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1976年,毛澤東主席和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華國鋒在一起。
1976年5月27日,毛澤東接見巴基斯坦總理布託。這是他最後一次接見外賓。
(十三)
1976年1月15日,周恩來追悼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詞。然而,此後不久,中共中央就下達了停止鄧小平工作的決議。即將垂暮的毛澤東,最終將忠厚老實的華國鋒定為接班人。
度過最後一個春節
1976年的春節,那個寒冷的冬夜,天空星光暗淡。毛澤東這裡沒有客人,也沒有自己家的親人。只有身邊幾個工作人員陪伴著他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後一個春節。
年飯是張玉鳳一勺一勺餵的。此時的毛澤東不僅失去了「衣來伸手」之力,就是連「飯來張口」吞咽也十分艱難了。他在這天,依然像往常一樣側臥在病榻上吃了幾口他喜歡的武昌魚和一點米飯。這就是一代偉人的最後一次年飯。
飯後,工作人員把毛澤東攙扶下床,送到客廳。他坐下後,頭靠在沙發上,靜靜地休息。入夜,毛澤東隱隱聽見遠處的鞭炮聲,想起了往年燃放鞭炮的情景。他看了看眼前日夜陪伴自己的幾個工作人員,用低啞的聲音對大家說:「放點爆竹吧。你們這些年輕人也該過過節。」正在值班室的幾名工作人員準備好了幾節鞭炮,在門外燃放了起來。此刻的毛澤東聽著爆竹聲,瘦弱、鬆弛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大家心裡都明白,他的微笑,是在寬慰他們這些陪伴他的工作人員。
春節期間,中南海專門為毛澤東放映了電影《難忘的戰鬥》。當銀幕上出現人民群眾熱烈歡迎解放軍進城的鏡頭時,毛澤東禁不住老淚縱橫,電影也因此被迫中斷。
把目光投向華國鋒
重病中的毛澤東,心裡還有一件最為重要的事放不下——誰能定為接班人?一年前,他把「政治思想強」、「人才難得」的鄧小平扶上了馬,現在又因為「右傾翻案」而要鄧「下馬」。但是,毛澤東始終沒有將大權交給「四人幫」中的任何一個,對此他保持著高度的清醒。
毛澤東將目光投向了政治局委員華國鋒。他囑咐聯絡員毛遠新:還是華國鋒比較好些。1月21日、22日,由毛澤東提議,經中央政治局通過,確定華國鋒為國務院代總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這個通知對江青一夥是個沉重的打擊。他們本來盤算,原第一副總理鄧小平已經自身難保,總理的職位一定會落在張春橋的身上。張春橋極其失落,他表面不動聲色,但內心充滿哀怨。
1976年2月3日張春橋寫下了這樣的感受:「又是一個一號文件。去年發了一個一號文件。真是得志更猖狂。來得快,來得兇,垮得也快。錯誤路線總是行不通的。可以得意於一時,似乎天下就是他的了,要開始一個什麼新時代了。他們總是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力量。人民是決定性的因素。代表人民的利益,為大多數人謀利益。在任何情況下,都站在人民群眾一邊。站在先進分子一邊,就是勝利,反之,必然失敗。正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張春橋的無奈與不甘。他們在窺測政治風雲的走向,等待新的時機。
罕見隕石雨讓毛澤東不安
2月21日至29日,已經下臺的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再次踏上中國的土地。此時,毛澤東的身體狀況與4年前會見尼克森時相比,已經相差很遠了。他幾乎不能再走路了,稍一活動,他的全身就顫抖得厲害。儘管如此,考慮到中美關係還很不堅實,臺灣當局對他們的「外交」失敗並不甘心,毛澤東還是堅持會見了這批美國客人。
會見尼克森不久,毛澤東的身體狀況直線下滑。3月8日下午,吉林發生了極為罕見的隕石雨。隕石在離地面19公裡左右的空中爆炸,3000多塊碎石散落在永吉縣境內。其中最大的隕石重1770千克,成為「世界隕石之最」。護士孟錦雲把這個消息讀給毛澤東,他聽著聽著說:「小孟,就讀到這裡吧,不用再往下讀了。」孟錦雲發現,毛澤東出現了一種少有的不安和激動。毛澤東告訴孟錦云:「天搖地動,天上掉下大石頭,就是要死人了。《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趙雲死的時候,都掉過石頭折過旗杆……」
不再在外交場合露面
1976年5月12日,毛澤東在他的書房裡會見了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之後僅半個月,他又會見了巴基斯坦總理布託。此時的毛澤東大部分時間依靠吸氧氣維持呼吸。如果外賓來了,醫護人員就將氧氣瓶推到帷幕後面,外賓一走又趕緊推出來,再給毛澤東吸上。
1976年5月27日晚,笑容滿面的布託由華國鋒陪同走進了毛澤東的書房。由於毛澤東的狀態極差,會談僅僅幾分鐘時間。客人告辭,毛澤東已根本無法站立,只能將手遠遠地伸向布託,以示告別。布託快步上前緊緊握住毛澤東的手,祝福他早日康復!毛澤東面帶微笑,點點頭。他的表情顯得和藹真切,光潔的膚色在攝影燈照射下格外清亮。
就在毛澤東用雙手緊緊握住布託的雙手的一剎那,鏡頭快速開啟,定格了這個歷史的最後畫面。布託離開北京後,中國政府對外發布公告,宣布毛澤東今後不再在外交場合露面。這時,杜修賢才意識到,是他,為毛澤東留下了人生的最後瞬間。(註:小標題為編輯所加)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