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矽電池無網結網版印刷工藝匹配性研究

2020-12-05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摘要:通過實驗優化擴散方阻、選擇適當正銀漿料以最佳匹配無網結網版,達到提高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結果表明:適當提高擴散方阻、採用特定漿料結合無網結網版能夠提高副柵線的高寬比,減少受光面積,進一步提高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

太陽能是清潔能源,是人類取之不盡的可再生能源。太陽能光伏是近年來最受關注的研究領域。光伏行業中,永恆的主題是提高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和降低其生產成本。近年來,單一依靠常規工藝進一步提高太陽能晶矽電池效率變得愈加困難。普通網版印刷柵線線性均勻性差,同時在目前追求細柵的大背景下,已達到極致。無網結網版太陽能電池技術在現有生產設備和工藝的基礎上可快速實現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其印刷的細柵能夠減少遮光損失,進一步優化副柵線的高寬比,因而廣受關注[1]。

目前常規多晶矽太陽能電池工藝流程為:矽片檢測、清洗制絨、擴散制結、去磷矽玻璃、鍍減反射膜、絲網印刷。絲網印刷正電極是與電池PN結兩端形成緊密歐姆接觸的導電材料。電池工藝中擴散工序製作的PN結是太陽能電池的心臟,它決定了太陽能電池PN結的結深、表面雜質濃度等參數,方阻高低會直接影響電池的性能,導致電池低效率比例增加[2]。漿料需具有較好的流變性、過墨性和塑性,同時漿料根據網版設計維持較好的溼重水平,以避免細柵印刷的節點發生。由於無網結網版柵線更細,無網結技術對擴散方阻的要求更高,同時對漿料的導電能力與銀漿外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主要研究擴散方阻、正銀漿料與無網結網版匹配性。考察擴散方阻與無網結網版的最佳匹配值,探究最適正銀漿料,以達到提高多晶矽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目的。

1實驗

1.1實驗輔材及設備

本實驗採用多晶P型矽片尺寸為156.75mm×156.75mm,厚度為(200±20)μm,電阻率為1~3Ω˙cm。實驗採用常規的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工藝製備多晶矽電池片。即C-Tex清洗制絨去除矽片表面的機械損傷層,並在其表面進行凹凸面處理,增加光的折射次數;擴散採用進口CT擴散爐,以液態POCl3作為擴散P源,採用背靠背擴散方式,在矽片表面形成PN結,即在晶體內部實現P型和N型半導體的接觸;去磷矽玻璃的目的是為了去除矽片表面形成的磷矽玻璃。採用CT管式PECVD爐在矽片表面形成氮化矽減反射膜,同時摻雜H元素,使缺陷減少,還可以保護矽片。絲網印刷是將含有金屬的導電漿料透過絲網網孔壓印在晶矽太陽能電池兩面形成電路或電極。

方阻測試儀:四探針方阻儀(GP4-TEST)測量擴散後的方阻值;

光學顯微鏡:測量絲網印刷後矽片的柵線寬度;

太陽能電池檢測儀(BERGERLichttechnik):測量晶矽太陽能電池的電學性能;

EL測試機:測試電池片質量。

1.2實驗方法

實驗一:在生產前對原矽片進行分選,實驗分為3組,每組400片,分別進行實驗工藝和正常生產工藝。實驗工藝調整擴散推進溫度,改變擴散方阻值,生產工藝則不改變工藝溫度。為避免因爐管差異而導致電性能存在差異,3組實驗片均使用同一爐管,其他工藝不變。對擴散工藝生產出來的半成品電池片進行方阻測試。在絲網印刷採用無網結網版後,考察方阻與無網結網版匹配性對電性能參數的影響。

實驗二:在生產前對原矽片進行分選,實驗分為3組,每組400片;分別採用不同正銀漿料,實驗A組使用帝科正銀漿料,實驗B組使用杜邦正銀漿料,實驗C組使用晶銀正銀實驗漿料,其他工藝不變。在絲網印刷採用無網結網版後,考察正銀漿料與無網結網版匹配性對電性能參數的影響。

2實驗結果與討論

2.1擴散方阻與無網結網版的匹配性研究

為了保證在絲網印刷時有良好的歐姆接觸,通過優化發射極方阻,降低發射極層的載流子複合,極大地提升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電性能[3]。本實驗採用無網結網版,改變PN結深度,考察擴散方阻與無網結網版匹配性及對電性能的影響。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從表1中可以看出,方阻在100Ω範圍內,效率最高。方阻升高,開路電壓與短路電流有明顯的上升趨勢,串聯電阻相應增大,導致填充因子降低,主要與表面複合速率和摻雜濃度有關。方阻太高或太低,PN結呈高斯分布,適當減小PN結深度,增大電池方阻的方式來減小複合和死層,進一步提高表面少子的存活率,達到提高多晶矽電池轉換效率[4]。PN結越深,方阻越低,在表面吸收的光子越多,短波響應變差,和絲網印刷的銀漿形成歐姆接觸時越不容易形成肖特基漏電[5]。

對兩組實驗電學參數中的轉化效率(Ncell)和短路電流(Isc)進行散點圖分析,見圖1。由圖1可以看出,實驗工藝高效率段所佔比例明顯比正常工藝要高,且效率偏低比例較正常工藝比也明顯減少。隨著方阻值的升高,在矽片表面摻雜濃度下降,進一步提高表面少子壽命。方阻值繼續增大至106Ω時,矽和電極形成的歐姆接觸變差導致效率出現下降趨勢。高方阻的短路電流Isc整體都比正常工藝要高,以9.00mA為界,方阻為100Ω和106Ω短路電流Isc偏低的比例明顯要少,這是由於高方阻製得的PN結淺,表面複合下降,優化其短波響應,更容易和燒結有好的匹配性。

2.2正銀漿料與無網結網版的匹配性研究

在生產運行過程中,網版與漿料的匹配最終會影響電池的電性能及印刷性能。漿料的均勻性越好,減少銀漿外擴,柵線越細,遮光越少,對流平性要求越高,工藝管控要求越高,虛印、斷柵也容易發生[6]。採用不同正銀漿料配合無網結網版測得電性能參數見表2。由表2可以看出,無網結網版結合杜邦漿料,效率為18.80%,結合晶銀漿料,效率為18.81%,遠遠高於無網結網版+帝科漿料。由於無網結的交叉結構,加上漿料流變性的制約,在印刷時會出現高低起伏。數據主要體現在填充因子FF明顯提高,而晶銀漿料需具有較好的流平性、過墨性和塑性,利於柵線的塑形,柵線越細,遮光面積越小,轉換效率越高。

三種不同漿料印刷後的電池片在EL測試儀下測試,EL圖像見圖2。可以看出:無網結+晶銀印刷的電池片無斷柵虛印,無網結網版+杜邦則會有兩三根輕微的斷柵虛印,無網結網版+帝科有比較嚴重的斷柵虛印。因此印刷性能:晶銀≥杜邦≥帝科。

3結語

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擴散方阻及正銀漿料與無網結網版的匹配性。實驗結果顯示,採用無網結網版印刷後,電池副柵線高度較高,可以增加受光面積,提高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方阻較高或較低均不利於提效,方阻在100Ω時,在絲網印刷的銀漿形成歐姆接觸時,效率達到最佳,較生產組90Ω提高0.04%。同時比較帝科、杜邦、晶銀三家正銀漿料,結果顯示,杜邦與晶銀對提效非常明顯,但是在印刷性能上晶銀優於杜邦漿料。採用晶銀正銀漿料,增加透墨性,流平性較好,在提高電池轉換效率的同時印刷性能最佳。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多晶矽太陽能電池製作工藝概述
    [4]由於近十年單晶矽工藝的研究與發展很快,其中工藝也被應用於多晶矽電池的生產,例如選擇腐蝕發射結、背表面場、腐蝕絨面、表面和體鈍化、細金屬柵電極,採用絲網印刷技術可使柵電極的寬度降低到50微米,高度達到15微米以上,快速熱退火技術用於多晶矽的生產可大大縮短工藝時間,單片熱工序時間可在一分鐘之內完成,採用該工藝在100平方釐米的多晶矽片上作出的電池轉換效率超過14%。
  • 技術 可在紙張和PET上「印刷」多晶矽
    點擊上方藍字「必勝印刷網」可關注哦
  • 電池材料知識:什麼是多晶矽?
    其中改良西門子工藝生產的多晶矽的產能約佔世界總產能的80%,短期內產業化技術壟斷封鎖的局面不會改變。    (2)新一代低成本多晶矽工藝技術研究空前活躍。除了傳統工藝(電子級和太陽能級兼容)及技術升級外,還湧現出了幾種專門生產太陽能級多晶矽的新工藝技術,主要有:改良西門子法的低價格工藝;冶金法從金屬矽中提取高純度矽;高純度SiO2直接製取;熔融析出法(VLD:Vapertoliquiddeposition);還原或熱分解工藝;無氯工藝技術,Al-Si溶體低溫製備太陽能級矽;熔鹽電解法等。
  • 太陽能電池板:多晶矽、單晶矽和薄膜光伏
    從工業化發展來看,重心由單晶向多晶矽和薄膜方向發展,主要原因為;   [1]可供應太陽電池的頭尾料愈來愈少;   [2] 對太陽電池來講,方形基片更合算,通過澆鑄法和直接凝固法所獲得的多晶矽可直接獲得方形材料;   [3]多晶矽的生產工藝不斷取得進展,全自動澆鑄爐每生產周期(50小時)可生產200公斤以上的矽錠
  • 行業聚焦|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製作工藝
    擴散的方法有兩步擴散工藝、擴散加腐蝕工藝和掩埋擴散工藝。目前採用選擇擴散,15×375px2電池轉換效率達到16.4%,n++、n+區域的表面方塊電阻分別為20Ω和80Ω。 對於Mc-Si材料,擴磷吸雜對電池的影響得到廣泛的研究,較長時間的磷吸雜過程(一般3~4小時),可使一些Mc-Si的少子擴散長度提高兩個數量級。
  • 單晶矽、多晶矽及非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區別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電池最早問世的是單晶矽太陽電池。矽是地球上極豐富的一種元素,幾乎遍地都有矽的存在,可說是取之不盡,用矽來製造太陽電池,原料可謂不缺。但是提煉它卻不容易,所以人們在生產單晶矽太陽電池的同時,又研究了多晶矽太陽電池和非晶矽太陽電池,至今商業規模生產的太陽電池,還沒有跳出矽的系列。
  • 多晶矽生產流程是什麼_單晶矽與多晶矽的區別-電子發燒友網
    ⑵新一代低成本多晶矽工藝技術研究空前活躍。除了傳統工藝(電子級和太陽能級兼容)及技術升級外,還湧現出了幾種專門生產太陽能級多晶矽的新工藝技術,主要有:改良西門子法的低價格工藝;冶金法從金屬矽中提取高純度矽;高純度SiO2直接製取;熔融析出法(VLD:Vaper to liquid deposition);還原或熱分解工藝;無氯工藝技術,Al-Si溶體低溫製備太陽能級矽;熔鹽電解法等。
  • 【乾貨】單晶矽與多晶矽電池衰減特性研究
    著重研究直拉單晶矽電池及鑄錠多晶矽電池衰減的差異,以及導致差異形成的原因。結果表明,該差異的形成主要受B-O 複合體、碳含量、分凝係數及金屬離子的影響。  引言  太陽電池和發電技術的大面積推廣,對傳統化石燃料發電技術形成了強大衝擊,在能源日益枯竭和環境汙染日趨加劇的今天,其研究備受關注。太陽電池按照所用材料的區別,主要分為矽材料電池、半導體化合物電池、有機化合物電池,以及近年來研究活躍的鈣鈦礦電池。
  • 背膜工藝佔功比對PERC太陽電池效率影響的研究
    生產的電池效率低是設備投產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以A型416管式PECVD機臺生產的電池效率偏低為研究對象,重點分析了其與B型308管式PECVD 機臺的差異,調整了背膜工藝,從而提高了電池效率,改善了電池性能。1 影響效率的因素分析PERC 太陽電池是通過雷射開槽的方式使金屬電極與矽形成歐姆接觸導出電流。
  • 如何正確區分單晶矽、多晶矽、非晶矽電池 分別有哪些優缺點?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如何區分單晶矽電池和多晶矽電池」?對於此問題,想必大家都有了一個比較深層次的了解,但對於剛加入光伏行業的人來說,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再給大家說一下單晶矽電池、多晶矽電池和非晶矽電池之間的區別。如果有說的不妥當的地方,也還請大家見諒。
  • 鍍膜光伏玻璃與太陽電池匹配性淺析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隨著「領跑者」計劃推進對光伏組件轉化效率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組件技術升級不斷從太陽電池、封裝工藝、封裝材料等方面來降低封裝光學損耗與電學損耗。其中,光伏玻璃透光效果是影響光伏組件發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光伏玻璃表面增加減反射膜可有效提升組件功率,但由於減反射膜選擇的多樣性,組件生產過程中普遍存在使用相同技術指標的光伏玻璃卻產出功率差異較大的組件。
  • 單晶矽、多晶矽、非晶矽電池優缺點分析
    太陽電池最早問世的是單晶矽太陽電池。矽是地球上極豐富的一種元素,幾乎遍地都有矽的存在,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的,用矽來製造太陽電池,原料可謂不缺。但是提煉它卻不容易,因此人們在生產單晶矽太陽電池的同時,又研究了多晶矽太陽電池,至今商業規模生產的太陽電池,還沒有跳出矽的系列。那麼該如何正確區分單晶矽、多晶矽與非晶矽電池呢?
  • 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結構的優點詳細介紹
    (2)多晶矽太陽能電池 多晶矽太陽電池的製作工藝與單晶矽太陽電池差不多,但是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則要降低不少,其光電轉換效率約12%左右(2004年7月1日日本夏普上市效率為14.8%的世界最高效率多晶矽太陽能電池)。從製作成本上來講,比單晶矽太陽能電池要便宜一些,材料製造簡便,節約電耗,總的生產成本較低,因此得到大量發展。
  • 單晶矽、多晶矽和非晶等幾種矽基太陽能電池的介紹
    為了獲得大尺寸晶粒的薄膜,人們一直沒有停止過研究,並提出了很多方法。目前製備多晶矽薄膜電池多採用化學氣相沉積法,包括低壓化學氣相沉積(LPCVD)和等離子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工藝。此外,液相外延法(LPPE)和濺射沉積法也可用來製備多晶矽薄膜電池。
  • 太陽能光伏電池暗電流的研究
    太陽能光伏電池暗電流的研究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本文對太陽能電池的暗電流產生原因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暗電流不僅僅包括反向飽和電流。還包括薄層漏電流和體漏電流。在太陽能電池實際生產中,暗電流高於5A的電池比例偏高,其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我們經過長期大量的實驗,研究了暗電流高的原因。並在生產中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 【乾貨】一秒搞懂單晶矽、多晶矽、非晶矽電池!
    光伏發電主要是靠電池來吸引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在安裝光伏電站前,還需要對電池有個明確的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選擇光伏產品。目前市面上的太陽能電池主要有單晶矽、多晶矽與非晶矽電池,今天展宇寶寶就來告訴大家三種電池各有什麼特徵和優缺點!
  • 如何製作特殊網版應付特殊的印件印刷
    即便採用數碼印刷、模切設備,成本依然可觀,而且無法保證質量。另外,陶瓷貼花紙一旦貼在控制臺或儀器設備上通常是不可拆卸的,這樣使得陶瓷貼花紙在可調整性上受到了限制。因為在使用陶瓷貼花紙時,無論你使用何種粘合劑都必須要用鉚釘固定設備。而在另一方面,直接印刷標籤則無此顧慮。絲網印刷絲網印刷,似乎並不適合這類工作。
  • 如何正確的區分單晶矽、多晶矽、非晶矽電池 分別都有哪些優缺點?
    發表於:2018-05-18 09:06:20     作者:陳雅楠來源:光伏盒子近日,有人在光伏盒子微信後臺留言,問「如何區分單晶矽電池和多晶矽電池」?對於此問題,想必大家都有了一個比較深層次的了解,但對於剛加入光伏行業的人來說,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再給大家說一下單晶矽電池、多晶矽電池和非晶矽電池之間的區別。
  • 光伏印刷設備:印刷氧化鋁技術在黑矽PERC多晶太陽電池中的應用
    發表於:2020-03-05 14:47:36     作者:於琨等來源:太陽能雜誌黑矽PERC 多晶太陽電池採用背拋光工藝,其背面刻蝕深度在4.0±0.2 μm,在800~1050 nm的光學波長範圍內,其反射率較常規刻蝕製備的黑矽多晶太陽電池提升了10% 左右;採用氧化鋁及氮化矽鈍化製備的黑矽PERC 多晶太陽電池,WT
  • 太陽能電池片科普系列——絲網印刷篇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能電池片科普系列——絲網印刷篇絲網印刷是太陽能電池片製造生產過程中的核心地帶,之所說是核心地帶並不是說它是電池片生產工藝的核心,而是工藝管理的核心,絲網印刷工序匯集了整條電池片生產線大約一半的工藝人員,足見其深厚的核心地位,一般來說,絲網印刷是整個電池片生產的領頭羊、帶頭人,不論是工藝提升,還是工藝驗證,都是先經由絲網傳達並安排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