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PR是Google誕生以來最具知名度的概念,以至於很多人認為Google PR的意義更多在於公關炒作,而不是排名算法。2016年4月,Google取消了工具條輸出PR值的顯示,站長們再也看不到最新的PR值了,也有很多SEO認為Google完全取消了PageRank算法。現在的Google排名算法中還有PageRank嗎?眾說紛紜。
Google從2006年就不再使用PageRank了
前天,一位自稱的前 Google軟體工程師在Hacker News的一個討論Google替代品的帖子中透露,Google早在2006年就不再使用Google PR了:
The comments here that PageRank is Google’s secret sauce also aren’t really true – Google hasn’t used PageRank since 2006. The ones about the search & clickthrough data being important are closer…
翻譯過來的意思是:
評論裡說PageRank是Google秘方的說法並不正確 — 從2006年Google就不再用 PageRank了。關於搜索和點擊率數據很重要的說法還比較靠譜……
說得很明確,Google算法早就不再使用PageRank了。
這是真的嗎?
為了驗證這位前Google員工身份,SEO們已經做了人肉分析,結論是大概率是真的。這位員工名字是Jonathan Tang,Twitter帳號在此,2009年至2014年在Google工作,他的Hacker News帳號是2007年註冊的,不大可能用這麼老的帳號來胡扯或造謠。
而且,這些年Google與SEO行業的官方溝通人JohnMu在Twitter上評論此事時並沒有否認,只是說:
SEO們應該知道,20年來Google工程師不可能沒有對搜索做出修改。
所以,雖然沒有官方認證,但應該是真的。其實,Matt Cutts等人很早以前也表示過,Google算法肯定還是考慮連結的,而且連結依然是最重要的排名因素,PageRank以及Google排名的基本原理沒有變化,但不可能這麼多年原樣不動地用PageRank的原始版本,肯定是修改過的了。
JohnMu去年也直接評論過PageRank的使用情況,表示現在的Google算法不可能還是一比一地原樣用PageRank的最初公式。
那麼2006年以後工具條顯示的PR是什麼鬼?
前面提到,Google是從2016年取消工具條顯示PR的,如果2006年就不再用PR了,那麼2006年到2016年工具條上顯示的PageRank是什麼東西?
而且Google的另一位發言人Gary Illyes在2017年還發推明確說:「你們不知道嗎,Google在18年後依然在排名算法中使用PageRank(還有幾百個其它信號)。」
所以到底是在用還是不用了?
Jonathan Tang後續又解釋了一下:
他們2006年用另一個算法取代了PR,那個算法給出的結果大致和PR相似,但計算速度快得多。工具條顯示的宣稱是PR的數值就是這個替代算法的結果。這個替代算法的名字都和PageRank相似,所以Google這麼宣稱,在技術上也不能說是錯的。
所以,從2006年開始,Google算法中使用的、工具條所顯示的,都不是原始PageRank計算公式的結果,而是一個結果類似、名稱類似、計算速度快得多的算法。
我們姑且稱之為Google新PageRank吧。
那麼這個Google新PR的計算原理是什麼?Jonathan Tang沒說,連真實名稱也沒說,大家只能猜測了。
疑似Google新PageRank專利
Jonathan Tang的帖子後面,專門研究Google專利的大神Bill Slawski發了個回覆:
Google的新版本PageRank專利2006年通過。巧合?
Bill Slawski去年發帖詳細介紹過這個新版本PageRank專利,這兩天又仔細讀了一下專利原文和Bill Slawski的帖子,這裡介紹一下大意。
專利名稱是Producing a ranking for pages using distances in a web-link graph – 基於連結距離的頁面級別計算。
簡單說,新PageRank不再計算導入連結的總數,而是計算這個頁面與種子頁面之間的距離,距離越近,頁面質量越高,頁面級別、新PageRank越高。這個思路和Yahoo!的TrustRank是極為相近的,基本假設都是:好網站不會連結向壞網站,但會連結向其它好網站。
種子頁面、連結長度、連結距離
這個專利涉及幾個概念。種子頁面(Seed Pages)、連結長度(Link Length)、連結距離(Link Distance)。
種子頁面(Seed Pages)
如上面的簡單網絡連結圖所示,Google選出一部分頁面作為種子頁面,如圖中上半部分的頁面106、108、110,下半部分的都是種子頁面集之外的、需要計算新PR值的。
關於種子頁面的幾個要點:
種子頁面顯然是高質量的頁面,專利裡舉的例子是Google目錄(其實就是已經死了的開放目錄)和紐約時報。種子頁面需要與其它非種子頁面有很好的連通性,有比較多的導出連結指向其它高質量頁面。種子頁面需要穩定可靠,有多樣性,大範圍覆蓋各類主題。連結長度(Link Length)
種子和非種子之間有的離得近,有的離得遠。如種子頁面106通過連結132直接連向非種子頁面112,非種子頁面118則沒有種子頁面直接連向它,要通過兩層連結。
連結距離並不是簡單地數連結層數。每個連結Google會計算一個連結長度,連結長度取決於連結本身的特徵和連結所在頁面的特徵,比如頁面上有多少連結,連結的位置,連結文字所用字體等等。
所以,同樣是一個連結,連結長度是不一樣的:
頁面導出連結越多,連結長度越長。這和原始PageRank思路是一樣的,導出連結越多,每個連結分到的權重越少。連結所在位置越重要,比如正文中,正文靠前部分,連結長度越短。連結錨文字字號越大,或者在H1中,可能連結長度越短。我記得Matt Cutts很久以前在談到PageRank可能的修正時提到過,正文中的連結和頁腳的連結被用戶點擊到的概率顯然差距很大,所以不同位置的連結獲得的PR和權重應該是不一樣的。這種說法很符合這個專利的意思。
連結距離(Link Distance)
連結距離就是頁面與種子頁面集合之間的最短連結長度之和。種子頁面和非種子頁面之間通常不止一條連結通路,如示意圖中,頁面118可以通過連結132、136從種子頁面106到達,也可以通過連結134、142、140到達,還可以通過連結134、140到達,還可以通過其它連結從其它種子頁面到達,所有這些從種子集到頁面的連結通路中,連結長度之和最短的那個被定義為連結距離。
如果一個頁面無法從任何種子頁面出發訪問到,也就是種子頁面集合到這個頁面完全沒有連結通路,那麼連結距離是無限大。
然後Google算法根據連結距離計算出一個頁面的排名能力分數,也就是新PR值,最後的排名算法中,這個新PR值作為排名因素之一。也就是說,連結距離越短,離種子越近,Google認為頁面越重要,排名能力越高。
連結距離的計算不需要迭代,所以比原版PageRank的計算要快得多,而在代表頁面重要性上,我相信Google做過對比,準確性差不多,所以就用來代替原來的PR了。
簡化連結網絡圖(Reduced Link-Graph)
專利最後面提到了另一個概念:簡化連結網絡圖(Reduced Link-Graph),不過沒有再說明這個概念有什麼用,用一個段落說了簡化連結網絡圖這個概念後專利就結束了。不過簡化連結網絡圖有可能和連結質量判斷、Penguin算法更新等相關。
在前面示意圖中,所有頁面之間的所有連結組成一個完整的連結網絡圖,其中只由最短連結距離通路組成的連結被稱為簡化連結網絡圖,也就是用來計算新PR值的那些連結。顯然,簡化連結網絡圖是完整連結網絡的一個子集,不過每個頁面的連結距離都已經保留在簡化連結網絡圖中了,去掉的那些連結對頁面連結距離和新PR值沒有影響。在簡化連結網絡圖中,每個頁面獲得的連結權重來源都是可以回溯到最近的種子頁面的。
如果一個頁面從種子集合完全沒有連結通路可以到達,也就是前面說的連結距離為無限大,這個頁面將被排除在簡化連結網絡圖之外。如果一個頁面得到的連結都來自簡化連結網絡之外,雖然連結總數可能很大,但其連結距離依然是無限大。
換句話說,在簡化連結網絡之外的連結是被忽略掉的,無論有多少連結。聯想到Penguin 4.0算法更新,其中一個特徵就是,垃圾連結是被忽略掉的,不被計入連結的流動中,這和基於連結距離的頁面級別非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