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成音樂創作助手:個性化標籤突出 機遇挑戰並存

2020-12-08 中國網河南頻道

AI成音樂創作助手:個性化標籤突出 機遇挑戰並存

AI變身音樂創作的「得力助手」

近日,河北省武強縣一家藝術學校的學生在體驗智能電鋼琴音樂教學。新華社記者李曉果攝

你會創作AI曲目嗎?

很長一段時間內,公眾的思維裡常會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藝術創作領域很難發揮作用,因為藝術所需的創造力來源於人腦,需要非凡的感悟力和難以用算法描述的靈感。每一位藝術家眼中看到的世界各有不同,勾勒出的藝術世界更是千人千面。評價藝術作品的尺度依靠人的主觀判斷,由此也更難確定「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量指標。對於機器學習來說,這無疑有著極大難度。

《藍色多瑙河》《悲愴奏鳴曲》《哥德堡變奏曲》……一代代傑出的音樂家給世人帶來極致的音樂享受,而機器真的可以依靠強大的計算能力來實現藝術創作和精妙表達嗎?

現在,事實已經給出了答案。對於那些認為人工智慧很難突破藝術創作壁壘的人來說,是時候再一次擦亮雙眼,迎接新的震撼了。

創作出一支別具一格的AI曲目,究竟需要經歷哪些繁雜過程?以深圳交響樂團演奏的全球首部AI交響變奏曲《我和我的祖國》為例,從團隊決定以AI形式創作到正式演奏,4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團隊搭建了包含歌曲庫、創作規則庫、歌詞素材庫、音樂評論庫、人聲聲源庫和樂器聲源庫在內的六大資料庫,囊括了百萬量級的作曲素材。其中70萬餘首樂曲被運用到這首AI交響變奏曲的創作中,以進行結構化訓練,作品題材類別多樣,將人工智慧的學習能力發揮到極致。

個性化標籤突出

在知名樂評人王紀宴看來,這首AI創作的曲子清新自然,渲染出引人入勝的氛圍。當《我和我的祖國》旋律飛揚,多種樂器共同響起,歷史感與歡快昂揚的曲風交織,讓人耳目一新。

通俗來說,「不按套路出牌」可以說是AI音樂的一大特點。在業內分析人士看來,若是由作曲家來創作,邏輯會更嚴謹,但人工智慧依靠自己的獨特思路,給聽眾帶來「意料之外」的音樂體驗。對於一種嶄新的音樂創作方式來說,AI交響變奏曲《我和我的祖國》堪稱一個新起點。

時間倒推,人工智慧音樂並不是今天才有的新概念。早在2016年,索尼公司就曾開發出一款名為Flow Machines的軟體,創作出一支具有披頭四樂隊風格的樂曲。去年,人工智慧作曲家Aiva也曾發布過一張名為《艾媧》的中國音樂專輯,專輯名字靈感正是源於中國耳熟能詳的女媧補天神話,Aiva同樣是通過大量學習作曲家作品來實現自己的「創作」。

不久前,在杭州舉行的第五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記者對一支關注人工智慧音樂創作的參賽團隊印象頗深。學生們應用人工智慧技術,通過分析演唱者「跑調」的音樂軌跡,為其量身定做一支屬於自己的歌曲。

有了AI助力,哪怕張嘴跑調,AI也能圍繞著跑調歌聲寫出一支具備悅耳旋律搭配的「新歌」。想像一下,從娛樂的角度來說,這樣的技術算得上是不少「樂盲」的「福音」。

機遇與挑戰並存

人工智慧創作音樂的獨特之處顯而易見,在未來,這種創作手段會為整個音樂界帶來哪些影響?有人擔心,這種創作方式是否會影響到傳統音樂製作人的「飯碗」、帶來新的挑戰?

其實,這種擔心為時尚早。AI音樂更多的是推動了音樂創作個性化變革,通過發揮自己不受拘束、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完全取材於海量歌曲,AI音樂創作自出生之日起,便有「個性化」的先天優勢,與此同時也可以解決一些曲調抄襲的問題。在背後,提供海量素材來讓AI學習的都是人,人工智慧可以發揮作用的核心因素也是人。至少在現階段,過分擔心「飯碗」並無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AI創造音樂實質上賦予了更多普通民眾成為音樂創作者的能力,AI通過算法學習和「實戰」訓練來學習如何寫歌,非音樂工作者也可以藉助這種技術創作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曲子,這些都是不難實現的。

當然,對於AI音樂的警惕,與其它領域關於人工智慧過度模仿的擔憂大致相同。一方面,AI程序構建上容易受個人偏見左右;另一方面,如果極度複雜的算法被濫用在其它領域,AI到底會做出怎樣的決策?

立足音樂創作的角度,AI音樂創作的確能彌補一些人類創作的不足,不妨將其發展為「得力助手」,但要緊繃「不濫用」這根弦。畢竟,技術的開關尚在我們手中,如何用好還得看人類自己。

孫亞慧

責任編輯:程雪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芒特甘比爾市市長:南澳與山東的合作機遇與挑戰並存
    日前,南澳州芒特甘比爾市市長李錦堂接受採訪時表示,南澳與山東的合作機遇與挑戰並存。 李錦堂表示,作為一市之長要致力於這座城市的發展。澳中兩國不久前籤署的自由貿易協定為兩國經貿合作的進一步拓展創造了更加寬鬆的條件,也必將帶來更多的機遇。 談及芒特甘比爾市吸引投資的有利條件,他說,作為南澳大利亞州的第二大城市,芒特甘比爾市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 就業彈性係數大 挑戰與機遇並存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就業面臨的兩個突出問題來自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一方面,雖然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有所減少,但總量仍然很大,居世界之首。據測算,未來幾年,我國每年需要在城鎮就業的大約有2500萬人,要保持城鎮失業水平不上升,每年城鎮新增就業規模不能低於1000萬人,就業總量壓力將長期存在。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海底採礦機遇與挑戰並存
    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網站報導,7月16日,該聯盟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稱,國際深海底採礦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並存。一方面隨著陸地資源日益枯竭,深海底採礦市場前景看好,相關海底採礦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社會成本的降低,也為深海底採礦帶來發展機遇。但另一方面,目前人類對深海底生態環境仍缺乏足夠認識和研究,加之現有的開採技術水平和管理規章的不完善,還不足以避免深海底採礦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不可逆危害。
  • 李士龍:困難、機遇、挑戰並存再生金屬企業必須向高端發展
    2020年12月3日,由上海有色網(SMM)、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同主辦的2020年有色金屬行業年會暨長約嘉年華在蘇州正式舉辦,會上,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李士龍對我國再生金屬地位和作用、現狀與希望、面臨的突出挑戰進行了講解,引起了在場嘉賓對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的形勢的深度思考
  • 多倍體作物研究,機遇與挑戰並存—新聞—科學網
    與會專家指出,面對多倍體作物基因組研究的機遇與挑戰,我國科學家應強化科研使命,加強合作交流,共同實現農業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得天獨厚的優勢   據報導,70%左右的高等植物是多倍體,包括小麥、棉花、油菜等重要的糧、棉、油作物。
  • 作家與AI共同創作,亦是在培養「助手」
    這些作家們將與AI算法聯手,圍繞環保、人機關係、性別、文化多樣性等主題,協同創作多篇科幻文學故事,開啟一場人機共創寫作的奇妙探險。(《科技日報》11月4日) 近幾年,AI技術快速發展,其對傳統文字領域的衝擊,大家有目共睹。在一些地區,AI甚至有取代傳統新聞編輯工作的趨勢。現如今AI與作家協同創作,難免會激起「AI取代作家」的擔憂。
  • 腦幹出血,挑戰與機遇並存
    從整體上看,腦幹出血,可謂是挑戰與機遇並存!一、棘手的腦幹出血現實中的腦幹出血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我們常聽到發生這類疾病的人都是預後不良的例子,但也有幸運者。為什麼一旦診斷腦幹出血,醫生和患者都會心生恐懼呢? 如果說大腦是全身的司令部,那腦幹即是司令部的總司令。
  • 全球貿易低迷不振 2020年機遇挑戰並存
    全球貿易低迷不振 來年機遇挑戰並存——2019年國際貿易回顧與展望 本報駐日內瓦記者 楊海泉圖為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新華社記者 吳 魯攝2019年世界經濟持續下行,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下行壓力和消極因素交織,全球貿易陷入疲軟態勢。
  • 醫藥行業創新發展 恆溫水槽市場機遇和挑戰並存
    近年來,科研人員對於醫藥設備的要求也更為嚴格,而在政策利好的當下,恆溫水槽市場機遇和挑戰並存。   其中,低溫恆溫水槽在市場上備受關注,不少恆溫水槽廠家著眼於設備的改進升級,相繼推出新產品,使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據了解,低溫恆溫水槽廣泛用於醫藥衛生、化學、生物工程、化工、物理、生命科學、輕工食品、物性測試及化學分析等研究部門,高等院校,企業質檢及生產部門。
  • AI驅動型免費WhatsApp虛擬助手問世
    疫情過後,「讓AI做好準備」(Get AI Ready)活動通過WhatsApp Business帳戶上的虛擬助手免費為各種規模的企業提供支持 Gartner指出,到2025年,將AI嵌入其多渠道參與平臺的客戶服務組織的運營效率將提高
  • 新一輪技術革命對中國挑戰大於機遇
    《經濟參考報》:當世界各國都意識到新的技術和科技領域將出現新的變革力量,並且有所行動之時,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也不能置身事外,我國政府也需要對這種新情況和新趨勢以及對未來可能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加以評估和判斷,那麼根據您的研究和判斷,這一輪工業革命對中國來說是機遇大於挑戰還是挑戰大於機遇?將對中國產生哪些影響?
  • 空間大數據:機遇與挑戰並存—新聞—科學網
    他表示,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權威地理信息數據開放給社會和企業,空間大數據將迎來新的機遇。 挖掘空間大數據的價值 「大數據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而幾乎所有的大數據,都需要而且可以與地理信息數據緊密融合。」泰伯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劉玉璋表示,空間大數據是大數據與地理信息數據的融合體。
  • AI算法將新冠病毒轉換成音樂,以研究破解其棘狀蛋白結構
    此音頻3月發布在音樂創作分享平臺SoundCloud,目的是為了協助研究人員進一步了解新冠病毒的結構。新冠病毒去年底首次出現在中國,僅3個多月,就讓全球100萬人被感染。科學家說,隨著時間推移,這種音頻格式可協助開發新藥或找到抵抗病毒作用的抗體。實驗的核心是棘狀蛋白(病毒表面成分,讓病毒外形猶如皇冠),外觀就如「冠狀病毒」(「Corona」拉丁文之意為皇冠)之名。
  • 5年15萬億的新風口下,「超視距傳感器」機遇與挑戰並存
    在這一風口下,為C-V2X帶來了發展機遇,不僅有政策支持,還有巨大的市場空間。但是挑戰也是並存的。  巨大的市場空間  未來,世界將會出現這樣一種場景。白天,無人駕駛的汽車穿梭於城市裡的大街小巷搭載乘客,到了目的地後放下乘客,接著去往下一個地點,周而復始。
  • 海水淡化-機遇與挑戰並存
    與此同時,在我國國家政策和規劃先行的背景下,未來我國的海水淡化市場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我國內地青島、天津、浙江、山東等城市先後發布海水淡化規劃目標,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建設速度加快。但是也面臨著一些技術和管理上的瓶頸,也不乏某些地方政府的行為極不負責任的現象。  在全球面臨缺水的嚴峻形勢下,我國海水淡化發展的重點是什麼呢?
  • 北京大學王立威教授: AI 醫學影像的現狀、機遇與挑戰
    近日,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AI掘金志邀請了北京大學王立威教授,為大家深入講解了《AI醫學影像的現狀、機遇與挑戰》。文字內容只是冰山一角,觀看全程視頻課程,請點擊連結:http://www.mooc.ai/open/course/339王立威教授作為首位獲得AI's 10 to Watch獎的亞洲學者,同時也是LUNA和天池AI醫療大賽冠軍隊導師,從人工智慧研究者的角度出發,為500多位資深醫療人工智慧人士做了120分鐘的深度分享和學員互動問答。
  • 航空貨運業史上最大單一運輸挑戰是運新冠疫苗?別急,挑戰與機遇並存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最新發布的消息稱,向全世界運送疫苗可能成為航空貨運業史上最大單一運輸挑戰。目前,該協會正敦促各國政府開始與行業利益相關者進行仔細規劃,以確保在COVID-19疫苗獲得批准並可以分發時做好充分準備。IATA總幹事兼執行長亞歷山大·德·朱尼亞克表示,安全交付COVID-19疫苗將是本世紀全球航空貨運業的使命。
  • 智能語音助手的原理_預測智能語音助手的未來
    打開APP 智能語音助手的原理_預測智能語音助手的未來 發表於 2019-07-31 10:16:14    語音助手能和人類進行深度交談的背後,離不開自然語言處理(NLP)和自然語言生成(NLG)這兩種基礎技術。
  • 非酒精性脂肪肝基於腸道微生物組的個性化醫療新概念,機遇和挑戰
    然而,建立微生物-宿主相互作用的因果關係仍然是一個挑戰。值得注意的是,橫截面人體研究僅產生相關數據,需要進一步在臨床前模型中進行評估,以確認因果關係。一旦腸道微生物群與NAFLD疾病發病機制之間的因果關係被很好地確立,就會相繼出現一系列不同的潛在治療策略。
  • 科技革命給未來教育的機遇與挑戰
    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蓬勃興起,掀起了一場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系統變革,對未來教育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國擁有獨特的教育制度優勢、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堅實的網絡基礎設施以及成功實施大規模在線教育的實踐經驗,具備搶抓時代機遇的先決條件。中國教科院課題組梳理政策文件和理論文章,分析未來教育發展形勢,並提出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