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元前4000年左右人類發明輪子開始,不斷創造工具來幫助甚至替代自己工作,已成為推動人類物質文明前進的主要動力。
如今,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對工具的使用不再僅僅滿足於生產力的提升,已開始進入反映思想與情感的藝術領域。人工智慧在音樂領域的探索便是其中最重要,也最熱鬧的方向之一。
如果從宏觀角度去考量的話,目前人類日常生活中聽到的音樂的內容是較為單一的,並且內容面有越來越狹窄的趨勢。一方面是人類創作的音樂作品和自身經歷正相關,而個人經曆本身就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在流通環節當中能夠納入流通體系的音樂也是比較有限。音樂內容的匱乏對應的是人們千變萬化音樂需求,形成的這個落差之中所蘊含的便是AI音樂的無限的想像空間。
日前,中國平安人工智慧研究院打造了全球首部AI交響變奏曲《我和我的祖國》,首次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創作多聲部、廣維度,同時具備複雜性和經典傳承性的長篇幅交響樂曲作品,創作過程中開拓性地運用了多重技術模型,並首創了基於本次交響曲研發出的AVM自動變奏模型,在科技發展史以及藝術變遷史上都呈現出劃時代的裡程碑意義。
全球首部AI交響變奏曲
與AI在歌曲等通俗音樂上的熱鬧景象相比,在交響樂、變奏曲等更為複雜、更具思想性的古典音樂體裁上,AI技術卻一直難以得窺門徑,應用層面幾乎空白。因其複雜多樣的創作技術和所能承載的厚重內涵,古典音樂一直被視為高級的情感藝術,這也對AI的創造性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
即使是對AI技術積累深厚的平安而言,創作《我和我的祖國》AI交響變奏曲也是一項複雜的技術工程。交響曲是管弦樂隊演奏的包含多個樂章的大型套曲,而變奏曲一般是對主題的裝飾變奏和自由變奏。《我和我的祖國》AI交響變奏曲由5個交響變奏的段落髮展而成,通過深度學習與強化學習聯合的方案進行分析與學習,通過自動變奏模型等技術,實現多聲部交響樂的變奏,和聲、對位、調式等變化。
不同於AI在其他領域的分析、歸納,交響詩屬於單樂章多聲部管弦樂音樂體裁,強調詩意與哲理的表現,因此學習難度更為複雜。同時,交響詩的形式往往不拘一格,常根據奏鳴曲式的原則自由發揮,是按照文學、繪畫、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等構思作成的大型管弦樂曲。這也對AI的在「創造性」上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AI技術在通俗音樂領域初露端倪的同時,在複雜、大規模的交響樂創作上卻一直未有顯著突破。如今,這一空白的局面正在被打破,未來,AI極有可能創作出現象級交響樂作品。
2019年10月11日,中國平安打造的全球首部AI交響變奏曲《我和我的祖國》,由深圳交響樂團進行首演公演,以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該變奏曲由已在AI音樂領域探索、儲備2年有餘,此次歷經1個半月左右的中國平安人工智慧研究院團隊出品。創作過程運用平安首創的AVM自動變奏體系,基於海量的歷史音樂作品數據,體系化的音樂標籤工程,系統化的自動變奏、音樂評價、專家規則模型,通過深度學習和強化學習融合的AI技術,以《我和我的祖國》《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經典曲目為基礎,完成了涵蓋五個變奏段落的人工智慧交響曲創作。該曲目以中國近現代發展史為脈絡,表現了自鴉片戰爭至今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
《我和我的祖國》創作於1985年,原作者們應該很難想像,在多年以後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這首歌將被以AI的方式結合大量的傳統經典曲目實現作曲模式上的重塑,並以西方古典音樂的形式再次演繹。在技術層面,作為全球首部AI交響變奏曲《我和我的祖國》可以說既是AI音樂創作上的巨大突破,也是AI音樂產業進一步場景化落地的技術前奏。
因此,《我和我的祖國》AI交響變奏曲在結構上,有著古典音樂結構嚴謹的一面。因為這種大型的管弦樂的複雜結構和相應效果。交響決定了作品的嚴謹結構,變奏要求AI必須有一定創作能力。整個交響變奏曲的五段式在循環往復中對主題進行變奏,對應了中國波瀾壯闊的近現代史。
總體看來,《我和我的祖國》AI交響變奏曲的誕生,不僅是基於AI的技術層面,結構化層面和音頻分析層面的探索,也依靠專業的音樂層面理解,通過把人類的歷史上的優秀的作品做深度學習,訓練AI模型。平安AI作曲創作團隊不斷用AI的算法去嘗試遷移,生成各種各樣風格類型的變奏曲,再對這些變奏曲進行專業評判,並最終通過大型的管弦樂團進行現場呈現。AI的創作和人類的演繹最終以這種方式融合在了一起,這也預示著人工智慧技術在藝術領域的深入再次大幅邁進,技術邊界不斷突圍。
那些被AI音樂所改變的場景和人
過去幾年,AI在音樂領域已經初露崢嶸,部分流行音樂製作人已開始用AI音樂軟體來輔助創作。2016年,谷歌發布可以進行音樂創作的Magenta,索尼的人工智慧FlowMachines創作了一首具有披頭四樂隊風格的流行歌曲。2018年年初,亞馬遜語音助手Alexa推出了DeepMusic,為用戶提供人工智慧創作的歌曲。字節跳動旗下抖音已收購利用AI創作音樂的英國初創公Jukedeck。而Jukedeck的AI技術可以為視頻自動配樂,目前視頻配樂也是抖音的短板所在。
從國內外科技巨頭們在AI音樂上不同程度的探索,可以看出AI 音樂對音樂產業的重構已成趨勢,甚至在可以預見的未來,AI音樂將顛覆人類音樂娛樂生活的方方面面。AI的創作速度是人類音樂家的數倍,在提升音樂創作效率的同時,也能極大的降低創作成本。AI技術在影視、廣告以及遊戲配樂等多個方面都有非常廣闊的商業應用前景。
AI還能對人類的原創音樂進行完善和提升,例如對歌曲進行Remix混音。反之,AI音樂還能為創作者提供創作過程所需的素材和靈感,充當輔助創作的角色。無論是哪種形式,AI音樂對人類在音樂創作的豐富性和高效性上的提升都是空前的。
目前,在部分AI音樂平臺上,一鍵編曲已經成為可能。在剛剛結束的「平安920:以AI之名」系列營銷活動中,就融入了AI作曲元素。在平安官方活動頁面上,用戶只需要設定音樂主題、心情,就能創建一首歌曲,以遊戲形式創作出個性化的音樂作品,以此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拓展用戶渠道,降低獲客門檻,提高主營業務價值。
AI音樂在營銷層面的潛力已在全世界範圍內凸顯。根據BuzzAngle Music發布的2018年年終報告,一年當中美國的音頻流點擊量高達5346億次,這對新音樂家們而言,進行自我營銷無疑會帶來高昂的成本,而如果無法有效完成營銷,大量才華橫溢的藝術家都有可能遭到埋沒。AI技術能夠幫助確定不同的粉絲群體匹配相應風格的作曲家,讓對的人聽到對的音樂,並為這一「對胃口」的音樂深入買單。
此前,AI技術還僅停留於創造流類、單旋律歌曲。現在,隨著《我和我的祖國》交響變奏曲的問世,填補了AI音樂在多聲部、廣維度同時具備複雜性和傳承性的長篇交響樂的空白。AI在音樂領域的突圍再次向前大踏步躍進,技術的增厚、對音樂領域的改變在更大程度上實現了內容的豐富和改變,未來能夠實現落地的場景不可否認地正在增多,以從微小到全面地改變人們的生活。
無論是谷歌的Magenta項目,還是索尼的Flow Machines,以及平安人工智慧研究院正在推進中的AVM變奏模型,都對未來的音樂人和音樂行業的專業人士提出了新的要求。掌握這些新的技術技能,利用AI工具的力量,能幫助創作者更好地完成工作。
在這一系列技術改變及優化的背後是音樂創作的門檻大幅降低,讓更多的人加入到音樂作品創作之中,在人與人之間的個性、需求不盡相同下,多樣化作品被創作出來。與此同時,背後的音樂植入的場景正在擴大,人們聽音樂的場景愈發融入生活,醫院、電梯、超市、候車廳等多元場所,在不同的心情和需求下,依靠音樂調節心情、改善情緒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在這一剛醒需求下,AI音樂的問世不但能夠契合個性化、標籤化的聽眾的音樂需求,同時低門檻、高效率的製作過程也高度契合批量化製作的場景應用。
音樂是人類精神文明發展的重要產物,也是深入人類靈魂的重要藝術門類,其影響無處不在,觸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一音樂領域供給側推動需求側層面的改變,不僅僅滿足了人們對更高層次音樂的需求必將日益增長。
泛AI技術環境下的平安布局
此前,在更多人們的認知中,人工智慧技術應多層面落地於產業領域,AI交響變奏曲的問世實現了在人類精神領域的突破,成為科技與藝術融合的裡程碑事件。平安之所以能夠探索AI音樂「無人區」背後是技術的積澱、人才的支撐和科技力量的持續投入。
據悉,平安人工智慧研究院早在2017年就已開始探索將AI技術運用於音樂這一在傳統思維裡始終被定義為人類專屬的領域,並啟動音樂畫像臉譜、音樂流行預測以及人工智慧作曲三大方向的研究。
在底層技術領域,包含聲紋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等AI技術已全球領先,建立了豐富而完整的技術架構體系,為AI作曲項目孵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夯實的底層技術之上,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肖京在上層理論上,提出了結構化機器學習的宏大框架,並強調機器學習技術的應用應當結合音樂曲式結構。在人才建設層面,平安人工智慧研究院儲備了大量既懂得計算機算法有精通樂理知識的複合型人才,成為這次突破最堅實的後備力量。
平安始終致力於構建科技護城河,借前瞻性的判斷,先於行業早在2008年,便設立子公司平安科技,過去10年中,平安在科技層面累計投入達500億元,構建了五大生態圈、布局科技中臺,通過大數據、AI科技為前端產品和服務的升級提供堅實支撐。目前,平安科技已經將人工智慧覆蓋到金融、教育、醫療、智慧城市等行業領域,實現AI在多個行業的場景化。未來仍持續將每年營收的1%投入科研領域,目前已經打造了8大研究院用於基礎科技研發。截至2019年中報數據,平安的專利累計達18050項,覆蓋金融、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位居國際金融機構前列。
基於領先的AI技術,平安實現了深度內外賦能,利用科技實現降本增效、強化風控、優化服務,並持續向行業輸出智能解決方案,實現全行業的智能化提升。
在對內賦能過程中,核心主營業務持續優化。例如,科技賦能壽險業務層面,輔助代理人篩選的AI面談官面試覆蓋率達100%,高仿真對話機器人「AskBob」對代理人諮詢的疑問解答準確率高達95%,任務查詢和智能辦理功能覆蓋代理人90%常用需求;平安產險則運用自主研發的AI圖片定損技術和精準客戶畫像技術,針對安全駕駛行為良好的車主推出「信任賠」服務,開創性實現後臺零人工作業模式,案均賠付完成時間縮短至168秒;平安銀行則建立了覆蓋貸前、貸中、貸後全流程的智慧風控平臺,實現了智能決策、智能控制、智能預警、智慧管理、智能放款五大智能應用。最新數據顯示,平安銀行的AI語音客服替代率已達到80%以上,大幅提升了客服效率。同時,在圖像識別方面,諸如平安OCR票證通,智能閃陪,豬臉識別等領域不斷有所土坯,在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等領域,平安都已經有實際的業務落地場景,並逐漸發展成通用技術。
同時,平安還依託人工智慧技術,以「金融、醫療、房產、汽車、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為落腳點口實現對外賦能。致力於構建端到端一體化的金融科技服務平臺的金融壹帳通已累計為全國3707家機構提供智能金融服務,利用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等技術平臺化解中小金融機構在營銷、獲客、產品、渠道、服務等層面的痛點。智能輔助診療系統、智能疾病檢測系統、智能醫療雲平臺、智能商保解決方案也在持續賦能醫院、醫保局、藥店、中小保險機構等醫療產業領域的各個機構。面對產業網際網路的下半程,平安同樣抓住了智慧城市的發展紅利,以「智慧、智理、智效」為理念核心,依託人工智慧、區塊鏈、雲三大核心技術,構建了「1+N」智慧城市平臺體系,實現「優政、興業、惠民」三大領域的智慧城市建設。
當AI技術滲透到各行各業的時候,也將顛覆行業的生產方式。基於「AI+」能力,如今的平安不僅向其他金融機構、醫療機構輸出新科技,提升效率,同時平安集團的科技創新正趨向平臺化發展,對外輸出AI應用等創新服務,助力同類行業升級轉型。
(36氪山東 吳洪濤,如果您在尋求企業報導,或者您是科技、創新、創業、創投等相關業內人士,歡迎與我們交流,微信號:hero-and-girl,添加請備註姓名、公司、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