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翅目露尾甲科,非常小的一種昆蟲,進入蜂箱以後,蜂蜜、花粉、幼蟲、蜜蜂屍體,基本什麼都吃而且會攜帶各種病原。
蜂箱小甲蟲挖洞穿過巢房,所經之處全被破壞,使蜂蜜顏色不正常,並伴有發酵現象,還散發出一種類似於爛橙子的異味。
在巢房和封蓋被破壞且發酵的情況下,蜂蜜會起泡並溢出巢房,甚至流出蜂箱。如果侵入了大量的蜂箱小甲蟲幼蟲,則對蜂群的危害是難以估量的,無論是強群還是弱群,都會在2周內被毀掉。
成蟲長5-6毫米,寬3mm左右,幼蟲像蜜蜂的幼蟲,但是更小,三分之二或更小,成蟲爬行迅速,能飛,具有避光的特性。
下面根據一些小甲蟲的習性介紹防治方式
目測檢查
幼蟲太小,基本看不見,我們檢查一般是找成蟲,小甲蟲具有避光性,容易隱藏在蜂箱的角落,蜂框的上梁,蜂箱的中間、打開的巢房、蜂箱底部的碎渣等地方。
把蜜蜂掃掉,拍蜂框,震一下,底下放著白紙或者報紙,會更容易發現。
紫外燈光誘捕
據研究,發現蜂箱小甲蟲的幼蟲和成蟲受到紫外光390nm(納米)波長的吸引,表現出強烈的正向趨光性。在蜂場採用Led燈管,波長390納米的引誘燈進行誘捕,在巢蜜及搖蜜過程中吸引蜂箱小甲蟲,進而達到控制蜂箱小甲蟲。
缺點是無法解決在土壤中化蛹的幼蟲,無法根本解決問題。
設置誘捕陷阱
首先找個容器,讓蜜蜂進不去,小甲蟲能進去,陷阱內可添加蘋果醋、礦物油、硼酸及其酵母菌發酵物作為誘餌進行了物理防控,誘餌中添加化學藥劑、除蟲藥劑進行綜合防控。
其實筆者也不知道為什麼要放這些東西,沒有的話,放發酵的蜂蜜和花粉,再混著一些氣味小的農藥,應該也是可以的。
對蜂場進行土壤處理
蜂箱小甲蟲的幼蟲成熟後,會跑出蜂箱,鑽到土壤裡化蛹,一般在土壤10cm深的地方,距離蜂箱最多兩米遠。
有兩種處理方法
1、受感染的養蜂場頂層土壤被清除、處理或深埋在地下,非常有效,不過勞動量很大,當全場蜂群均被感染時,儘量採取這種方式,儘可能消除隱患。
2、在蜂場鋪一層厚黏土,這樣土壤就不適合小甲蟲的繁殖(小甲蟲需要輕微沙質的土壤)。也可以在選擇場地的時候提前注意。
藥物治理
國外20世紀的時候就有這種蟲害,所有有很多成熟的藥劑可以選擇,如果買得到的話,按照說明書使用即可。
歡迎關注,知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