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超級英雄類的電影發展得非常迅猛,漫改類的影片在好萊塢裡面已經佔有了非常龐大的份額,尤其是由迪士尼影業構建起來的漫威電影宇宙(即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簡稱MCU)總票房成績已經超過160億美元。
得益於MCU的強勢發展,也令到一度瀕臨破產的漫威在世界各地都成為了美漫的代表名詞,其麾下的美國隊長等英雄也已經成為了面向世界的英雄。如果要說漫威的代表英雄,只關注電影的觀眾應該會覺得是鋼鐵俠,不過實際上真正能代表漫威的超級英雄,是目前版權仍然在索尼影業手上的一隻小蟲---蜘蛛俠。
三版蜘蛛俠
作為美漫人氣NO.2的英雄,蜘蛛俠也是漫威裡面唯一一個在電影、遊戲、周邊、漫畫領域全方面開花的重量級人物,進入到21世紀以來他也是擁有自己個人電影數量最多的超級英雄,如果加上今年即將上映的《蜘蛛俠2:英雄遠徵》,數量高達8部(其中一部是動畫電影),而且分為三個版本。
儘管每個版本的《蜘蛛俠》系列電影都各有特色,但小賽始終都覺得,託比·馬奎爾版的蜘蛛俠三部曲,也就是所謂的老版《蜘蛛俠》,是三版裡面最成功的。
漫威,將當家花旦賣了出去
在上個世紀90年代,當時的漫威還沒被迪士尼收購,在經營上遇到一系列困境,最終在急需資金周轉的情況之下將手上的超級英雄版權販賣出去,當時的好萊塢六大之一的索尼影業看中了漫威人氣最高的蜘蛛俠,最終兩者協商將交易金額定為700萬美元,索尼影業獲得了蜘蛛俠漫畫系列包括衍生英雄(如守夜神)、反派(如毒液)等所有角色的版權。
當時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就是當時漫威的主席艾克·帕穆特想以2500萬美元的價格將旗下所有超級英雄角色一次性全賣給索尼,不過索尼高層當時的回應卻很是有趣:不要,你們漫威除了蜘蛛俠外,其他角色有什麼價值!?
不知道當年的索尼高層現在看到漫威電影宇宙賺得盆滿缽滿,會不會後悔當年自己的操作呢?
但從這點也可以看出,蜘蛛俠這名超級英雄在漫威裡的分量是有多重,甚至連好萊塢的影業公司在那個年代也認為他是漫威裡最有價值的角色。
小蟲初登場,票房創紀錄
時間來到了21世紀,之前漫威販賣出去的超級英雄角色們開始在大銀幕發力。
最先登場的是福克斯影業的《X戰警》,儘管是最早的英雄集結電影,但反響與票房都比較一般。
在《X戰警》登場之後的漫威電影則是索尼影業的《蜘蛛俠》,即託比·馬奎爾的版本。作為人氣極高的超級英雄,索尼在一開始就傾注了不少的資源,而蜘蛛俠也沒有令眾人失望,一經上映便即引起轟動,北美地區票房突破4億美元大關,成為超級英雄起源電影票房最高的NO.1(此紀錄在15年後才被《神奇女俠》所打破)
首部《蜘蛛俠》電影其實相對漫畫原著做了不少改動,比如原作中的彼得·帕克是需要用到自己研製的蛛絲髮射器才能發射蜘蛛網,而電影裡的蛛絲是直接從蜘蛛俠的肉體發射出去的;原作裡的彼得·帕克是個跟死侍一樣的超級話癆,在電影中則變得沉默寡言。
但這些都並沒有影響到這部電影的成功,因為《蜘蛛俠》完全保留了原作漫畫中小蟲這名英雄的核心內涵與價值觀,並且在定位方面也沒有任何的偏離,並且在兩部續作中幾乎完美地將蜘蛛俠的核心內涵進一步升華。
最接地氣的超級英雄
蜘蛛俠的定位並不像蝙蝠俠、超人那麼「高高在上」,他們一個是在深邃的黑夜裡拯救腐敗城市的黑暗騎士,另一個則是以自己的善行之力去帶動世人往美好方向發展的明日之人,蜘蛛俠他只是「街坊們的友好鄰居」。
所謂的「街坊們的友好鄰居」,指的並非是字面上的意思,實際上這個定位是蜘蛛俠的「接地氣」。在高人氣的超級英雄裡,小蟲是其中最為靠近現實的一個,看看其他的---鋼鐵俠是家財萬貫的超級富豪,美國隊長是個打了血清活了70多歲的老兵,雷神是個神,金剛狼是個變種人,浩克變身前是個擁有7個博士學位的超級科學家,變身後是個怪物...
在銀幕上觀眾們會看到雷神徵戰九界,也會看到鋼鐵俠為了自己企業的發展方向而煩惱,但實際上這些對於普通人來說都是「很遙遠的事情」。
而蜘蛛俠則不同,觀眾們會看到他為了賺點錢上去打黑拳,放學回家要幫叔叔嬸嬸擦廚房,會在想怎樣才能泡到自己喜歡的女孩,會為了各種我們也遇到過的生活瑣事而煩惱。這樣的小蟲相比於動不動就要拯救世界的復聯眾人來說,很明顯更加貼近普通民眾。
從「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到「責任越大,能力越大」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名言出自蜘蛛俠的叔叔本·帕克之口,也是貫穿了整個老版《蜘蛛俠》的一句話,更加是蜘蛛俠這名英雄的核心內涵。
實際上,這句話如果放在鋼鐵俠這類英雄身上,反而相當的不合適。
為什麼?因為託尼·斯塔克本身的條件比彼得·帕克優勢太多,所以這種核心內涵放在他身上反而完全展現不出那種感覺。
在《蜘蛛俠》裡面,彼得·帕克獲得超能力之後,開始僅僅是為了自己而使用,但在本叔死亡之後,他開始以蜘蛛俠的身份四處幫助紐約市民,這其實正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話的最高體現。
有童鞋就說了,就這麼簡單?但實際上,只要你能將立場換轉,想想如果自己一下子獲得了強大的力量之後,又能否堅持將這些會影響到自己日常生活的「責任」肩負起來?其實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在2004年的續作《蜘蛛俠2》裡面,這種核心內涵進一步升華。
《蜘蛛俠2》裡彼得·帕克一度失去了自己的超能力,他也開始對自己的英雄生涯產生了動搖,最終決定放棄了英雄身份,重新做一個普通人。
放棄蜘蛛俠身份的彼得·帕克不管是上課還是生活,都一直笑逐顏開,對比當超級英雄時天天要冒著生命危險去跟反派打架,每天要擠出自己大量的私人時間去到處「無償做好事「,有時候還要被警察叔叔問候,還要拼命掩飾自己的身份免得自己身邊的親人遭殃。
對於彼得·帕克來說,或許當一個普通人他會更加快樂。
不過,沒有了那個能力的彼得·帕克,已經不可能再承擔起那個責任,所以他在看到警車追捕逃犯的時候也只能默默走開,看到別人搶錢的時候也只能裝看不到,即便他要衝入火場救人,也只能救出一個,並看著剩下的被活活燒死。
這個時候,他最終決定選擇了再次將責任承擔起來,為了這點,他開始想辦法讓自己的超能力恢復。至此,蜘蛛俠這名英雄的核心內涵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以前是由能力而去驅使著他扛起責任,現在是為了負起責任而去尋求能力。
二重升華的核心內涵
在老版的最後一部電影《蜘蛛俠3》裡面,蜘蛛俠的核心內涵再次遇到了考驗。
要真正做到「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其實有一個相當巨大的難題。
就是當一個人的能力越來越強的時候,他的想法會很容易發生變化。即便是放到現實社會中,也能看到很多人在獲得了萬千家財,又或者是當上了高層管理後的性格轉變,這其實就是人類在面對力量、欲望等東西時的選擇。
《蜘蛛俠3》裡面,隨著自己的名聲越來越響,彼得·帕克開始逐漸偏離了自己當初的本心,之後得到的共生體使得力量更加強大,但同時蜘蛛俠也迷失了自我,他的能力是越來越大了,但他已經不再想肩負那些責任,對於與共生體同化的蜘蛛俠來說,雖然他仍然在做那些好事,但純粹只是為了發洩自己的破壞欲望而已。
所幸的是,彼得·帕克最後通過了這個考驗,他為自己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不會讓自己被力量、欲望所控制而成為它們的奴隸。在教堂他將共生體撕下來的那一刻,才是他真正能完全做到「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話的體現。
作為唯一將彼得·帕克從學生到踏入社會的完整人生經歷都拍出來的《蜘蛛俠》系列電影,老版三部曲幾近完美的詮釋了蜘蛛俠這名英雄的核心內涵。這也是小賽認為它勝於《超凡蜘蛛俠》系列與MCU《蜘蛛俠》系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