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生物
本文不考究,不追根溯源,僅僅出自對各種神話元素的興趣愛好,難免夾帶私設,當個故事也好。
騶吾,它是一個憑藉一己之力走出華夏土地,有見識有閱歷,名揚四海舉世聞名的實力派萌獸(劃掉),啊不不不,仁獸!
看那一路火花帶金光的亂糟糟鬢毛,在定點傳送時閃閃發亮;看那漫無邊際如綢緞般豔麗柔軟的尾巴,綻放像盛開的牡丹花,舞動起來的韻律如同新年的龍燈。
還有圓溜溜的眼睛,矯健的身姿,被逗貓棒(並不)吸引的專注的神情。
一群人不分種族語種,在那嗷嗷叫著神仙小可愛,嚷嚷著想要想養。
得了吧,別痴心妄想了。
大熊貓是國寶,要的起嗎?騶吾是神獸,要的起嗎!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有名有姓的神獸異獸數不勝數,就是不知道,騶吾是不是第一個打開國際市場,走向全世界的華夏神獸了。
騶吾,它出自《山海經》。
《海內北經》有云:林氏國有珍獸,大若虎,五採畢具,尾長於身,名曰騶吾,乘之日行千裡。
另外,騶吾通騶虞,「吾」字應該讀「虞」音。
《毛詩故訓傳》有言:騶虞,義獸也,白毛黑紋,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則應之。
既然是珍獸,那數量必定不多。身姿似虎,妥妥的大型動物;黑白紋路毛色,身上還有著五彩斑斕的花紋。這色彩設定在長長的尾巴上果然目眩神奪。
騶吾尾巴極長,是不是甩起來就能叼到嘴裡?這種形容很熟悉吧,雪豹不就長這樣。
又是虎又是豹,難怪人們會給與它貓科動物的形象與習性設定。
何況,大貓確實很另人著迷啊。
還有人因著描述裡的黑白毛色,認為騶吾是被錯認的大熊貓呢。且不說大熊貓有食鐵獸別稱,當然也是十分憨態可掬;就騶吾那條長尾巴,足已斷案了。
騶吾它奔跑極快,日行千裡。千裡有多遠,心有多遠就能奔赴多遠。定是個虛詞。
仙人趕路有飛劍,可化虹。和縮地成寸比,大概就是一個實實在在走過了這麼多路,一個跨越空間,點對點吧。
騶吾是哪種?哪個都不耽誤它的本事。
騶吾不食生物,就是說它不吃還活著的東西。
《淮南子》曰:白虎黑文而仁,食自死之獸。《埤雅》云:蓋既名為虎,正宜以殺生為事。今獨不履生草,食自死之肉,仁之至耳。
騶吾是義獸。
何為義?仁義、道義。
有著威風凜凜的樣子,卻不殺生;不忍踩踏草地,只吃自然死亡的食物。性情溫良,天性仁慈。只會回應有著至誠至信品德的人,載人奔赴千裡。
後世傳頌中,騶吾也漸漸被神化為仁獸。歷朝歷代,史書詩文,圖畫石碑,均有騶吾的身影出沒。
比如至情至性的《詩經》有一篇章,語言簡潔生動。
《國風·召南·騶虞》:彼茁者葭,壹發五豝,於嗟乎騶虞!彼茁者蓬,壹發五豵,於嗟乎騶虞!
翻譯出來很有生活氣息,很接地氣——蘆葦蓬蒿真茂密啊,打獵射箭,在草叢裡驅趕出一群群野豬一窩窩豬崽啊!多虧了騶虞!(囧)
此詩句讚美騶虞,其實就是讚美騶虞代表的仁義,仁德。指代帝王的仁政王道。
生靈眾多,得以繁衍生息,就和百姓安居樂業休養生息一個道理。
有著老虎的強壯身軀,獅子般鬢毛,大貓腦袋的騶吾啊,威風又霸氣。它毛髮純白,有著黑色神秘紋路,尾巴長過身子,五彩斑斕般奪目。它身形矯健,優雅敏捷,能夠跨越空間。它是那麼溫馴,那麼善良,那麼仁義,那麼可親。
其實不用太過在乎影視作品裡的騶吾,同文學記載的形象有出入,沒有講出騶吾的內涵。至少,現在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有一種神獸,叫騶吾。至少,真正感興趣的人都會去了解,這種生物來源何處,秉性如何,有何故事,又於何處落幕。
至少,我很喜歡那個萌翻全世界的形象。我也知道,它來源於華夏的騶吾。
自古是珍獸的騶吾一族,因意外走失了一個小傢伙,流落異國他鄉。經受了些磨難與驚嚇,最終遇到了最懂它的、對奇珍異獸至情至性至誠的小雀斑。不是個很好的故事嗎。
圖片源自網絡,本文獨家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