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上面的圖片,你是否也被這種帥氣的蜥蜴深深震撼到了?——藍色的眼睛加上粗獷的深灰色「鱗片」,像極了西方傳說中的惡龍!
婆羅無耳蜥(學名:Lanthanotus borneensis,英名:Borneo Earless Monitor)分布於婆羅洲北部的沙撈越,棲息於森林河流和雨林一帶。體長約在40~45cm之間,軀體扁平、附肢很短,體色單一呈深棕色,沿體背至尾部具數條縱向排列的強稜,體側具許多較小的疣鱗。眼小,具可活動眼瞼。
婆羅無耳蜥也稱擬毒蜥、無耳巨蜥,為蛇蜥下目中的一種大型蜥蜴,分布於婆羅洲,為婆羅蜥科中的唯一一種。
雖然名字叫做無耳蜥但是它們仍然可以聽到聲音,只是沒有外耳孔(該種俗稱由此而來)。
對人們來說婆羅無耳蜥是一種非常神秘的蜥蜴,它們晝伏夜出,半水棲半穴居,因此很難被人觀察到,它們擅長遊泳和潛水,還能夠在水下呆很長時間,除了捕食各種小型魚類,也會吃其他爬行類和各種昆蟲。
在野外,婆羅無耳蜥的食性很雜,同巨蜥一樣,爬行類、卵、蠕蟲、魚類都可以成為它們的食物。
同它的近親一樣,它們也是卵生的,每次約產6個卵,幾乎沒有人了解它們的繁殖情況。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們與巨蜥的關係極盡,與巨蜥科同屬蛇蜥下目,並與巨蜥科、毒蜥科、蟒型類及已滅絕的崖蜥科、伸龍科、蒼龍科共同構成巨蜥超科。
雖然它被稱為無耳「巨蜥」,婆羅無耳蜥實際上是擬毒蜥科唯一的典型的現存種,一個有緊密聯繫,但卻不同於巨蜥的分支,介於巨蜥科與毒蜥科之間。
我們都知道毒蜥與巨蜥關係很近,並有許多相像之處:外形、習性、食性、毒腺,繁殖季節雄性間的摔跤甚至比巨蜥激烈。
而介於二者之間的婆羅無耳蜥可能要更近一些,同許多巨蜥一樣,它們有相當數量的皮下成骨,舌頭也可以縮入舌鞘內,這是所有蛇類的共同點,蜥蜴中僅有巨蜥能做到。
它們同巨蜥一樣也有著較長的脖子,造成巨蜥這一特徵的原因為,巨蜥有9塊頸椎骨,而其他蜥蜴類則不超過8塊。
婆羅無耳蜥已被歸入巨蜥科,成為巨蜥科第二個正統的「屬」,即擬毒蜥屬。
Editor:rlyl
站長微信:rlylzt
讓我們多多交流,共同進步^_^
更多精彩內容,可點擊頁尾「閱讀原文」查看歷史消息!
歡迎來到爬蟲愛好者、資深玩家rlyl的小站,這裡每天都有精彩爬蟲資訊更新,還可以隨時垂詢爬蟲品系分類、飼養繁殖、生活習性、疾病治療、環境造景、設備器材等一切問題,rlyl也是從新人過來的,知道新手的不易,保證有問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