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位於南京市江寧區境內,山體呈方形,孤聳絕立,山頂平坦,故名方山,又因其四角方正,猶如一枚玉印從天而降,又稱「天印山」,在明代,被列入「金陵八景」和「金陵四十景」之一,在清代,又列入了「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天印山是南京地區著名的死火山之一,據地質部門考證,約在距今300萬至1000萬年之間的上新世紀時期,方山發生過兩次火山噴發,巖漿冷卻凝固形成山體,此後數百萬年來就一直沒有再噴發過,所以它現在和湯山一樣,都成了國家地質公園。
天印山以其獨特的火山地貌留下了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從三千年前泰伯奔吳、兩千年前秦始皇鎮金陵王氣,到六朝繁華舊事,方山凝聚了半部金陵文化史,至今,天印山周邊有天印大道、天印湖,另有定林寺、塔、洞玄觀、孫權點將臺等一百多處遺蹟和民俗傳說,與山腳蜿蜒流淌的九曲秦淮一起,組成了集山、水、林、寺為一體的迷人風光帶。
我國著名的山水詩人謝靈運在永初三年(四二二)七月,離開建業赴永嘉太守任,他的鄰裡們相送到方山,於是他寫下了《鄰裡相送至方山》的詩篇。
沿臺階拾級而上,可見一巨大的龍鳳石,此石正面看似龍。
背面看像鳳,當然,像與不像,要靠人們去想像。
沿著山路往上走,就到達了定林寺,定林寺距今已有 1500 多年歷史,屬於金陵名剎、金陵「 48 景」之一。
定林寺歷史悠久,也多災多難,原本就因年代久遠被數度破壞,屢壞屢修,太平天國時更被毀壞殆盡,清光緒年間,由世稱「道明師祖」的僧人向四方化緣重建,規模宏大,而後又被毀了,現在的寺院都是近年來在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重建的。
南宋孝宗乾道時 (1164~1173) , 高僧善鑑重建定林禪寺,同時建定林寺塔,有段時間,寺院被毀,但定林寺裡的這座斜塔卻僥倖保存了下來,這也是目前南京歷史最久的樓閣式硬塔,塔高約 14.50 米,為七級八面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
1982 年,方山定林寺塔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世界著名的斜塔中, 義大利比薩斜塔傾斜度為 4 度,蘇州的虎丘塔傾斜度為 3.5 度,而經過糾正的方山定林寺斜塔斜為 5.3 度, <新華社>2003 年 11 月 5 日稱:定林寺斜塔至今仍堪稱世界第一斜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