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最近,隨著復工復產推進,多城房地產市場成交回暖,部分城市炒房現象再現;先是深圳、北京,稍後是安徽阜陽,尤其最近廣東東莞市因房價猛漲及房子「秒沒」現象,引起了市場廣泛關注。據某房地產網站發布的數據顯示:東莞5月二手房價漲幅首次超過深圳,排名全國第一,東莞房價即將進入「3萬時代」,好幾次房子掛出來之後都是「秒沒」。
東莞房價大幅上漲以及房子「秒沒」消息傳來,引發全國輿論媒體一片譁然,讓很多民眾產生了廣泛擔憂:中國是否又即將進入新一輪房價大幅上漲時代?房子供給是否遠遠無法滿足剛需購房需要?如果再不購房是否要面臨著新一輪高房價肆虐之苦?
事實上,民眾的這些擔憂都是多餘的,也是沒有必要的。雖然隨著後疫期時代復工復產加快,各行各業生產經營有所恢復,尤其是我國經濟景氣指數有所回升,民眾收入也有所增加,加上湧入城市流動人口的增長,這對購房需求及房價上漲也有一定的推升力。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上半年央行為確保各行各業恢復生產的資金供應,三次降準釋放了17500億元巨量貨幣,雖然要求都要流向中小微實體企業,但實際上還是有不少資金通過各種暗道流向了房地產及樓市領域,推動房地產價格上升及樓市需求回暖也是在所難免之事。而深圳、東莞出現房價大幅上漲及需求增長還有一個誘因就是粵港澳大灣區加速推進,讓不少投資看好這兩個城市的房產,使得一些投資者加入投資投機性購房行列,客觀上對推升房價也起到一定作用。
儘管如此,這些因素還不足以驅使這些城市的房價以如此之高的速度瘋狂地上漲,更不可能以如此之大的需要讓房子供給斷檔!那麼該如何解釋這些城市房價飛漲及房子「秒沒」現象?唯一可以解釋得通的就是,這種現象都屬非正常、非理性現象,其背後都是有一定「妖魔」在興風作浪。
這樣解釋多城房價飛速上漲、房價供需脫節現象並非無釐頭的胡言亂語,更不是無中心有的空穴來風,而是大量客觀事實在折射這種樓市混亂現象。
其一,人為炒作始終應是最大的元兇。大家清楚地記得不久之前深圳房價也是大幅上漲到讓人眼花繚亂,結果是銀行機構在一些企業以經營貸為名而用房產抵押貸款,進而讓大量信貸資金流入樓市推升了深圳房價的非正常上漲,這種現象在北京、阜陽、東莞等地是否同樣存在?雖然沒有明確的調查表明,但可以肯定地說,一些銀行機構與房企及其他企業「合謀」將信貸資金注入樓市而推高房價、人為加劇供需緊張局面的現象很有可能存在。
其二,樓市市場秩序亂象推波助瀾。這個問題主要是由於樓市市場監管秩序仍然是喊得多,落到實處的少。近來這些房價大幅上漲、房子供需緊缺的城市大都存在開發商捂盤惜售製造房源緊張氣氛,哄抬炒作房價、抱團漲價、虛高掛牌等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止現象,在客觀上加劇了房價的非理性上漲和房子供給的人為緊張。比如最近安徽阜陽市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就直接將利劍指向房地產經紀機構14類違法、違規行為,包括隱瞞真實房屋交易信息,低價收進高價賣(租)出賺取差價;捏造散布虛假房地產銷售信息,或與房地產開發企業串通,炒賣房號,擾亂房地產市場秩序;違規提供首付貸等違法違規金融產品和服務等。北京市嚴查發布委託手續不全、虛假宣傳「不限購」、炒作「學區房」,以及違法群租、違規租賃等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都充分表明我國樓市還存在不少需要整治的亂象。
再加上不少媒體尤其是自媒體缺乏足夠的職業操守,收受了房企及一些房產中介機構的「好處」,自然熱衷於大肆搞虛假宣傳這一套,人為製造房子供需短缺及房價快速上漲的虛假氣氛,為房子炒作及房價上漲直接「打氣撐腰」。
很顯然,目前我國多城湧現的房價上漲及房子「秒沒」現象,不是「天災」而是「人禍」,它說明我國各級政府在打擊樓市領域的違法違規亂象還存在力度不夠、查處覆蓋不到位等問題,也存在出於地方財政收入考慮的投鼠忌器現象。對此,為穩定各地房價和房子供需平衡,希望各級城市應嚴格執行中央政府的「房住不炒」的房地產調控原則,樹立房地產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大局意識,堅決出重拳整治市場亂象,尤其打擊虛假宣傳擾亂市場的行為,確保民眾根本利益不受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