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再生利用潛力巨大,但行業標準的缺失,使其蓬勃發展受到了阻礙
中國日新月異的迅猛發展,一邊是對資源的巨大渴求,另一邊是產生了大量垃圾,從這一緊張的矛盾中,上海新格有色金屬有限公司卻發現了巨大的商機。
上海新格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再生鋁生產商。來自世界各地的廢舊鋁、汽車切片被分揀之後,裝入貨櫃跨越迢迢重洋,來到上海寶山區的新格工廠,在這裡加工成鋁合金,重新進入汽車生產工廠。與此同時,在倫敦期貨交易市場上,這些鋁合金產品作為交易產品之一,被世界各地商家買賣,上海新格則通過買賣合約,鎖定售價,從而在波動的國際市場上獲取收益。
上海新格的商業模式,展示了有色金屬再生利用的商業魅力。隨著資源價格不斷上升,而有色金屬礦藏的儲量有限,廢舊的有色金屬成為一個巨大的礦藏資源,有眼光的企業開始在其中挖掘商機。
上海新格的董事長黃耀濱說,「使用再生鋁是必然的趨勢。」早在1992年開始,新格就瞄準了這個市場。去年,新格將漳州燦坤實業有限公司的鋁熔煉廠收購,使其集團產能達到了60萬噸/年,進一步鞏固了其亞洲再生鋁生產企業的領先地位。
目前,新格上海工廠產能為30萬噸,漳州新格的產能為20萬噸,臺灣新格的產能為10萬噸。
「我們目前正策劃在中國西部最大的鋁工業之都——重慶,建一家新工廠。這裡的市場,每年大約要消耗40—50萬噸的鋁合金錠」,黃耀濱說。
新格模式
很難想像,在這家以重新生產廢舊鋁的工廠裡,會是一派「花園工廠」的景象。
黃耀濱在接受《中國投資》採訪時表示,新格在環保方面是全球領先的,通過自己研發的除塵器,粉塵的排放是國家標準的1/20,所有的水都是再利用的,固體廢物通過與上海交通大學的合作項目,加工生產成了耐火材料。廢氣經過二次燃燒,杜絕二英的產生,最終達到無害化。
這顛覆了一般人想像中再生金屬行業會造成「二次汙染」的印象。事實上,類似的金屬再生企業,不但變廢為寶,還通過各種環保措施消除了汙染。
目前,鋁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礦產的電解鋁,這不僅耗費大量能源,還使環境汙染嚴重。另外一個來源是回收利用報廢的鋁製品。
黃耀濱告訴記者,現在,新格已經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全球採購網絡。這些廢舊鋁經過生產,變成了鋁合金錠,用於汽車和壓鑄行業,如汽車的發動機外殼,缸蓋等。這類鋁合金的含矽量要求10%左右,非常適合選用再生鋁生產。
利用廢舊鋁生產鋁合金,不僅便宜,無汙染,有時還會比利用原生鋁生產的鋁合金更加優質。
「過去,產品主要出口,前期曾達到80%,現在情況不同了,內銷量已超過了外銷」,黃耀濱說。
在新格,大多數原料來自於國外進口。黃介紹說,再生鋁行業在國外已經發展了100多年,從回收點到料場有一系列規範的環節。在料場,會根據可回收利用的性能分為多個品種進行集中,比如門窗料、易拉罐就屬於不同的類別。這種分揀好的廢料就成為再生廠商的原料。
隨著各國對有色金屬循環利用的日益重視,很多國家開始限制這些物品的出口。對於這些企業來說,就要和各國的廠商競爭這些「戰略資源」,價格也隨之攀升。
為了得到這些廢料,中國企業會以較高於國外的收購價來進口這些舊金屬。但是這不會影響到已經擁有成熟模式的再生金屬製造商。多年經營的收購網絡及較為穩定的供應貨源,價格也不會貴得離譜,更重要的是,中國的人工成本和市場需求因素不會令成本太高。
「我們的製造成本遠低於國外,所以總體成本還是會降下來。另外,有些混合金屬廢料在國外處理的成本很高,而放在國內則會大幅下降。因此很多國外廠商會放棄這類廢料。我們會進口這部分廢料」,黃耀濱說。據介紹,由於這類混合金屬無法通過機器分揀,必須要人工分揀,同樣的工作在國外需要100美元的成本,而中國只需要15美元。
在新格處理的廢舊鋁不僅來自國外,還有部分來自中國的幾個大的交易市場集中採購,如山東的臨沂,河南的長葛等廢料市場。
過去,中國曾經有一個完整的廢舊物資回收體系,如供銷社、物資回收公司等,但上世紀80年代以後大部分癱瘓了。現在多數是小企業在做這些回收的生意,不可避免出現了很多問題。
比如回收的來源和去向都不明確,稅務部門很難監督,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價格上都無法統計,且多是現金交易,甚至不開具發票,因此規範的再生產企業不願從這些小企業中收購廢料,這也是為什么「進口廢料」成為首選。正如黃耀濱所說,「我們希望建立穩定的、大量交易的平臺,但是當前國內遠遠不能滿足需求。而國際的回收體系比較健全。當然我們也在布局國內的回收網絡。」
他還表示,目前我國的汽車產業發展迅速,進入了大量耗費鋁的時期,但是沒有進入大量回收鋁的時期,相信幾年後會發展起來。
潛力巨大
再生有色金屬產業不僅存在於鋁業,銅、鉛、鋅等都已延伸出一條再生鏈。而近來,財政部等又再次調高了鉛鋅銅等有色金屬的資源稅,再生有色金屬已成為一個更有利的方向。
中國有色金屬協會再生金屬分會會長李士龍介紹,在美國日本等國家,廢物再生率高達90%,而我國才18%左右。這裡面有巨大的空間。
而有色金屬作為稀缺資源,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需求日益旺盛,以銅為例,許多日用品如空調冰箱等,用銅量非常大,因為銅製品質量好,硬度高,所以是工業中的重要資源。中國去年的工業用銅495萬噸,可自產的才66萬噸,缺口都要進口。
「有眼光的企業都會對再生銅感興趣」,李士龍介紹。黃耀濱也表示,雖然最初吸引資本進入這個行業的因素是勞動力的廉價,但是現在則主要是因為市場大。目前看來潛力非常大,未來10年都是非常有潛力的。
此外,再生金屬也是國家提倡的循環經濟的一部分。「我國的銅礦是4.8%的含銅量,屬於貧礦。甚至1%和0.8%的礦都要開採。而開採銅礦90%的廢料,造成礦區泥土流失,嚴重汙染。很多的地方和企業已經認識到,與其開礦,不如發展再生金屬。這才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礦產資源是有限的。每年的GDP增加都要耗費大量能源和資源,非常划不來」,李士龍說。
近年來,國家對再生金屬產業十分重視,出臺了一系列法規法律和文件政策,鼓勵再生利用項目。
2006年國務院頒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進廢紙、廢舊金屬、廢舊輪胎和廢棄電子產品等回收利用」,「推動鋼鐵、有色、煤炭、電力、化工、建材、製糖等行業實施循環經濟改造,形成一批循環經濟示範企業」,「建設若干30萬噸以上的再生銅、再生鋁、再生鉛示範企業」。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趙家榮司長此前曾明確表示,中國再生有色金屬行業發展循環經濟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再生有色金屬必須加大發展力度,並提出了「抓好三個一批」的重點工作,即抓一批重大技術,抓一批重大項目,抓一批重點企業和園區,列入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
中國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非常關注和支持再生金屬行業的發展,業內預計,到「十一五」末,中國的再生有色金屬產量會達到有色金屬的40%。國內再生金屬行業的投資速度加快,原先對其不重視的大企業也開始紛紛涉足。
摩拳擦掌
包括中國鋁業、江西銅業、雲南銅業、安徽華鑫等在內的大企業都看到了再生金屬的市場空間,積極參與投資再生金屬項目。
據悉,目前在建的中鋁青島再生鋁合金項目將於2007年10月建成。該項目規劃總產能20萬噸,引進了國際上最先進的廢鋁再生工藝技術,總體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鋁公司計劃在今後5年內初步建成廢鋁回收體系,並使再生鋁產量達到公司鋁總產量的10%。
今年2月,廣鋼集團廣州金邦有色合金有限公司15萬噸再生鋁合金項目開工啟動。四川眉山鋁產業集中發展區管委會和四川益德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於今年1月籤訂了10萬噸/年再生鋁合作項目協議。此外,浙江永康力士達鋁業公司、寧波華宇鋁業公司、博遠有色金屬公司和北京眾茂金屬公司等也正在擴建、籌建有關項目。
據發改委的報告顯示,預計今年全國再生鋁將新增產能43萬噸。而2006年再生鋁總產能提升了30萬噸。
再生銅領域,不僅雲南銅業(集團)有限公司和江西銅業集團公司都在廣東清遠建設了10萬噸的再生銅項目,寧波金田公司也計劃把再生銅產量由目前的40萬噸提高到70萬噸;山東金升集團擬在「十一五」期間把再生銅產量提高到40萬噸;山東方圓目前正在擴建20萬噸的再生銅項目;廣西金信銅業有限公司建設10萬噸電解銅;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也建成了利用廢雜銅的7.5萬噸的銅棒廠和6萬噸的銅板帶廠。
安徽華鑫集團已建成了全國最大的廢舊鉛酸蓄電池回收和再生鉛生產基地,可年處理33萬噸廢舊鉛酸蓄電池,生產再生鉛20萬噸;河南豫光金鉛集團建設了10萬噸再生鉛綜合利用工程;江西德誠金屬公司建設採用富氧密閉鼓風還原熔煉工藝年產10萬噸再生鉛及鉛合金項目;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公司正在設計利用廢鉛酸蓄電池生產鉛合金產能1萬噸的生產線;江蘇春興集團也準備擴大生產能力。預計今年全國將新增產能21萬噸。
常州華楊鋅業有限公司處理回收煉鋼煙塵廢鋅的產能將達到10萬噸;愛勵美鋅金屬(常熟)有限公司新建產能為3.4萬噸的再生鋅項目;保定鑫昌鋅業有限公司採用世界先進的再生鋅生產技術,正在建設年產再生鋅錠2萬噸項目。預計今年全國將新增產能10.4萬噸。
國家發改委的報告顯示,整體而言,再生有色金屬產量2006年較2005年提高21%。其中再生鋁產量為235萬噸,再生銅產量為168萬噸,而再生鉛產量為39萬噸,再生鋅產量為11萬噸。較2005年產量,這些金屬分別提高21%、18%、39%、29%。
而2006年中國有色金屬廢舊進口量總計678萬噸,比2005年增長31%。其中廢銅進口量達494萬噸,較2005年增長2.5%;廢鋁進口量為177萬噸,較2005年增長53%;廢鋅進口量總計7萬噸,較2005年下滑5.3%。
行業標準亟待出臺
有業內人士對《中國投資》表示,再生金屬門檻很低,幾百萬就可以進入,而這其實是個微利行業。僅僅有2%—3%的利潤率。當前大量企業湧入這個領域,這種投資熱潮令人擔憂。
事實上,這個行業在技術上,門檻並不高。各個企業都擁有各自的智慧財產權,並沒有標準化的技術。因此,仍然有大量不規範經營的小企業存在。
「當前行業處於成長期、產業升級換代的關鍵期,因此政策就非常重要」,黃耀濱告訴記者,「沒有規模就沒有辦法做到環保,對於小企業而言,全年的利潤也許還不夠買一套除塵設備。現在各路資本進入這個行業,競爭激烈,國家宏觀調控,無意間卻把大企業的生存空間給擠沒了,而小企業卻不受影響。」所以政策出臺應當謹慎。
就在去年,為了限制電解鋁,國家出臺一項政策,要求鋁產品出口加收5%的關稅。同樣受此政策影響,新格的出口規模一下子就從1-2萬噸減到5000噸。半年後這個辦法取消了。近期國稅102文件中,出口退稅為零的企業要徵收6%的出口稅,因此新格同樣受到了限制。
「在產業政策上,再生金屬已經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大企業有苦難言」,李士龍說。
再生金屬行業不屬於兩高產業(高耗能、高汙染),汙染很小,當前使用的大多是自主創新的技術,如山東東營的方圓銅業,自己創新技術,去年產值在88億元。
李士龍說:「國家應當支持再生行業。應當支持進口廢舊金屬,而不是把他們當作『洋垃圾『,事實上,這是不同的概念。舊金屬本身性態沒有發生變化,翻新利用之後成本低,節約了大量資源,不是垃圾而是寶。在印度,國際對進口廢棄金屬非常支持,甚至國家投資來做這件事情。目前,環保總局已經制定了入園管理辦法,只是要在過程當中進行入園管理,要專門設置一塊園區歸類拆洗,回到企業深加工。我們應當放寬進口品種。此外,還應當建立準入門檻,鼓勵大企業的發展。」
李士龍最近剛剛向國家發改委遞交了報告,建議建立行業準入「門檻」,規範小企業,鼓勵大企業。「我們走訪的時候發現,一些企業的爐子兩三年都不檢修,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比如在設備方面。過去很多小企業,在處理的時候會採取一些汙染環境的做法,比如焚燒電線。但是在大企業,外包塑料也會回收利用,也有效益」,李士龍說。
目前,再生金屬行業還有很多技術不過關。如易拉罐,作為上好的鋁材,在國外回收之後仍然用作生產易拉罐。但是中國沒有這樣的技術,每年150億個舊的易拉罐再生產成低附加值的其它產品,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而科技部去年制定了再生物資循環利用技術專項,實施之後,會給行業的技術革新很大的推動。
(責任編輯:雍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