路由器、電視機,但不排除合適的時候做。」
  • 港中大師生十問學校管理層為何容不下一面五星紅旗
    對此,香港中文大學師生十問學校管理層,為何容不下一面五星紅旗。 11月20日,香港中文大學1,493位愛國愛港的內地研究生、182位教職員、57位留學生發表《中大學生十問學校管理層》,稱中大已到了救亡圖存的關鍵時刻,校內絕大多數的師生立場鮮明,堅決與暴力割席。 港中大師生十問學校管理層全文: 自香港暴亂以來,已五月有餘,今各區大亂,高校淪陷。港人本是華夏同胞,學校本該是一片淨土。
  • 「知乎十問」 ,一部中國網際網路的進化史
    知乎的初心人類每天都在大量交換信息,而問答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方式,但傳統線下的問答是低效的,比如你不一定能問到對的人,比如你們的對話不能留存下來給後人分享等等。所以,知乎要做的就是提升人們交換信息的效率,而且是真正有價值的信息。
  • 「中國不應建大加速器」——葛墨林院士答科技日報記者問
    最近,中科院院士、南開大學物理學教授葛墨林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他支持楊振寧,不贊同建設大加速器。問:您為什麼不同意建大加速器?答:現在高能物理學的最大困難還不在於造超高能新的加速器,而是沒有公認突破標準模型的可靠新理論,從而有確切檢驗的預言,也就是說,根本不知道做什麼嶄新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