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阿凡達》的出現,第一次打破了電影和技術的瓶頸,讓我們第一次通過虛擬設備觀看到了無與倫比的技術創新影像。無論3D還是動作捕捉技術都升至一個史無前例的驚人高度,最終收到了27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到現在仍然是影史上最賣座的影片。其中電影展示的整個虛擬生態,我們可以成為全息生態,經過10年間的不斷升級,微美雲息打造的全息雲系統,可以通過全息雲技術手段,把蝸居臥室變成AI全息宇宙,視界超乎想像。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全息圖像就好像是能夠站在我們面前,創建於稀薄的空氣之中,它能夠呈現出人、動物或者東西的3D視圖。這是一個光場的照相記錄,通常是用雷射產生的,可以從任何角度觀察,就像是真正的一件物體一樣。
如果全息圖像能夠容易被製作,且可以在任何光影情況下呈現出來,他們就會成為觀看AR全息的主流方式。不過全息產品的大規模量產是一個問題。這就是微美雲息全息雲的使命所在。
其實,全息影像技術在現實中已有應用。日本虛擬偶像《初音未來》的演唱會上,初音這個動畫形象就通過3D全息投影技術展現。在國內外的大型演唱會等領域,微美雲息也用到過全息投影技術。所以無需懷疑AI全息的前景,AI全息技術展示的強烈沉浸感與的虛擬場景對目前視聽為主的二維的交互世界是一種顛覆,強烈的代入感瞬間可以讓你回到遍地恐龍的白堊世紀或者穿越到科幻的次世代,AI全息帶來的全新體驗,將超越此前從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的變化。緊跟風潮。
除用光波產生全息圖外,已發展到可用計算機產生全息圖。全息圖用途很廣,可作成各種薄膜型光學元件,如各種透鏡、光柵、濾波器等,可在空間重疊,十分緊湊、輕巧,適合於宇宙飛行使用。使用全息圖貯存資料,具有容量大、易提取、抗汙損等優點。除光學全息外,還發展了紅外、微波和超聲全息技術,這些全息技術在軍事偵察和監視上有重要意義。我們知道,一般的雷達只能探測到目標方位、距離等,而全息照相則能給出目標的立體形象,這對於及時識別飛機、艦艇等有很大作用。因此,備受人們的重視。但是由於可見光在大氣或水中傳播時衰減很快,在不良的氣候下甚至於無法進行工作。為克服這個困難發展出紅外、微波及超聲全息技術,即用相干的紅外光、微波及超聲波拍攝全息照片,然後用可見光再現物象,這種全息技術與普通全息技術的原理相同。技術的關鍵是尋找靈敏記錄的介質及合適的再現方法。
微美雲息會通過6D全息光場技術革命的手段,確保用戶體驗可以達到全球最高的仿真體驗,把虛擬的數字產品的裸眼視覺仿真度提高到100%真實的水平以上,給用戶以最真實的裸眼仿真效果。無論是在微美雲息光場影院,還是在6D全息高端家庭裡,用戶裸眼感受到的不再是白牆屏幕或者電子屏幕枯燥虛假的感受。再過10年或者20年後,白牆屏幕電影和彩色電子屏就像黑白電視一樣成為歷史。與此同時,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及單位材料成本的下降,參與者還的不斷增多,全息技術勢必會更快速的發展,黑科技的發展和誕生總是一次次顛覆我們的想像,單給我們感官上的顛覆體驗,全息投影、AI、動作捕捉等諸多新科技已在無形中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驚喜。回想第一部《阿凡達》作品帶來的震撼,續集在加上裸眼全息技術加持,屆時微美雲息6D高端家庭劇場所展現出的火爆,勢必是一場令人震撼的視聽盛宴,您的虛擬女友陪伴臥室將不再是夢。
全息技術擁有多項潛在用途,無論是面向消費者還是企業用戶皆是如此。如果成功應用的話,全息計算將極大擴展人機互動的方式,正如上世紀90年代以滑鼠為基礎的界面和2007年iPhone帶來的觸屏界面造成的改變一樣。
現今,全息3D投影在國內還不夠普及,國內我們熟悉的AI全息的應用還大多停留在全息演唱會上面,但是國外卻早已有在影片中應用的先例,從1977年《星球大戰》首次開創先河,到《阿凡達》、《普羅米修斯》、《鋼鐵俠》中,科現實生活中仍實現的諸多新潮科技或未曾涉及的超能科技成為好萊塢科幻大片的「試用品」,這些超乎現實的科學元素與科技發展遙相呼應。
關於未來的暢想,提到旅行,微美雲息全息云為我們帶來的可不僅僅是臥室裡的沙灘度假,它還可以幫助科學家探索銀河。我們都聽說了單程前往火星的移居計劃,而現在火星就可以來到我們身邊。結合微美全息雲與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則可以身臨其境體驗在這顆好奇星球上探險工作了。正如微美雲息Micheal博士提到的:「如果在你的眼前就可以整合呈現一切,並且為之互動,那為什麼要買智能手錶、平板或個人電腦呢?」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