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化學家、教育家徐光憲、高小霞是中國科學界遐邇聞名的院士伉儷。他們同籍浙江,同班入讀上海交通大學,為科學報國一同留美深造,韓戰爆發後又一同回歸祖國懷抱,任教於北京大學。 燕園五十載,他們執手同行,生活中相濡以沫,工作中相輔相成,獻身教育和科學事業。他們是科學的「赤子」,是北大的「霞光」。2020年是徐光憲先生誕辰100周年,北京大學校史館、檔案館、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合作舉辦了「赤子霞光——徐光憲、高小霞院士伉儷紀念展」,以表對徐光憲、高小霞院士伉儷的緬懷與紀念。
1951年,徐光憲與高小霞佩戴北大校徽遊頤和園
徐光憲父親徐宜況,從浙江法政專門學校法律科畢業後,在紹興從事律師工作。圖為1925年,幼年徐光憲(右二)與父兄的合影
高小霞於1938年高中畢業,於1940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學化學系,父親病逝後,在繼母支持下入學。圖為1938年高小霞(右)與繼母合影
1944年,徐光憲與高小霞共同於上海交通大學化學系畢業。圖為徐光憲(後排左一)、高小霞(後排左五)在上海交大時期與同學們合影
1946年,徐光憲與高小霞在上海結婚
1948年,徐光憲先行赴美留學。1949年,高小霞赴美留學。圖為結婚三周年紀念日當天二人在哥倫比亞大學合影
1951年,徐光憲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後,旋即與夫人高小霞回到祖國,此後一直任教於北京大學。圖為1954年在中關園276號家門前合影
徐光憲提出的稀土分離技術使中國在稀土領域實現了革命性的突破。圖為徐光憲(右二)、高小霞(左二)與北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院士們討論研究生培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