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1月18日第四屆「中國福」城市文化交流活動暨第十四屆冬捕節開幕越來越近,新疆福海縣不同行業的人都投入到緊張忙碌的準備中,用各自的行動講述著福海縣與「福」同行的故事。
福海成就夢想
福海,作為第四屆「中國福」城市文化交流活動舉辦地,有福源福海之說。
不久前,福海縣海富特種魚養殖有限責任公司憑藉「江鱈繁殖技術研究及應用技術」,在第八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行業賽總決賽中獲得「全國優秀企業獎」獎盃。公司負責人劉長龍說,這是對自己做水產養殖十多年的肯定。
劉長龍從小在湖邊長大,父輩從事養魚工作,自己也靠著特種魚類養殖繁育發展起來,並成立了公司。
經過多年對特種魚類繁育技術的刻苦鑽研、摸索,劉長龍掌握了繁育技術,現在能夠繁育梭鱸、河鱸、白斑狗魚、江鱈、貝加爾雅羅魚、準噶爾雅羅魚、丁鮭等多魚種,年孵化魚苗2億尾,繁育的魚苗除了保證優先放流到烏倫古湖外,還銷往全疆各地和山東、四川等地,不僅成為了創業的典範,還為救助福海瀕危魚類和維護生物多樣性做出了突出貢獻。
福海福氣滿滿
提起福海縣的福氣,年近六旬的王三瑞也是侃侃而談。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在烏倫古湖組建打漁隊的王三瑞,對這片水域有著深深的眷戀。
王三瑞說:「我剛來這個地方的時候,以打魚為生。現在漁業資源更加豐富,還搭上了旅遊的順風車,我們漁民的收入更高了。」
背靠福海,王三瑞現在已經成為福海瑞雪漁業生態旅遊有限公司董事長,2015年,他承包了2萬畝水面,建起了生態旅遊度假村。木棧道、小涼亭、湖畔賓館沿湖而建,前來觀光、品嘗魚宴和垂釣的遊客絡繹不絕。
「去年,我們這裡是第十三屆烏倫古湖冬捕節的分會場,很多遊客來體驗溜網的樂趣,品嘗美味的臉盆魚。」王三瑞說。如今的福海縣,四季旅遊格局已經形成:春觀水鳥夏戲水,秋賞風景冬捕魚。而冬捕已成了福海縣旅遊的名片,烏倫古湖冬捕文化旅遊節已成功舉辦了13屆,形成了濃鬱的節日氛圍和獨特的冬捕文化。
依託福海增收致富
1月9日,筆者從福海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了解到,福海縣近幾年有200多家魚宴餐廳拔地而起,每年吸引各地遊客近百萬人次,兩萬多人依託烏倫古湖增收致富,每年創造產值超過10億元。
「今年的冬捕節將於1月18日舉辦,同時福海縣還是第四屆『中國福』城市文化交流活動的舉辦地,今年福海縣的冬季旅遊最大的亮點,就是把冬捕節轉變為冬捕季,遊客可現場品嘗大鍋福魚湯、冰火鍋,參與現場放生活動;觀看祭湖、醒網儀式及冬捕大拉網、頭魚拍賣、放生積福、納福搶魚等。」福海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局長納燕說。
福海千千萬萬的新時代的奮鬥者、創業者,正在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美好的生活、改善人居環境。全域旅遊正在鋪開,鄉村旅遊正在興起,福海呈現良好發展局面。(張小宓)
(責編:楊睿、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