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我強制自己每天寫 5-10 篇 300 字以上的文章, 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自己腦子裡寫的沒東西了,打開電腦不知道要寫什麼了,這就是輸出倒逼輸入,我必須要去看書,必須要去複習,必須要去自測把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這樣腦袋裡才有東西可以寫,不然腦袋空空,當然寫不出什麼鳥來
我一開始並沒有理解這句話,但是你在輸出時也可能只是短時記憶的輸出,並沒有存在大腦裡,所以你要區分清楚,比如我今天閱讀了一本書,腦子當然 記得,於是我就輸出在公號了,如果你沒有做筆記,過幾個月再去回想你還是啥也記不起來
而學習 os 就是讓你搭建自己的體系的,就像一棵樹,樹由樹幹,樹枝,樹葉組成,是一個網絡狀態的結構,同樣有知識體系的人也是遵循的這個原理的,
樹葉本質就是概念,比如相機,有光圈,快門,iso,直方圖,這一個個小概念也是小樹葉組成這個系統,組成這棵樹,我們學習的本質就是掌握概念,概念與概念之間結合起來形成樹杈,也就是思維模型,
比如修圖流程,本質就是一個概念順序之前的組合,先調整整體再調整局部,先曝光,後色彩,
而樹幹則是第一性原理,就是底層原理,經濟學有經濟學原理,複利效應,物理學有物理學原理,牛頓三大定理等,樹葉樹杈的行為要符合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則可以理解為原則底線
當我們打算進入一個領域或者時就要問自己核心概念,原理,是什麼,個個擊破,去做主題研究,去拜訪名師,
讚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