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來,人們一直希望通過時光倒流見到自己逝去的親人,或是改變歷史上發生的一些大災難。
那麼,時光倒流是可行的嗎?
一些科學家認為至少現在無法做到。時光倒流基於四維時空討論時光倒流就不得不提到四維空間。空間由長、寬、高三個維度組成,當我們從一個地方運動到另一地方時,我們在三維空間中的坐標也在改變。
不過令人難以察覺的是,我們同時也在時間這個維度上悄悄前進。
紐約城市大學天體物理學家查爾斯-劉表示,時間與空間結合在一起形成四維時空,並且可以看作是一張四維的有機纖維布。當一個具有質量的物體,例如人、物體或是恆星放在這張布上時,就會在其上形成褶皺。這一褶皺是一個時空彎曲,以容納該質量。
兩種時光倒流理論《完美宇宙》一書作者、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家布賴恩-格林表示,目前科學界關於時光倒流的理論模型有多種,但大部分不符合物理學原理。目前最成熟的理論被稱作「蟲洞理論」。
蟲洞是一種假想的連接兩個時空區域的通道,被連接的兩端可以是兩個不同宇宙或是同一宇宙的兩個部分。物體可以經由蟲洞旅行。紐約城市大學物理學家米奇奧-卡庫表示,蟲洞可以通向未來,也可以通向過去,然而這種理論所需能量遠超過人類今日的技術可獲得的能量。
這一能量相當於一顆恆星蘊含的總能量,甚至需要理論中的「負能量」。另一種流行的理論則被稱作「宇宙弦」。該理論認為早期宇宙殘留下一個狹窄的能量管道,延伸整個宇宙的長度。
這一區域擁有超大質量的物質,可以使周圍的時空發生扭曲。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理察-葛特表示,宇宙弦是無限長的或是閉合的,如果將兩根宇宙弦靠在一起,時空將產生巨大扭曲,可能實現時光倒流。
不過,這一理論同樣需要巨大的能量來支撐。科學家表示,儘管從數學上可以找到時光倒流的方式,但是目前任何方案都是不可行的,所需的技術遠超過人類今天所擁有的。不過,科學家相信,人類很有可能某一天在新的理論基礎上發明出時光機器。
其實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都至少有過一次「似曾相識」的經歷。
一個世紀以前,當弗洛伊德理論還是領導心理學研究的主流時,分析家就把「似曾相識」解釋成潛意識矛盾衝突的體現。但是現在心理學家提出,「似曾相識」不一定發生在深層次潛意識矛盾衝突基礎之上,一般健康的大腦都會產生這種感覺。
心理學家還指出,「似曾相識」感的出現可能是因為人們接受到了太多的信息而沒有注意到信息的來源。熟悉感會來源於各種渠道,有些真實,有些卻是虛幻的。當你遇到已經忘記的小說描寫的情形時,可能會把它當作自己前世的記憶。或者,當身處了曾經看過電影的真實場景時,雖然表面上已經完全忘記了這部電影,但腦子裡還是會勾起驚心動魄的回憶。心理學家還指出,人們有時根本不需要真實的記憶,大腦內部就有可能自己製造一種熟悉的感覺。
剔除先入為主的所謂科學觀,還有以下諸種解釋:
人的大腦時刻在虛構各種情景,主要是潛意識活動,當你遇到現實中近似的情景時,就會與你記憶中以前大腦虛構的情景相呼應,加上心理強化的作用,你就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人在睡眠中,大腦仍在對現實中的一些參數運算,得到許多種結果。似曾相識的情景是大腦運算的結果之一。
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某個印象早已潛藏在做夢者的潛意識裡,然後偶然再在夢裡顯現出來,也有些研究指出這種現象和另一種超越時空的潛意識有關。另一方面,有些大腦活動研究專家指出這種現象也有可能是我們的大腦某半邊處理訊息的速度稍為快過另半邊所做成的。
實際上,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都是過去發生的。我們看到的太陽是8分鐘前的太陽,我們看到的恆星是幾億年甚至幾十億年前發出的光。所以,我們所接收到的信息全部是,歷史。
換一個角度,幾千年前埃及建造金字塔的景象,也以光線的形式被散發出去了(目前已經離地球幾千光年了)。如果我們能有足夠快的機器,讓我們追上那段光線(時光),然後我們又擁有足夠靈敏的儀器,捕捉到那段光線(時光),並把它投影出來。我們就能親眼看見埃及人建造金字塔。這可能就是某種意義上的時光倒流。但是,我們只能看到,而不能對他產生影響。
根據目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光速是極限速度,所以在相對論的框架下,上述的時光倒流是不可能實現的。
但是不排除在某天,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被打破,新建立起來的理論允許突破光速,那樣追上時光至少在理論上就可行了。
如果想了解與科學有關的知識,可以關注我哦(⊙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