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終於看到了你的樣子(圖)

2021-01-18 騰訊網

神秘天體黑洞終於被人類「看到」了。數百名科研人員參與合作的「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10日(北京時間晚9點)在全球多地同時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他們第一次拍到的黑洞照片。

照片「主角」是室女座超巨橢圓星系M87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65億倍,距離地球大約5500萬光年。照片展示了一個中心為黑色的明亮環狀結構,看上去有點像甜甜圈,其黑色部分是黑洞投下的「陰影」,明亮部分是繞黑洞高速旋轉的吸積盤。

在經過百年的探索後,人類揭開黑洞的神秘「面紗」。綜合《錢江晚報》、新華社消息

黑洞最早的「寫生」

18世紀,英國地理學家約翰·米歇爾(John Michell)便已經意識到:宇宙中有緻密的天體,可以達到滴「光」不漏的程度——密度大到連光都無法逃逸。

1968年,美國天體物理學家約翰·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正式提出,將這樣的天體,稱作「黑洞」,它們自身不發光,吸入所有一切,什麼都逃不出來。

多年來,天文學家也只是基於物理學定律和基本假設,用計算機模擬黑洞的真容。1978年,利用電腦模擬產生的數據,天體物理學家讓-皮埃爾·盧米涅(Jean-Pierre Luminet)用鋼筆和印度墨水繪製了第一幅模擬黑洞圖像。黑白的圖像展現了落入黑洞的扁平物質,它看起來並不平坦,因為黑洞強大的引力,使周圍的光發生彎曲。

40年來,科學家也已看到了黑洞的一些邊緣證據,比如物質落入黑洞時,會因摩擦和引力作用形成一個巨大的高熱吸積盤,就像是抽水馬桶放水時產生的旋渦。

如何找到黑黢黢的黑洞

地球人怎麼能看到、拍到宇宙中一個完全黑暗的物質?

探測黑洞的方法,是找它們的「周邊」——吸積盤和噴流。

當恆星量級(從3個太陽質量到100個太陽質量大小)的黑洞會存在於一個恆星周圍,將恆星的氣體撕扯到它自己身邊,產生一個圍繞黑洞旋轉的氣體盤,即吸積盤。當吸積氣體過多,一部分氣體在掉入黑洞視界面之前,在磁場的作用下被沿轉動方向拋射出去,形成噴流。

吸積盤和噴流兩種現象,都因氣體摩擦而產生了明亮的光與大量輻射,所以很容易被地球上的科學家通過望遠鏡探測到。理論上,黑洞也就有跡可循了。

月球上的「橙子」和「香泡」

不過,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找黑洞並不容易。根據理論推算,銀河系中應該存在著上千萬個恆星量級的黑洞。可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只確認了20多個黑洞的存在,此外還有四五十個黑洞候選體。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射電天文研究所所長安東·岑蘇斯說,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的主要任務是拍攝兩個黑洞。一個位於銀河系中心,名為Sgr A*(人馬座A*),是離我們最近的超大質量黑洞;另一個就是位於銀河系鄰近星系M87中心的黑洞(M87 室女座星雲),它的質量還要大得多。它們是按人類「現有的能力」確定的「理想觀測對象」。

中科院天文學教授苟利軍進一步解釋說,Sgr A*黑洞的質量大約相當於400萬個太陽,所對應的視界面尺寸約為2400萬公裡,這個視界面就相當於17個太陽的大小。「哇,超大是不是?」苟利軍說,但是地球與Sgr A*相距2.6萬光年之遙,這就意味著,它巨大的視界面在我們看來,大概只有針尖那麼小。「這就像我們站在地球上去觀看一隻放在月球表面的橙子。」

M87中心黑洞的質量更大,是太陽的65億倍。儘管與地球的距離要比Sgr A*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更遠,但因質量龐大,所以它的視界面對我們而言,可能比Sgr A*這隻「橙子」稍微大那麼一點兒,大概像一隻「香泡」吧。

這張照片為什麼難拍

發現黑洞已如此不易,怎麼給它拍照?

要想觀測遙遠的黑洞,依靠目前地球上任何單個望遠鏡遠遠不夠。在過去10多年裡,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科學家聯合了其他研究機構的科研人員,開展了「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全球各地8個射電望遠鏡同時對黑洞展開觀測。

「如果地球是平的,那使用這一技術可以從波恩看清紐約街頭報紙上的字。」岑蘇斯說,給黑洞拍照主要應用的是「甚長基線幹涉測量技術」,通過陣列望遠鏡,既能敏感捕捉微弱信號,又能擁有高解析度,從而進行詳盡觀測。

為增加空間解析度,以便看清更為細小的區域,科學家們在此次進行觀測的望遠鏡陣列裡增加了位於智利和南極的望遠鏡。

在所有參與觀測的望遠鏡當中,智利的ALMA毫米望遠鏡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因為它的靈敏度是目前單陣列望遠鏡當中最高的,但它的檔期非常滿,所以此次黑洞視界面的觀測,ALMA望遠鏡只計劃進行四五天,其中兩個晚上觀測銀河系中心黑洞Sgr A*,剩下的時間留給星系M87黑洞。要保證所有8個望遠鏡都能看到這兩個黑洞,留給科學家們的觀測窗口期很短暫,每年只有大約10天時間。8個望遠鏡組成的國際部隊,雖然不能直接看到黑洞,但能收集到大量關於黑洞的數據信息,勾勒出黑洞的樣子。

洗照片,少則半年,長則兩年,給黑洞拍張照片不容易,「洗照片」更是耗時漫長。

對於此次跨越南北半球的事件視界望遠鏡觀測,因其所涉及的站點區域非常廣闊,所產生的數據量十分龐大。事件視界望遠鏡每一個晚上所產生數據量可達2PB(2000000GB)。幫助科學家找到「上帝粒子」的歐洲大型質子對撞機,一年產生的數據量也就這個量級。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直接參與了位於美國夏威夷的東亞JCMT望遠鏡對黑洞的觀測,中國其他科研機構的多名研究人員也以不同形式參與了後期數據的分析和解讀。」岑蘇斯說,「希望未來中國能有更多新的毫米波望遠鏡參與進來。」在觀測結束之後,各個站點收集的數據,被匯集到兩個數據中心——位於美國麻省的Haystack天文臺和德國波恩的馬普射電所。在那裡,大型計算機集群會對數據時間進行合併與分析,從而產生一個關於黑洞的圖像。這一分析所需的時間少則半年,長則數年。「最終,我們等了這張照片兩年。」

從預言到看見跨越百餘年

黑洞是天文物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研究課題之一,更是科幻小說、電影等多種文藝作品中的常見「角色」。「事實有時候比小說更奇怪,黑洞最能真實體現這一點,它比科幻作家夢想的任何東西都更奇怪。」霍金在最後一本著作《十問:霍金沉思錄》中這樣寫道。

對黑洞的研究,始於上世紀初。通過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第一次預言了黑洞的存在。緊接著,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通過計算,證實了如果將大量物質集中於一個點,其周圍就會產生奇異的現象。之後,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被命名為「黑洞」。

黑洞是如何誕生的,黑洞有多大……在奧本海默、霍金等一系列科學家的研究下,對於黑洞的認識在此後幾十年有了長足的進步。直到1970年,美國人造衛星「自由號」發現,天鵝座X-1天體上一個比太陽重30多倍的巨大藍色星球,正被一個看不見的物體牽引著。這被學界認作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黑洞。

之後越來越多的黑洞被發現。2017年12月,美國卡耐基科學研究所科學家發現了有史以來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它的質量是太陽的8億倍。同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給3位美國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對觀測引力波的決定性貢獻。在他們的努力下,2016年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合作組宣布,他們於2015年9月14日探測到了引力波,它來自於兩個黑洞的碰撞。而這項工作,也真正證實了黑洞的存在。

如今,對黑洞的研究已延續百年。這一次,我們終於能見到黑洞的「廬山真面目」。

相關焦點

  • 一張圖告訴你黑洞到底是什麼?我們成為史上首批看到黑洞的人類
    △帶有吸積盤的黑洞的模擬圖(圖片中國)黑洞如何形成?科學家如何拍攝黑洞?按照今天的圖片的解釋,找出答案!黑洞,您終於可以在今天見到您!不管你看與否,都存在黑洞的陰影。不管您是否拍攝,都存在黑洞的陰影。愛因斯坦構想廣義相對論一百年後,我們終於有能力測試該理論是否可以如黑洞這樣的極端環境真實地描述引力。
  • 一張圖告訴你黑洞到底是什麼?我們成為史上首批看到黑洞的人類
    △帶有吸積盤的黑洞的模擬圖(圖片中國) 黑洞如何形成? 科學家如何拍攝黑洞? 按照今天的圖片的解釋,找出答案! 黑洞,您終於可以在今天見到您!
  • 看過了黑洞'打嗝',看過了黑洞'噴射',這一次我們終於看到了黑洞真身! !
    許多影視作品中對黑洞有著腦洞大開的奇思妙想,例如2015年的著名科幻片《星際穿越》,就將黑洞的形象搬到了銀屏上,片中表現的巨型黑洞「卡岡圖亞」,是一個光子籠罩的球體,帶著一圈環狀的吸積盤的樣子……以至於人類在知道黑洞存在的那一刻起,就常常忍不住發問:黑洞是什麼?黑洞怎麼來的?黑洞為什麼能吞噬一切?
  • 假如掉入黑洞,你最後看到的是什麼?
    ,你最後看到的是什麼?那麼,一張清楚的黑洞照片會長什麼樣呢?一組由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決定來探究這個問題。他們利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方程,生成了一系列圖像來研究黑洞從遠處看起來的樣子。M87星系中心黑洞的超高解析度模擬圖圖片來源 Johnson et al下方的三張小圖是黑洞周圍光線在不同時刻的模擬圖。
  • 黑洞終於被人類「看到」 網友們亢奮了!
    10日晚上全世界的目光被一張照片所吸引神秘天體「黑洞」終於被人類「看到」了
  • 終於看到了!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發布(圖)
    這個黑洞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65億倍。全球八個地面射電望遠鏡一起工作,捕捉這個黑洞的陰影。這八個望遠鏡一起運作,如同一個和地球一樣大小的的望遠鏡。此黑洞照片被視為天體物理學的裡程碑,有助於驗證一些最基本的物理學理論。黑洞是一種質量極大的天體,具有非常強大的引力,在它的勢力範圍內,連光也無法逃逸出去,其邊界稱為「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
  • 人類首次「看到」了黑洞
    新華社發(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組 供圖)  新華社北京4月10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神秘天體黑洞終於被人類「看到」了。數百名科研人員參與合作的「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10日在全球多地同時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他們拍到的第一張黑洞照片。  照片「主角」是室女座超巨橢圓星系M87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65億倍,距離地球大約5500萬光年。
  • 打開瞄準鏡你最怕看到什麼?黑洞,小草,螺絲釘和鄉愁!
    刺激戰場玩多了,總感覺自己在野外跑的時候有人盯著自己,這位玩家跑了一會兒,打開瞄準鏡準備搜集周圍的信息,但是沒想到打開瞄準鏡後玩家看到了一個比腦門還要大的螺絲釘,真是見了鬼了。沒錯,這位玩家在遊戲中遇到了瞄準鏡bug,這個bug會讓瞄準鏡的位置下沉,進而出現上圖中的情況。試想一下,如果這時候你正在和敵人對狙,真是冤死了,恐怕這才是真正的盲狙吧。
  • 驚奇 | 世界第一張黑洞照片問世!終於等到它!
    北京時間4月10日晚21:07,世界上第一幅黑洞的照片終於在中國上海天文臺的一間會議室揭開了面紗。黑洞從周圍天體吸積物質的構想圖長久以來黑洞一直是人類認知中最特殊的一個「洞」從來沒人掉進這個「洞」甚至從來沒人見過它
  • 苦尋200年,人類終於看到了原子的樣子!英德科學家拍到原子影像
    自從1803年英國科學家約翰·道爾頓首先提出原子概念之後,人類無時無刻不想一睹它的芳容,然而原子實在太小,人類還無法深入的原子級別的微觀世界中去看看它的樣子,因此200多年以來
  • 黑洞終於有了真實照片,那麼你可知道,黑洞也會消失嗎?
    黑洞終於有了真實照片,那麼你可知道,黑洞也會消失嗎?以前在網際網路上,我們只能根據數據看到天文愛好者和科學家繪製的黑洞圖片,但現在它有所不同,因為第一張真正的黑洞照片誕生了,事件視野望遠鏡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天文望遠鏡組成,終於成功拍攝了第一張黑洞照片,並在世界六個地區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宣布這個突破性的天文領域進展,那麼你知道黑洞的知識嗎?
  • 為了看到黑洞,我們「造」了個地球那麼大的望遠鏡
    人類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驅使著我們想要知道:黑洞——它究竟長什麼樣子?我可不可以更直接地去看到黑洞?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給黑洞拍一張照片。給黑洞拍照,究竟有多難?可以想像一下,本來光子都是直線傳播的,可是到了黑洞附近,不好意思,它能讓你跑的路線都變彎了,還能讓你圍著黑洞繞圈圈,進而在積累效應下形成一個亮環。光環的內側因為顯得比較暗,所以稱作陰影。這個光環的半徑有多大呢?我們來看一下這張圖。
  • 國家天文臺研究員為你揭秘 人類首張黑洞照被「美圖」過
    國家天文臺研究員為你揭秘 人類首張黑洞照被「美圖」過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吳曉嫻  2019-04-12 然而你知道嗎,這張照片甚至不是黑洞真正的樣子,而只是一張「偽色圖」。帶著對這張意義重大的黑洞照的疑問,新快報記者採訪了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苟利軍。苟利軍昨晚第一時間觀看了黑洞照片的發布過程。他直言,儘管之前見過很多黑洞的模擬圖,但是見到真正的圖像,還是很激動的。「有種模糊的美,又很可愛的樣子。」他如是讚嘆。
  • 黑洞你好:第一次拍到你前,我已經無數次描繪過你的樣子
    在黑洞第一張照片面世的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這樣向研究組的成員提問:終於得到黑洞的第一張照片的時候,你們是什麼感受,有沒有開Party,有沒有激動得熱淚盈眶?「我真的流淚了。」「說實話,有點震驚。我們可能會見到模糊的東西,我們的確見到了。我們可能會看到之前沒有預料到的東西……但是沒有任何超出意料的東西。
  • 光看黑洞照片哪夠?來,帶你一覽「黑洞電影」之最
    這兩天,福祿君被兩件事刷屏了:一是黑洞的照片,二是黑洞照片的版權。emmmm……版權這事已經夠亂的了,我們還是聊聊照片本身吧。這張看似模糊的照片,為什麼會被刷屏呢?黑洞照片因為以前只是在愛因斯坦「理論」中出現的「黑洞」,終於被科學家拍到了它的真身。而你我都是第一批看到真實黑洞的人類。
  • 如果你不小心走進黑洞會看到啥?真相讓你想不到哦
    黑洞這個概念相信大家都聽過,因為這個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場方程的一個解,黑洞就意味著吸收一切並且只進不出,任何事物包含光都無法逃逸黑洞,那麼如果你不小心走進了黑洞會看到啥呢?今天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黑洞並不是黑色的洞,請不要從字面意思去理解黑洞。
  • [動圖]我們終於看到了40光年外的「地球」
    在很多人的想像中,當我們把目光轉向遙遠的太空深處,觀察那裡的行星系的時候,應該是這個樣子的(下圖一)。其實,這只是科學家和藝術家們描繪的想像圖而已。
  • 史上首張黑洞照片終於公開,它長得…有點羞恥啊
    那你說那些百科全書裡的黑洞照片是什麼?呵,你們肯定和機哥一樣,看書不仔細,那些酷炫的圖片,都在右下角標著:(藝術家想像圖)而這回,就像 EHT 名字表示的那樣,它主要的拍攝對象,就是黑洞的事件視界。之前,我們從未在任何天文圖像中,看到過它的存在。在理論的模擬中,事件視界和它周圍的吸積盤,約莫是這個樣子:
  • 黑洞「真相」圖鑑:從手繪圖到標準照,見證40年來技術變革
    4月11日,法國天體物理學家、現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主任、第一張黑洞模擬圖撰稿人讓-皮埃爾·盧米涅(Jean-Pierre Luminet)在看到首張黑洞照片後,向第一財經記者發來了這樣一段話。黑洞面紗被揭開,也印證了包括《星際穿越》等好萊塢科幻片中對黑洞的想像。
  • 黑洞蘊含的物理原理
    2019年4月10日世界上的第一張黑洞照片就呈現在我們面前了,這個100年前就預言存在的天體,我們終於見到他的真面目了,但是這張照片真的是黑洞的真實面目嗎?這張黑洞照片,我們是從什麼角度看到的呢?這個吸盤他是正對著我們(那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圓形的圖片 ,如下圖),還是和我們的視線平行了啊(我們會看到是一個扁平的線,如上圖)正確答案是幾乎是正對著我們的,這個吸積盤中心的這個法矢量指向我們右方偏下的位置,和我們的這個視界形成的夾角是大概17度左右。那麼這個17度的夾角是怎麼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