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十問歌》,對醫生和患者都有指導作用

2021-01-21 大河網

  中醫四診望聞問切,其中「問診」佔有突出的地位,古人將問診的經驗總結為《十問歌》,提示醫生在接診時全面、詳細地詢問患者信息,以免漏診、誤診。其實,患者了解一些醫生問診的必要的常識,也會對就醫起到指導作用。

  問診:「診病之要領,臨症之首務」

  問診,是醫生通過詢問患者或陪診者,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經過,現在症狀和其他與疾病有關的情況,以診察疾病的方法。

  自古以來,問診在四種診療中佔有突出位置,明代張景嶽將其視為「診病之要領,臨證之首務」。

  比如我們去醫院看病,醫生第一句話總是會問:「你哪兒不舒服呀?」可別小看這句話,這就表明醫生開始「問診」了。醫生問,病人答,而病人的回答是否準確,會影響到醫生的診療思路,也會影響到醫生能否做出正確的診斷。   

  

  問診可彌補其他三診的不足

  一般說來,病人的主觀感覺最真切,某些病理信息,目前還不能用儀器測定,只有通過問診才能獲得真實的病情,在辨證中,問診獲得的資料所佔比重較大,其資料最全面,最廣泛。

  問診的意義還在於,它能充分收集其他三診無法取得的病情資料。如疾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或誘因以及治療的經過、自覺症狀,既往健康情況等。這些常是辨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證據,掌握了這些情況有利於對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作出正確的判斷。所以,問診在疾病的診察中具有重要意義,是臨床診察疾病的第一步,它可以彌補其他三種診察方法之不足。

  

  醫生要耐心問,患者要認真答

  問診如此重要,所以醫生問診時,要注意力集中,拋去雜念,認真詢問,不可敷衍了事。

  通常,醫生問診時語言會儘量通俗易懂,不用醫學術語去問,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必要時還啟發患者回答,但要避免暗示,以求病情真實。

  人們常說,「醫生的語言勝過藥物」,這是指醫生恰當的語言慰藉,幫助患者解除精神負擔,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親切的態度和鼓勵的語言對患者的意義都不可低估,高明的醫生不會用失當的語言給患者帶來不良影響。

  

  醫生患者都要了解《十問歌》

  醫生通過問診掌握患者的症狀,可以了解疾病目前的主要矛盾,並圍繞主要矛盾進行辨證,從而揭示疾病的本質,對疾病作出準確的判斷。

  明代醫家張景嶽編出《十問歌》指導醫生問診,以求問得全面準確,無遺漏,每一個學過中醫診斷學的醫學生,都可以很流暢地背出來《十問歌》: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胸腹,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佔驗。

  《十問歌》提示醫生在問診時該問什麼,還有什麼沒有問到,以免遺漏。作為病人,也要留意其中各方面症狀,因為這都是醫生要問的疾病信息。

  

  有病不諱醫

  隱瞞病情只能害自己

  有些患者去看中醫的時候,總是存在一個誤區,認為中醫只要看脈就能診斷。所以,有些病人自作聰明,對醫生進行考驗,不告訴醫生真實的病情。

  這其實是對中醫認識的一個誤區,這些人誤認為脈息可以反映一切。事實上,中醫四診望、聞、問、切,每種方法都是中醫診斷的重要組成,這四診相互印證、相互參驗才能得出完整的疾病信息,從而得出準確的診斷。

  俗話說「有病不諱醫」,在醫生進行問診的時候一定要如實描述病情,這是醫生得出正確診斷結果的前提。

  提醒:就診前,把資料準備好

  中醫的診療過程與西醫不同,望聞問切需要注意的事情比較多。患者在中醫診斷的過程中,要按詢問回答,避免自作主張,言語混亂,會影響醫生的診斷。

  患者就診前,要把已有的疾病化驗結果、以往病歷等資料準備好,將自己病情及不舒服的感覺(如口乾、口苦、疼痛、頭暈、麻木、水腫、飲食、睡眠、大小便、月經、白帶、性生活等)回憶一下,記不住可以用筆寫下來,如實提供給醫生。

  經常有患者在看完病後才想起還有某些症狀或與疾病有關的情況未說。有時,某些難以啟齒的情況也應該準確地提供給醫生,這些對於醫生綜合了解病情,調整用藥都非常重要。

  記者 劉永生

相關焦點

  • 中醫十問歌,自辨寒熱虛實
    中醫有4種診斷方法,即望、聞、問、切。其中,問診佔有重要地位,古人將問診經驗總結為《十問歌》:「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胸腹,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佔驗」,提示醫生接診時,要全面、詳細地詢問患者信息,以免漏診、誤診。
  • 【曙光·科普】針灸十問歌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人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佔驗。」這首清代陳修園的十問歌幫助中醫醫師較全面地獲取患者的病情信息以便於作出診斷。
  • 以好醫生+重問診切入,搜狗系小鹿醫館能否在中醫領域站穩?
    之所以稱之為「重」問診,這是相較於春雨醫生們主打的輕問診。小鹿醫館問診之「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醫生資質高 小鹿醫館創始人兼CEO張闊介紹,小鹿醫館平臺上的醫生80%以上都是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主要來自於三甲醫院和國醫堂。
  • 十問歌:問診都是問些啥
      問診內容涉及範圍很廣,是獲取疾病信息的重要途徑,很多名老中醫非常重視問候,問診包括問一般情況,問生活史,問家族病史和既往病史,問起病,問現在症,明朝張景嶽曾編有十問歌: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   五問飲食六問胸
  • 傳統中醫和現代藥學認為生薑有什麼作用?醫生這次說明白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常吃生薑真的有那麼厲害嗎?幾乎每個人每天都在吃薑,當然也不都是直接吃薑,而是我們中國人做菜尤其做肉,離不開生薑。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生薑就是一種普通的調味品,能夠去腥解膩是我們做菜的好幫手;但是絕大部分人都不會直接吃薑,而是把薑片留在盤子裡扔掉了。
  • 腫瘤患者做不了手術和放化療,應該怎麼辦?看看中醫怎麼辦
    腫瘤的形成是由多種因素形成的,而不是某一種單一因素,可以是同一階段的多個因素同時作用,也有在不同階段,分別有不同因素的作用。比如肺癌,吸菸是患肺癌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是全部,即使患者不吸菸,也會有其他致癌因素。
  • 大小醫院 都能看上好中醫
    「醫術精湛,情暖人心」,近日,家住紅橋區的患者邵阿姨將一面錦旗送到「90後」醫生韓偉和段成鈺手中。
  • 中醫針灸緩解疼痛 山西援外醫生用中國傳統醫學服務吉布地患者
    趙利軍為患者進行針灸治療。受訪者供圖中新網太原12月24日電 (楊靜 範麗芳)「貝尓蒂耶總醫院針灸科有三個診室,每個診室放置三張治療床,一臺電機。針灸治療全部使用一次性用針,小針刀是我從國內帶來的。」24日,中國(山西)第20批援吉布地醫療隊隊員趙利軍告訴記者。
  • 中醫臨床治療罕見病取得新進展:67歲「多系統萎縮」患者各項症狀得...
    醫患共治,全人思維展示中醫優勢  黃院長介紹,多系統萎縮是一種腦組織受損而導致的一系列症狀疾病,藥物、手術等傳統的治療手段往往只能起到短暫的調節改善作用,並不能從根源上治療,且藥物的副作用及手術的風險性還會給患者造成極大痛苦。針對李老伯的病情,黃啟文院長建議以中醫特色針灸作為治療的有效啟動關鍵,再結合傳統文化康復鍛鍊的方法進行治療。
  • 中醫在身邊|淋巴瘤化療出現不良反應?中醫調理顯功效!
    對化療有一定了解的朋友應該知道,化療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機體造成損害,從而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那麼,淋巴瘤患者接受化療之後,該如何緩解不良反應?又有哪些中醫調理的方法可以輔助治療?
  • 武漢國粹中醫解答中醫治療腫瘤相關問題
    在臨床上,經常聽到許多腫瘤患者詢問醫生:「醫生,我已經晚期了,中醫治療怎麼樣?」、「吃中藥會不會影響放化療效果?」、「會不會造成肝腎功能損傷?」、「中醫是如何治療腫瘤的?」。類似的疑問、盲點、甚至誤區,諸多患者百思不解。下面來聽聽武漢國粹中醫腫瘤專家龍青峰主任的介紹。
  • 西安蓮湖秦華中醫醫院張爭昌:神奇的中醫針灸
    陝西省名中醫,陝西省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針灸界2018中華十大影響力創新人物」榮譽獲得者,陝西省中醫醫藥開發研究會針灸分會主任委員。、肩周炎、網球肘、骨病等疾病,中國醫療隊的針灸在治療疼痛方面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 長期喝中藥有副作用嗎?中醫告訴你答案
    中醫是祖國醫學,在疾病的治療上具有獨特的療效,調理陰陽,治病祛邪,保健養生,延年益壽。談起中醫,就不得不提中藥,雖然中醫的治療手段有很多,針刺、艾灸、拔罐、刮痧、貼敷等等。但是最核心最溫和的還是通過中藥來發揮中醫的治療作用。
  • 中醫談中藥毒性:所有的藥都是毒
    「馬兜鈴酸毒性事件」發生在比利時,據說當時比利時有一個很著名的中醫減肥診所,自己研製處方,製作了一種可以減肥的中成藥,在比利時進行治療。1993年前後,比利時的醫生發現部分不明原因的腎功能衰竭需要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都曾有過服用該診所中藥進行減肥的經歷。由此拉開了馬兜鈴事件被關注的序幕。  經過醫學機構分析並確證,其中有兩種中藥成分「廣防己」和「厚樸」為致病因素。
  • 吳以嶺院士:絡病理論指導呼吸道傳染病防治可發揮外防內調的綜合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中國工程院院士、絡病研究與創新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吳以嶺,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主席、歐亞科學院院士劉保延等專家領導出席論壇並作主旨報告,吸引了近200名醫生及針灸師參會。另外,本次論壇還採取線上直播的方式,特別邀請海外近3000名以中醫師為主的醫生群體線上參會。
  • 腫瘤患者難以忍受的癌痛,中醫都用什麼中藥治療,一次性說清楚
    我國癌症患者人數在700萬以上,並且至少有60%的癌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癌痛問題,難以忍受的劇烈癌痛會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有很多人就是因為沒有辦法忍受癌痛,從而會引發負面情緒,自暴自棄,不配合治療的,甚至有的患者選擇輕生。
  • 「寶藏醫生」於天啟:讓患者花「小錢」看大病,不讓患者花冤枉錢
    經於天啟診治,一劑中藥下去,朱伯馬上就有了食慾,當晚也能安然入睡。 在很多人看來,中醫和西醫是兩個互相獨立的醫學體系。於天啟認為,只要對病人有益,他不在乎是中醫手段還是西醫方法,都會取長補短進行採用。許多病人在他手裡重獲新生,生活質量大大提高。
  • 希望這次疫情過去之後,人們不要遺忘中醫的貢獻
    原創 最人物出品 最人物隨著患者陸續出院,截至3月10日,湖北武漢實際投入使用的15家方艙醫院將全部休艙。有護士跳起海草舞歡送患者;有患者唱起《我和我的祖國》…… 人們為這場關鍵的勝利歡呼。
  • 我父親曾是中醫,我相信中醫的力量
    到我這個年紀,也沒有什麼別的奢求,只希望自己和家人身體健康,日子過得平平淡淡,幸福快樂,就足夠了。但這些年,我一直在為我的身體發愁,因為我有腎結石和膽結石,這個毛病折磨了我多年了。
  • 中醫是不是科學?中藥到底有沒有藥理作用?
    這被稱為量子遂穿效應,2019年多個科學家團隊都做過該實驗,遂穿效應確實是以超光速發生的。 》中醫有理論,有推理,推理可被驗證。驗證的結果有對有錯,這很正常。 湯姆生最開始提出的原子模型是棗糕模型:原子是帶正電的發糕,電子是發糕上的帶負電的棗子。這個模型最後是被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