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生於英格蘭的謝羅便臣1987年進入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在那裡,她工作長達11年。1998年,她在香港創辦了亞洲動物基金(AFF),投身於亞洲地區的動物保護。
謝羅便臣(Jill Robinson)女士的身體微微前傾,聆聽著每一個提問。她目光專注,雙手相握,每當接收到《中國慈善家》記者的問題後,她的語言便攜著一股飽滿、磁性的力量奔湧而出,帶著強烈的感染力。
很少有人像她這般對動物保護懷有如此巨大的熱忱。出生於英格蘭的謝羅便臣1987年進入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在那裡,她工作長達11年。1998年,她在香港創辦了亞洲動物基金(AFF),投身於亞洲地區的動物保護。
這份熱忱,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感同身受。母親在她很小的時候離世,謝羅便臣記得,「父親非常難過。」後來,她養過一隻貓,但不幸,這隻貓被人偷了去做活體檢測。「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她回憶,「當我們的貓又被偷走時,父親再次陷入了低落的情緒當中,我感覺他很久都沒有走出這個陰影。」
母親死於敗血症。謝羅便臣一直記得父親所說的關於母親的兩句話:一句是,她是世界上最棒的女人。另一句是,當她去世的時候,病痛令她非常痛苦。
1993年,謝羅便臣在廣州一家養熊場遊覽時,無意中看到了那些被籠子束縛著、膽汁汩汩外流的亞洲黑熊(因為胸前有道金黃色新月形,也稱作月熊)。「看到它們遭受敗血症帶來的痛苦,我想起了關於媽媽的一切。」她深刻地記得,其中一隻黑熊痛苦地把爪子搭在她的肩上,謝羅便臣一回頭,本能地握住了它的熊掌。
那一刻,她找到了自己的使命。
「我是一頭黑熊,關在只能站立的鐵籠子裡。我的腹側被人剜出深洞,插著抽取膽汁的管道,每天兩次,天天如此,已經十六年了。我的爸爸不堪折磨,用熊掌挖腹自殺。從此人們就給我穿上箍緊的鐵衣,我連自殺也不可能。我傷口潰爛,肝膽劇痛;我拍打鐵牢拍爛了前掌,長期站立站斷了後腿。我是一隻天天哭號的黑熊。」著名作家楊志軍曾在微博上這樣描述黑熊被活體取膽的慘狀。
上世紀80年代,朝鮮人發明了活熊取膽的方法。在中國,活取熊膽行業已經存在了30年。這是個「合法卻難稱人道」的買賣,目前,生活在山林中的野生黑熊僅剩1萬餘只。
作為一個外國人,在中國開展黑熊救助並不容易,謝羅便臣一直在尋找跟中國政府達成更有效合作的方式。2000年7月,亞洲動物基金與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四川省林業廳籤訂了一項歷史性的協議——釋放生活在條件惡劣的成都養熊場中的黑熊,由亞洲動物基金對養熊場進行經濟補償,並在成都建立黑熊救護中心。這一協議,是中國政府與國外動物權益保護組織達成的第一個協議。
「我們有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場所,可以告訴公眾活熊取膽背後的真相,以及對於月熊而言,取膽給它們帶來的痛苦。」謝羅便臣說。
另一方面,謝羅便臣也在尋求能幫政府解決問題的方式,甚至介入醫藥領域,尋求熊膽的替代品。2012年,亞洲動物基金聯合多家機構、媒體成功抵制了活熊取膽醫藥企業歸真堂上市。
同時,她也希望能通過中國民眾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來宣傳月熊保護,比如善用名人明星的影響力。在香港的一次演講中,謝羅便臣認識了莫文蔚的母親,在深入交流後,她感到莫文蔚的價值觀和動物保護理念與亞洲動物基金非常相符。不久,莫文蔚就成為亞洲動物基金的愛心大使,並且在救護中心認養了一隻叫「寶貝」的月熊。
謝羅便臣也曾邀請籃球明星姚明來黑熊救護中心參觀。她的合作夥伴曾認為這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勸她不要浪費時間。2012年2月18日,姚明專程來到了黑熊救護中心,看望了從養熊場中被解救的月熊,並呼籲人們關愛月熊。
創辦亞洲動物基金以來,17年間,謝羅便臣在中國和越南一共拯救了500多隻月熊。
這500多隻月熊裡,奧立弗是她投入感情最深的一隻。奧立弗是山東省最後一家養熊場裡的10隻黑熊中的一隻,年老體弱,患有重病。謝羅便臣說服這家瀕臨倒閉的養熊場的場主,把包括奧立弗在內的月熊轉交給自己看護和照顧。從山東到四川,他們開了三天三夜的車,中途在高速路上遭遇了交通堵塞,奧立弗病情開始加重。
危急之中,救熊團隊獲得了當地交警和群眾的援手。警車幫忙開道,把奧立弗送進了附近的一家醫院,到達醫院時,醫生和護士早已準備就緒。四個小時的手術後,奧立弗活了下來,並且在養護中心度過了人生最後幾年「有尊嚴」、愜意的老年時光。儘管它最後仍然死於癌症—醫生從它的體內取出了一百多個大大小小的瘤子,這是活體取膽給它造成的痛苦。
曾有一隻被拯救的名叫安德魯的月熊,當它第一次在救護中心走出籠子時,飼養員發現它不斷仰頭,上舉前肢,後來才明白,這是所有的熊在剛出鐵籠時的共同反應,它們是在試探身上、頭上怎麼沒有鐵條壓迫了。
邁出第一步時,安德魯猶豫了很久,右前掌剛觸到水泥地,瞬間像觸電一樣彈回,然後驚恐地縮回籠子裡,不停搖頭,直到20分鐘後才敢進行第二次嘗試。數小時後,它終於像醉漢一樣完成了它的第一次行走。而更多被拯救的月熊要反覆無數次,才能跌跌撞撞走出籠子。
拯救月熊的工作,讓謝羅便臣從月熊身上也學到了很多。「它們主要是幫助我們治癒心靈,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人。雖然很多月熊的身體和心靈遭受很多痛苦,甚至在慢慢死去,但是它們對人還是非常寬容。」
謝羅便臣信奉的使命宗旨是「尊重生命,終止虐待」。她希望亞洲動物基金的最終目標是,任何一個物種都不再遭受虐待。為了宣揚這一理念,她一直都是一個素食主義者,近兩年來,她甚至成為一個嚴格的素食主義者,包括牛奶、雞蛋都不吃。她曾看過許多關於動物的紀錄片,為了擠牛奶,讓母牛懷孕,生下小牛後再讓母牛和小牛分開。「這是很殘忍的做法,所以我不想傷害它們,或者促進這個行業的發展。」謝羅便臣對《中國慈善家》說。
這一點和她的朋友、聯合國和平使者珍·古道爾不謀而合。珍曾在接受《中國慈善家》採訪時,耐心闡述了七條她不吃肉的理由,聽完她的闡述之後,包括大自然保護協會亞太區首席代表張醒生在內的多人,紛紛換掉了自己的菜單。
珍·古道爾一年有三百多天時間在全球各地演講,呼籲保護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在亞洲動物基金的四川農場黑熊救護中心,珍·古道爾也認養了一隻月熊。
珍·古道爾也深諳改變人們的理念不可能一蹴而就,她常常展示出充分的耐心,哪怕從生活的一點細節著手。謝羅便臣每次刷牙的時候,都會想到珍,因為她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訴謝羅便臣,刷牙的時候一定要把水龍頭關掉,「因為會浪費許多水資源。」
謝羅便臣曾被父親評價為一個意志力非常堅定的人,「如果有人說我做不了那件事,我一定會找一個辦法把事情做好。」在十幾年的老朋友珀瑞斯眼中,謝羅便臣在對待她認準的事情上,「有時候甚至有一點固執,簡直要把人逼瘋。」謝羅便臣把這理解為做事的專注度。她的目標非常明確,在採訪時,她向記者展示了自己右肩胛上的刺青—漢字「月熊」,「幫助月熊是我和世界產生連接的一種方式」,她的一生都將為之奮鬥。
歡迎收聽騰訊公益影像周刊「存在」官方微信:
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或在微信上搜索「存在」(英文ID:txgong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