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動態:伽馬射線雷射的研究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2020-12-05 量子認知

伽瑪射線(或γ射線)是原子衰變裂解時放出的射線之一。其電磁波波長在0.01納米以下,穿透力很強,又攜帶高能量,是繼α射線、β射線後發現的第三種原子核射線。和X射線特性相似但具有比X射線還要強的穿透能力。伽瑪射線可以應用於醫學成像,太空飛行器推進和癌症治療等。

伽馬射線雷射(gamma-ray laser)是一種會產生相干伽馬射線的設施,就像普通雷射器會產生可見光的相干射線一樣。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物理學家艾倫·米爾斯(Allen Mills)通過研究與計算結果表明,充滿正電子素原子氣體的空心球形氣泡在液氦中是穩定的。這一計算結果使科學家們更進一步地實現了伽馬射線雷射,

米爾斯的計算表明,含有100萬個原子的液態氦中的氣泡,其密度將是普通空氣的6倍,並且會以物質-反物質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形式存在。」他這一研究成果剛發表在《物理評論A》上。

正電子素(Positronium)是一個電子與一個正電子組成的亞穩定的束縛態,化學符號是Ps。最早由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Martin Deutsch在1951年發現。

正電子素是極短壽命且僅短暫穩定的類氫原子,是物質-反物質混合物,是電子及其反粒子的結合態。為了產生伽馬射線雷射束,正電子素需要處於一種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狀態,即處於相同量子態的正電子原子的集合,從而允許更多的相互作用和伽馬射線。這種凝聚態是伽馬射線雷射的關鍵成分。

氦是宇宙中含量第二高的元素,僅在極低的溫度下才以液態形式存在。 氦氣對正電子具有負親和力。氦氣排斥氦氣,在液態氦氣中形成氣泡。 1957年首次報導了正電子素在液氦中的長壽命。

當電子遇到正電子素時,它們一個結果是可能相互湮滅產生強大而高能的電磁輻射,即伽馬輻射。第二個結果是正電子素的形成。

湮滅(英語:annihilation)是指當物質和它的反物質相遇時,會發生完全的物質-能量轉換,轉為能量(如以光子的形式)的過程,又稱互毀、相消、對滅。

米爾斯說實驗室正在配置反物質束,以期在這個計算中預測會在液氦中產生奇特的氣泡。這樣的氣泡可作為正電子素玻色-愛因斯坦冷凝物的來源。

米爾斯表示:「我們實驗的近期結果可能是觀察到穿過石墨烯片的正電子素隧穿,這對包括氦在內的所有普通物質原子都是不可滲透的,並且在可能的量子計算應用中會形成正電子素原子雷射束。」。

伽瑪射線雷射是一個雄心勃勃的項目,充滿了實驗困難,需要開發新的實驗技術。使用高能粒子束,可以通過稱為成對產生的方法產生反物質。然而,這通常涉及昂貴且大型的設施,例如電子直線加速器,目前在世界上這種操作很少(也許只有三個)。維塔利·金茨堡(Vitaly Ginzburg)在2003年的諾貝爾獎演講中,將伽馬射線雷射列為物理學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參考資料:A. P. Mills. 「Positronium 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in liquid He4 bubbles」, Physical Review A (2019). 6 December 2019

相關焦點

  • ...發表最新成果—基於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的極高亮度GeV伽馬射線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盛政明教授和陳民教授團隊在美國《科學》雜誌子刊[Science Advances 6, eaaz7240 (2020)]上以「Extremely brilliant GeV γ-rays from a two-stage laser-plasma accelerator」為題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種利用兩級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產生極高亮度
  • 利用兩級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產生極高亮度GeV伽馬射線輻射新方案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盛政明教授和陳民教授團隊在美國《科學》雜誌子刊[Science Advances 6, eaaz7240 (2020)]上以「Extremely brilliant GeV γ-rays from a two-stage laser-plasma accelerator」為題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種利用兩級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產生極高亮度GeV伽馬射線輻射的新方案。
  • 太好了,材料分層的最新研究發現:離實現室溫超導體又近了一步
    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物理學家和材料科學家團隊的最新發現,使實現室溫超導的可能性向前邁進了一步。這一令人驚訝的發現包括:將一種名為硫化鉬的二維材料與另一種名為碳化鉬的材料分層。碳化鉬是一種已知的超導體(電子可以在沒有任何電阻的情況下流經材料)。即使是最好的金屬,如銀或銅,也會通過加熱而損失能量,這種損耗使得長途輸電的成本更高。
  • 超強超短 超亮超讚——伽馬射線源生成記
    近期,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徐至展、李儒新帶領的研究團隊在超強超短雷射驅動的超高亮度伽馬射線源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該團隊利用超強超短雷射驅動的級聯尾波場加速,獲得了高性能高能電子束,電子束進一步與雷射對撞,從而產生了MeV量級的、超高亮度、準單色性的伽馬射線源。
  • ...Advances》發表最新成果—基於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的極高亮度...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盛政明教授和陳民教授團隊在美國《科學》雜誌子刊[Science Advances 6, eaaz7240 (2020)]上以「Extremely brilliant GeV γ-rays from a two-stage laser-plasma accelerator」為題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種利用兩級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產生極高亮度
  • 伽馬射線暴首次在實驗室再現 有助理解黑洞屬性
    科技日報北京1月18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7日報導,一個國際科研團隊藉助地球上最強烈的雷射,首次在實驗室中製造出「迷你」版伽馬射線暴,證實了目前用於研究伽馬射線爆發的模型是正確的。新研究有助進一步理解黑洞的屬性,以及宇宙的誕生甚至演化歷程。  伽馬射線暴是光的強烈爆發,是人們觀測到的最明亮事件,持續時間僅幾秒,有些甚至能被肉眼看到。不過,科學家並不真正了解其源頭。有人認為有些伽馬射線暴是先進外星文明發出的信號;也有人認為,伽馬射線暴源於黑洞等大質量天體。但研究伽馬射線暴面臨幾個問題:它們不僅僅持續時間短,且源於遙遠的星系,有些星系甚至距地球數十億光年。
  • 歐司朗推出新型近距紅外雷射,自動駕駛技術再近一步
    這意味著,傳感器例如雷射雷達(光探測和測距)的數量和布局,變得尤為關鍵。作為雷射雷達的市場領導者,歐司朗光電半導體通過先進技術,一直致力於這個領域應用的創新。近日,歐司朗推出新的紅外雷射SPL DP90_3,該組件專為雷射雷達系統的高解析度近場探測而開發,向自動駕駛再邁進一步。
  • IBM正通過使用石墨烯在預先確定的位置沉積納米材料繼續向前邁進
    打開APP IBM正通過使用石墨烯在預先確定的位置沉積納米材料繼續向前邁進 李倩 發表於 2018-10-18 16:36:10
  • 研究解讀地球伽馬射線暴
    圖片來源:Studio Gohde 兩顆偶然掠過一個熱帶雷暴的人造衛星給研究人員一次前所未有的觀察地球伽馬射線閃現的機會。地球伽馬射線閃現是一種神秘的高能量現象,於1991年被科學家首次觀測到。 最初,科學家認為這種伽馬射線產生於高海拔地區,不過最近研究人員弄清了這種轉瞬即逝的與閃電有關的爆發的源頭——地球上最具能量的自然電磁輻射巨湧之一 ——位於海拔20千米以下的範圍內,也就是大氣層中大多數天氣發生的區域。
  • 鑷子、手術刀雷射做
    這時,你想怎麼研究它們都可以。於是,科學家可以盡情地研究各種生物分子和細胞啦。 直接用雷射做手術刀可不行,因為普通雷射的脈衝比較長,會給周圍的組織帶來損傷。利用巧妙的實驗裝置,他們創造出了世界上脈衝最短、強度最強的雷射:例如,飛秒雷射、阿秒雷射。這種雷射不但可以做手術,還可以像雕刻刀一樣,製造各種手術用具,或是存儲數據、給原子的運動拍照。為了表彰他們把雷射改造成了靈巧的鑷子,和銳利的「手術刀」,諾獎委員會授予阿什金、莫羅和斯崔克蘭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
  • 研究表明伽馬射線暴確實伴隨著雙星合併
    博科園:科學科普-天體物理學類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的這一發現,代表了天體物理學家對雙中子星合併、引力波和短伽馬射線爆發之間關係的理解的關鍵一步。伽瑪射線暴通常縮寫為GRBs,是電磁波中波長最短的窄束。grb是宇宙中最強大的電磁事件,它發生在地球上數十億光年的範圍內,並且在幾秒鐘內就能像太陽在其生命周期中那樣釋放出大量的能量。GRBs分為兩類,長期和短期。
  • 伽馬射線
    伽馬射線是頻率高於1.5 千億億 赫茲的電磁波光子。伽馬射線不具有電荷及靜質量,故具有較α粒子及β粒子弱之電離能力。伽馬射線具有極強之穿透能力及帶有高能量。伽馬射線可被高原子數之原子核阻停,例如鉛或乏鈾。
  • 俄羅斯科學家向更小巧迅速的電子產品邁進一步
    中新網2月4日電據俄羅斯衛星網4日報導,一個由俄羅斯和美國專家組成的國際科研組在世界上首次推出一維半導體材料,向更小巧緊湊、速度更快的電子產品邁進一步。使用這種新材料可使電路減小到納米大小,同時加快電子儀器的工作速度。
  • 這是史上最強大的伽馬射線爆發!
    宇宙中有一種神秘的射線,叫伽馬射線,也叫γ射線。γ射線有很強的穿透力,它有利有弊,對細胞有殺傷力,但是醫療上用來治療腫瘤。而來自宇宙的伽馬射線威力無窮,因為伽馬射線會發生伽馬射線暴,伽馬射線暴是宇宙中發生的最劇烈的爆炸,目前來說沒有之一。
  • 你的眼睛也可以像「超人」一樣發射雷射?是的!
    像「超人」一樣從眼睛裡發射出雷射?科幻電影中的「超能力」已經向現實邁進了一步。
  • 痛風治療邁進新時代——中頻脈衝雷射治療儀,告別痛風困擾!
    然而,「中頻脈衝雷射治療儀」的臨床應用,使痛風治療邁進了一個新的時代,為痛風患者的康復帶來了希望。 新技術治療痛風邁進新時代 多年來,痛風的治療一直要靠吃藥來控制血液中的尿酸含量,雖然能暫時改善痛風症狀,但不能徹底止痛,並且隨著病情的發展,痛風併發症的出現,導致痛風患者發作日益頻繁。
  • 超級計算機點燃激發伽馬射線的雷射束
    原子核的放射性衰變是會形成自然的伽馬射線形式。除了危險材料,你還得必須看已看不一樣的地方,如黑洞附近或家附近大氣上的閃電中找到能夠使γ射線產生的自然力量  科學家們發現伽馬射線,像綠巨人那樣,是可以做類似英雄可以做到的那樣,如果這種射線是可以控制的話。在醫院中,現在根除癌症腫瘤,即在手術精度下使用「伽瑪射線刀」。這種射線也可以使大腦活動圖像化。
  • 發明能產生強x射線和伽馬射線的新方法!
    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基於非線性康普頓散射的產生強烈x射線和伽馬射線的新方法,其研究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康普頓效應類似於打網球,電子起球拍的作用,光子起球的作用。從快速電子拍中反射出來的光子獲得額外能量。它甚至不能飛得更快——速度限制禁止這樣做。
  • 重磅:有機雷射二極體從夢想變成現實!
    有機雷射二極體從夢想變成現實!來自日本的研究人員證明,一種基於有機半導體雷射二極體確實是可能的,這為雷射在生物傳感、顯示器、醫療和光通信等領域的進一步擴展鋪平了道路。有機雷射二極體能產生更純淨的光,從而實現更多應用,但它們需要比有機發光二極體中使用電流大得多的電流才能實現產生雷射過程。這些極端條件導致先前研究的器件在雷射被觀測到之前就被破壞了。一種有機雷射二極體發出藍色雷射,圖片:Atula S. D.
  • 美國物理研究所:下一代雷射設備有望迎來相對論等離子體研究的新時代
    啁啾脈衝放大是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主題,這項技術可以提高當今許多功率最高的研究雷射器中雷射脈衝的強度。隨著下一代雷射設備希望將光束功率推高至10皮瓦,物理學家們期望研究等離子體的新時代,等離子體的行為受到黑洞中典型特徵和脈衝星風的影響。當前的高功率雷射器將光聚焦的強度比地球表面的日光強度高10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