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貧困地區往往基礎設施差,就業服務能力弱,想要幫助貧困地區發展產業實現脫貧,僅僅依靠政府力量是不夠的;而即便產業初步建成,倘若缺乏配套的就業、培訓等相關服務,產業發展恐怕也難以為繼。對此,安徽省蒙城縣確立了「政府重點引導,社會廣泛參與,改建擴建為主,新建翻建為輔」的精準就業扶貧項目「政府+」建設模式,積極引入社會投資,在籬笆鎮建設集就業服務、扶貧服務、社保服務、電子服務四大功能於一體的扶貧驛站,全方位提高貧困地區脫貧致富能力。
背景:
2018年,安徽省蒙城縣積極探索精準就業扶貧項目建設路線,根植於當地特色產業,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態勢,合理規劃、認真實踐,最終確立了「政府重點引導,社會廣泛參與,改建擴建為主,新建翻建為輔」的精準就業扶貧項目「政府+」建設模式。「政府+」模式明確了就業扶貧驛站、扶貧車間的功能板塊、佔地面積、標誌標識、崗位設置、定向招聘、技能培訓、社保服務等硬體設施與服務功能,推動驛站建設功能統一化,規格標準化。
做法:
社會投資建設的就業扶貧驛站採取政府支持、企業自建、市場運作的建管方式,構建政府把控、農企共贏的體系,滿足貧困勞動者就業意願的同時解決企業用工需求。
籬笆鎮就業扶貧驛站於2018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建築面積680平方米,具備較完善的道路、供水、供電、消防、通訊、網絡、綠化及必要的生活服務等基礎設施。驛站建設採取政府支持、企業自建、市場運作的方式,由亳州海龍菊花有限公司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運營模式、用工方式和薪酬標準,全權由企業經營管理、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該企業依託「自建生產基地、自有加工中心、自主經營終端」的全產業鏈模式,主動搭建產業精準扶貧平臺。
該驛站圍繞就業服務、扶貧服務、社保服務、電子服務四大功能,重點打造公共就業服務中心、電商服務中心、扶貧就業技能培訓中心、一村一品展示廳等板塊。公共就業服務中心重點為當地貧困勞動者提供崗位信息,職業技能培訓,了解創業政策,知曉崗位信息,城居參保繳費,職工保險自助查詢,扶貧驛站功能進一步延伸,極大地方便了廣大群眾。扶貧就業技能培訓中心重點針對貧困勞動者自身特點,開展各種技能脫貧培訓,實現就地就近就業,達到脫貧致富與勞動就業雙豐收。電商服務中心重點通過網絡平臺,讓農民足不出戶以「零成本」即可將農產品銷售出去。一村一品展示廳重點為宣傳推介優質農產品搭建一個展銷平臺,擴大我鎮農產品社會影響,提高知名度,增強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
成效:
「政府+」模式確立以來,籬笆鎮共籌建就業扶貧驛站39個,目前已建成20個,其中政府投資建設3個,社會投資建設17個,化解了大批無法轉移就業的農村富餘勞動力。
籬笆鎮通過扶貧驛站帶動貧困戶就業增收已形成一定的規模成效。亳州海龍菊花有限公司通過土地流轉擁有1100畝菊花茶種植基地和3000平米的加工中心,是勞動密集型的手工加工企業,用工需求大,工作時間地點靈活,解決了200多名勞動力就業。今年以來,共吸納44戶貧困戶就地就業,讓他們學會一種技能,帶富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