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本關於人類未來預測的出版讀物,引起了世界的轟動。那就是尤瓦爾·赫拉利所著的——《未來簡史》。
尤瓦爾在書中所闡述的關於人類永生的理論和算法,立刻受到了世界範圍內激烈的討論。他表示,人類將在2100年,通過電腦和大腦相結合的方法,獲得永生。
言論一出,竟受到了外界無盡地嘲諷,被說成是無稽之談和天方夜譚的完美組合。《經濟學人》雜誌這樣評論:「一部膚淺,華而不實的作品。」甚至有人說,爭取活到2100年,看尤瓦爾打臉。
而讓他們感到幸運的是,看打臉的願望不用等到2100年,上周就實現了…
上周,在杜拜舉行的WGS(World Government Summit 世界政府首腦會議)上,一個世界性的人類計劃讓嘲諷者看得目瞪口呆。這次,尤瓦爾確實被打臉了,但卻是因為人類永生計劃被提前至2050年!
早在2015年,谷歌風投公司(Google Ventures)執行長Bill Maris先生就曾說,「如果今天你問我,人類是否能活到500歲,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同年,2015年,中國科學博主劉進平先生也說:「21世紀最大的事件,就是人類獲得永生,並且,第一個永生的人類,已經誕生。」當年,這些言論被人譏諷和嘲笑,當年同樣被嘲笑的,還有AI人工智慧和SpaceX火箭。
面對這些否定的聲音,一名未來學家握緊了拳頭。他看著身後一直在運轉的科研機器和手中正在進展的試驗報告,轉頭又鑽進了他的試驗室中…他的名字叫:Ian Pearson
2018年2月,杜拜世界政府首腦峰會,一個名為HIBA(Hybrid Intelligence Biometric Avatar)的報告引爆全場!在雷動的掌聲和四散聚焦的聚光燈下,Ian Pearson向臺下深深鞠躬,並說:「HIBA,將在2050年實現!」
Dailymail:你可以永生嗎?人工智慧和基因工程,在2050年可以讓你永生!只聽過HBA品牌的服裝啊,HIBA是什麼?又一個品牌嗎?各位觀眾,HIBA了解一下:HIBA全稱為Hybrid Intelligence Biometric Avatar,又稱混合智能生物。至於為何取名為阿凡達…大概是受科幻電影影響吧。
那麼這個計劃為何可以達到炸場的效果呢?我們慢慢道來…
首先,人類為何會死亡呢?或者說,若想讓人類實現永生,最大的阻礙是什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弄清楚人體各個系統細胞的遺傳機制。人類的壽命最大限度受制於自身細胞的分裂代數,要想永生,就得解放細胞分裂代數,使細胞不斷分裂下去。但是,目前這項研究結果卻是有限的。
接下來,為了得到永生,就得完全了解人體體系,有針對性的延長壽命。這就需要進行各個系統細胞的繁殖機制分析,找到影響壽命的遺傳因子,改變這些因子,從而改變細胞的繁殖機制。同時還需考慮到代謝等問題,這種基因工程技術,目前來說相對較為宏觀…
而HIBA研究成果,正是用來解決上述問題的。這項研究將在2050年正式迎來成果,並且,70後,將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針對這些問題,Pearson先生說,這些困難看起來,都是身體上的困難。可是又有誰規定,永生就一定是身體上的永生呢?
Pearson在HIBA中提到,人類想要永生,有三種實現的方法…更新你的身體部位Pearson說,在2030年左右弄清楚人體各個系統的細胞詳細結構,並可以通過生物技術和藥物來控制細胞年齡,並恢復細胞活力。控制了細胞,就是控制了壽命。
他說:「如果讓一個95歲的人永生,他一定不願意,但如果把年齡設定在30歲,那就不一定了。」同時,在器官移植方面,利用現有的3D列印技術,在2030年左右,可以使人類器官捐獻者變得多餘。我們可以自己創造出適合自己的器官,沒有排斥,不需要捐獻,來替換自己衰老的器官。
這就有人要說了,這個問題已經被研究很久很久了,基因工程要跨越如此大的一個障礙,短時間內絕對不可能啊!
然而,Pearson帶來的可不止這一種研究,重量及研究還沒有登場呢…
生活在機器人軀體中我們都知道,大腦是控制整個身體乃至生命的中樞。在一開場,Pearson就說道:「心智基本上是在雲端,並且能夠使用任何你想居住在現實世界中的機器人。」這個理論一經提出,臺下一片譁然…
什麼?這個意思不就是,將人的意識上傳到雲端,再下載到機器人中嗎?不就是人工智慧大腦,變成人類的活體大腦嗎?是的。
Pearson研究表明,在50年的時間裡,我們也許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租用一個機器人,就像租車一樣。我們可以將我們的意識上傳到機器人電腦中,即使原始的身體死亡,我們仍然可以將數字思維儲存在計算機上,並帶著詩和遠方,繼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有一天你的身體死了,也許你被巴士撞了或嚴重的疾病擊中,但這並不重要,因為你的頭腦仍然在那裡。」因為到那時,我們已經告別了自己有機的身體,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機器人的身體。這樣狹義的永生,雖然有些反自然,但聽上去還不錯啊…那麼介時,這項技術究竟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呢?
Pearson笑了一下,將一片研究藍圖展現在了人們面前…
生活在一個虛擬世界你可曾想像過這樣一個世界:我們的思維和意識都儲存在一個巨大的世界網絡當中。
我們不需要有機的軀幹,也不需要機器人的身體,我們就像是遊戲中的一個角色,利用電腦和智能網絡,生活在《黑客帝國》一般的世界裡…
是的,在2050年,這項技術將徹底開放,面對全世界的人類…Pearson表示,在2050年,我們的思維將呈現在線模式,我們可以快樂的生活在計算機模擬中…
你可以把大部分時間花在虛擬世界上,當然也可以在任何計算機上的任何地方進行。「你可以在網上想像出儘可能多的樂趣。」幸運的是,澳大利亞的雪梨歌劇院,就是眾多虛擬世界點之一。
你可以把你的思想連接到數以百萬計的其他頭腦,並擁有無限的智慧,同時出現在多個地方。這樣一來,我們就完全突破了軀體的束縛,告別了語言,告別了交流,完全生活在只靠意識就可以傳遞思想的虛擬世界中。
成本可控,70後將成為第一批永生者理想都說完了,該談錢了…Pearson說,70後將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那麼這麼大一個工程技術,是一般人可以體驗的嗎?
隨著科技和時代的發展,Pearson給出的答案是,可以。Pearson將這個計劃的發展與實施分成了兩個「10年」。他的計劃是,在試驗徹底開放後,用20年時間,將這項技術普及全人類。
在2050年只有富人和名人能夠實現永生。而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大多數人大概能夠在2060年代實現永生。只有那些2060年時年齡在90歲以下的人才有機會,也就是那些出生在1970年以後的人。
到了2070年,一些相對貧困的國家或地區人口,也將可以使用該技術。就是說,現在年齡在50歲以下的人有很大的機會獲得永生,而且年齡在40歲以下的人幾乎肯定能夠實現永生。
他補充道:在10年、15年或者20年之後,獲得永生的成本將從數百萬下降到數百英鎊。它也有可能成為英國國民健康保健內容的一部分。人們或許不一定非要一個機器人身體存活,他們或許能夠生活在一種計算機模擬中,並且將你的意識與數百萬人相連,從而獲得超級智力。
我的天,這不就是「秀才不出門,卻知天下事」嗎?!坐在家中就可以遊遍全世界啊!
技術面臨的挑戰Pearson提出的願景,實際上,是可行的。目前,谷歌等大型公司都在共同奮力研究,因為目前所存在的,只是技術問題,而技術問題,都終將得到解決。因為,只要是技術問題,就會有技術上的解決方案。
但是,這項技術所存在的社會問題,也隨之而來…首先,永生者將會成為歷史上最焦慮的一群人。《未來簡史》中說道,他們只是達到長生,而不是真正不死。他們不像我們這些凡人終有一死,他們的生命不會有到期日。他們會喪失人生中多種樂趣,他們不再為冒險而激動,不再為奇蹟而感到幸運,他們得到了生命,卻喪失了生命的意義。
另一方面,家庭結構、婚姻和親子關係就將大為改觀。想像一下,一段婚姻需要持續110年,這是一個怎樣的概念?
現在多次結婚的情形可能會日益普遍,像是如果一個女人在40多歲生了兩個孩子,等到她120歲,養孩子已經像是個遙遠的記憶,只算得上是長長人生中一個小小的插曲。在這種情況下,很難說究竟會發展出怎樣的親子關係。
所以,技術的提出與解決,可能只是永生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問題,可能出現在社會、政治以及人性之上,而這些問題,可不是幾十年可以解決的…
在這場對死亡的戰爭中,如果科學上出現顯著進展,真正的戰場就會從實驗室轉移到國會、法院和街頭。而如果科學的努力宣告獲勝,就會引發激烈的政治衝突。過往歷史上所有的戰爭和衝突,很可能規模都將遠遠不及接下來的這場爭鬥:爭奪永恆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