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訊 都市情感劇《月光變奏曲》(又名:初禮來了)預計9月中旬開機拍攝。講了大神作者晝川和活潑可愛的出版社新人初禮編輯日常互懟的歡喜愛情故事。虞書欣飾演初禮,丁禹兮飾演晝川,網友表示十分期待。
《小尖尖》MV視頻截圖
電視劇名字《月光變奏曲》化用了貝多芬名作《月光奏鳴曲》。實際上千百年來人類一直都在給月亮唱情歌,並且誕生了無數經典,橫跨流行、爵士、布魯斯等音樂流派領域,下面就擷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金曲,以饗讀者。
民謠流淌:趟過這條月亮河
《蒂凡尼的早餐》劇照(1961年)
看過電影《蒂凡尼的早餐》的同學,可能會對其中一段場景印象深刻:奧黛麗·赫本飾演的女主角,斜倚窗臺,抱著吉他自彈自唱一首抒情歌曲。曲風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反映了那個年代的「紐約漂」的心聲。
月亮河,寬不過一英裡
總有一天,我要優雅地遇見你
哦,縱使追夢路上,悵然神傷
我也永遠對你不離不棄……
這首抒情歌曲的名字叫《月亮河》,獲得了第34屆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在我國傳唱度也很高。央視曾推出過著名翻譯家薛範、童話作家王雨然等多個翻譯版本。
雖然《月亮河》是一首60年代電影插曲,但歌曲本身的意蘊已經超越了時間地域。美國作曲家亨利·曼西尼創作這首歌曲的初衷,是獻給那些背井離鄉、到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這一點,全世界漂泊在外遊子們都感同身受。
頗有紀念意義的是,《月亮河》的詞作者約翰尼·莫瑟,故鄉的小鎮也被改名為「月亮河」。該曲除了奧黛麗·赫本傾情獻唱的版本,文章開頭安迪·威廉士的版本也非常著名。聆聽此曲,讓柔軟如羽毛般的月色,慰藉著奮鬥者的羈旅。
爵士清揚:帶我飛向月球
阿波羅11號登月
1969年7月21日,阿波羅11號載著3名太空人實現了人類首次登月。登月艙攜帶了一張唱片,裡面循環播放著一首歌,渾厚的男中音,在歡快的管弦嘔啞聲中,縱情著悠揚的爵士曲調。
在群星中間嬉戲
讓我看看木星與火星
上面那盎然的春意……
歌詞的字裡行間,洋溢著一股蓬勃的朝氣,我們能深切地感受到那個年代的人們,對太空探索充滿著樂觀的精神。
這首爵士歌曲的名字,也與登月計劃十分應景,叫《Fly Me To The Moon(帶我飛向月球)》。而歌曲的演唱者,是美國著名爵士歌王、格萊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弗蘭克·辛納特拉。
《Fly Me To The Moon》也成為了第一首在月球上播放的人類歌曲。實際上,這首歌早在人類登月的15年前,即1954年就出版了。在其後的半個多世紀裡,曾被《機械戰警》、《太空牛仔》等多部科幻電影用作插曲,真正成為了一棵「月宮常青樹」。
藍調迷幻:乘著月球車衝浪
大門樂隊
1967年,人類登月前兩年,具有先鋒意識的藝術家們,已經在幻想月球車的這一重要的探測工具了。美國有一位24歲的年輕人,寫了一首充滿迷幻色彩的詩歌,被他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同學組的樂隊,譜成了歌曲。
讓我們遊向月球
讓我們趟過潮汐
滲透這無邊夜晚
城市浸漫著夢囈……
充滿想像力的歌詞,描繪了駕駛月球車的顛簸狀態,如夢似幻,儼如醉漢的樣子,作者卻用浪漫主義的筆調,將一個「遊」字作為全詩詩眼,配合著藍調空靈的旋律,讓人有一種太空衝浪之感。
這首歌的名字就叫《月球車》,年輕的詩人親自獻唱,充滿磁性的沙啞嗓音,有一股酒精的膠勁兒,和詩中駕駛月球扯顛簸月面的意境暗合。詩人的名字叫吉姆·莫裡森,那支樂隊就是傳奇的大門樂隊。
熟讀蘭波、魏爾倫的吉姆·莫裡森,賦予了詩歌迷幻的超現實主義風格,而布魯斯(藍調)的曲風,又平添了一絲俏皮與不羈。歌曲最後,用了太空人在太空艙內和地面對講的背景音,模糊了現實與科幻的邊界。
銀色月光:濃情金曲趁年華
今天選取了民謠、爵士和藍調等領域的代表性歌曲,來從不同角度表現藝術家對月亮的想像與關照。曲風雖不同流派,大家卻共擎一派——那輪皎潔的、圓圓的「月亮派」。就讓這些經典的月亮情歌祝有情人終成眷屬!(朱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