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氣網綜合報導 生活中大家一看到灰濛濛的天,就想到「霧霾」,腦海中立刻就會閃現出PM2.5。這個相當於頭髮絲三十分之一的顆粒物,究竟是來自哪裡?如何從看不見的空氣中被監測出來的?PM2.5的標準是什麼樣的?
PM2.5是什麼意思?
PM其實是顆粒物的意思,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的簡稱,2.5表示的是每立方米空氣中這種顆粒的含量。例如PM2.5為0.042mg/m³,就表明每立方米空氣中PM2.5的含量是0.042毫克。
PM2.5是對空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固體顆粒或液滴的總稱,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雖然PM2.5隻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品質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
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2012年2月,國務院同意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增加了PM2.5監測指標。
PM2.5的標準是什麼樣的?
PM2.5指空氣中直徑≤2.5μm的塵埃或飄塵在環境空氣中的濃度。細顆粒物的標準最早是由美國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為了更有效地監測隨著工業化日益發達而出現的、在舊標準中被忽略的對人體有害的細小顆粒物。細顆粒物指數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測控空氣汙染程度的指數。
現在PM2.5寫入《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納入各省市強制監測範疇,要求隨時對其進行檢測。根據PM2.5檢測網的空氣品質新標準,24小時平均值標準值分布如下:
PM2.5來自哪裡?
一般而言,PM產生的主要來源就是日常發電、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在燃燒過程中排放的殘留物,PM2.5則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如機動車尾氣、燃煤)、揮發性有機物等。
具體來看,雖然自然過程中也會產生PM2.5,但其主要來源是人為排放。人類既直接排放PM2.5,也排放某些氣體汙染物,在空氣中轉變成PM2.5。直接排放主要來自燃燒過程,比如煤、汽油、柴油的燃燒;秸稈、木柴的燃燒;垃圾的燃燒。
在空氣中轉化成PM2.5的氣體汙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氣、揮發性有機物。其他的人為來源包括道路揚塵、建築施工揚塵、工業粉塵、廚房煙氣。自然來源包括風揚塵土、火山灰、森林火災、漂浮的海鹽、花粉和真菌孢子、細菌。
PM2.5怎麼測出來?
監測PM2.5分析儀學名叫微量振蕩天平監測儀,與一般天平監測儀不同,它可以精確到微克,從而稱出PM2.5的重量。採集分離出的PM2.5輸送到這個監測儀後,儀器自帶的程序會分析出每立方米空氣中PM2.5濃度是多少微克。
振蕩天平監測法能實時捕抓空氣中的PM2.5微粒,監測數據按半小時、1小時、8小時、12小時、24小時的目錄在顯示屏上顯示。而且,監測設備24小時連續自動監測、自動儲存傳輸數據。
監測站點的選擇,必須選在開闊的位置,而且附近有車和人群活動。每一個監測子站監測著方圓5公裡內的空氣品質變化。PM2.5在空中的分布比較均勻,擴散也均勻。因此每個監測點都能代表所檢測區域的空氣品質情況,並不是僅僅代表每一個具體的位置。故不會因為設在公園、風景區或綠化較好的地方就會數值比較低。(文/於淼 註:以上內容是綜合相關材料與文章得出)
其他推薦:
霧和霾被吹散後,去哪了?
防霧霾5大方法是誤區還是真理?
查天氣 關注 「中國天氣網」 微信公眾號、「天氣管家」APP安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