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向鄰居開火施壓,讓主要盟友進退兩難。「讓加拿大待在新北美自貿協定中不是政治必須。在經過數十年的濫用後,如果我們不能達成對美國公平的協議,加拿大將會出局。」雖然自己私下帶有侮辱性的強硬言論外洩,導致美加貿易談判不歡而散,但美國總統川普絲毫沒有愧疚的意思,上周末繼續「理直氣壯」地向這個「小兄弟」開火施壓。
此前加拿大媒體爆料,川普在接受採訪時,私下炫耀他不會在與加拿大的談判中做任何讓步,任何協議都將「完全按照我們的條件」。川普還向採訪記者強調,「這太有侮辱性」,所以不能公開。消息曝光,加拿大輿論炸開了鍋,「這簡直是卑鄙的欺凌」「川普不是加拿大的朋友」「特魯多必須表現出對抗川普的勇氣」……憤怒的聲討此起彼伏。而同樣面臨美方壓力的其他盟友則犯嘀咕:美國會把多少盟友逼到「籤署屈辱協議的懸崖邊」。
私下侮辱性言論被公開
上周五本來是美國單方面為美加貿易談判設定的最後期限,但隨著川普的私下言論被加拿大《多倫多星報》戲劇性曝光,雙方的談判暫時中斷。談判現場,加方官員就相關言論質問美方代表。由於無法消除矛盾,雙方同意本周三恢復談判。
《多倫多星報》詳細報導了川普顯擺強硬的言論:
8月30日,川普在白宮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與加拿大的談判正接近達成協議,可能會在8月31日,也可能要更長時間,但加拿大最終「別無選擇」,只能達成協議。報導稱,這些是可以公開的內容,川普接著表示,下面內容不要公開:我不會向加拿大做出任何讓步——我不能公開這麼說,因為「這太有侮辱性,他們將沒法達成協議」。川普還稱:「昨天晚上,他們來敲我們的門,說『請讓我們達成協議吧』。」
據報導,在另一段「不宜公開」的言論中,川普說,與加拿大的任何交易都將「完全按照我們的條件」進行。他表示,他多次威脅要對加拿大產汽車加徵關稅,以此嚇唬加拿大人,讓他們做出讓步。「加拿大在拼命工作。每當我們有什麼問題,我只要發布一張雪佛蘭英帕拉的照片。」這款車是通用汽車公司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工廠生產的。
消息曝光後,川普發推特稱:「哇,我私下向彭博社發表了關於加拿大的言論,他們公然違背規則,這是更不誠實的報導,我早就習慣了,至少加拿大知道我的立場!」隨後在夏洛特市發表演講時,川普又表示:「這些人非常不光彩,但我說,最後還好,因為至少加拿大知道我的感受。」
川普推特截圖
《多倫多星報》駐華盛頓首席記者丹尼爾·戴爾則表示,不會透露消息來源,「然而,我不想和(川普)總統一起抹黑優秀、有道德的記者。所以,我可以說:彭博社採訪者無一是我的消息源」。
雙方談判中斷後,川普繼續向加拿大開火。他9月1日發推特稱:「我們不應該用糟糕的貿易協定和免費的軍事保護來收買朋友!」川普還警告,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貿易協定之一」,加拿大或將被排除在新的協定之外。「讓加拿大待在新北美自貿協定中不是政治必須。在經過數十年的濫用後,如果我們不能達成對美國公平的協議,加拿大將會出局。國會不應該幹涉這些談判,否則我將完全終止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我們的日子會好過得多……」
「簡直是卑鄙的欺凌」
面對美國的欺凌,加拿大外長弗裡蘭表示:「我們只會籤署對加拿大有益的協議,現在還沒有到達這一步。」據加拿大廣播公司報導,加拿大總理府官員1日表示,不會回應川普的推文,因為「這不是川普第一次用這一招了,這種伎倆旨在給我們施加壓力,不會起作用」。
「總理特魯多必須站起來對抗川普」,《渥太華公民報》呼籲道。《蒙特婁公報》援引魁北克省省長庫亞爾的話稱,川普不是加拿大的堅強盟友,也不像朋友那樣行事。庫亞爾說:「顯然,對川普來說,只有百分之百的贏家和百分之百的輸家。這不是現實生活中的工作方式。」
「在我的經歷中,我從未見過這種欺凌行為——簡直是卑鄙的欺凌。」加拿大廣播公司1日援引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前國際貿易仲裁員兼法律總顧問詹妮弗·希爾曼的話說。加拿大渥太華的貿易顧問亞當·泰勒稱,川普的言論是「動力殺手」,「下周的挑戰將是找到恢復勢頭的方式」。泰勒哀嘆,考慮到加拿大對美國貿易的依賴,達不成協議和糟糕的協議就像「在毒藥之間做選擇」——無論如何都是死。
一些美國媒體也為加拿大打抱不平。美國《新聞周刊》1日稱,一名前大使警告,川普可能會對美加關係造成永久性損害。在2014年至2017年擔任美國駐加拿大大使的布魯斯·海曼接受採訪時說:「什麼是瘋狂,聽聽總統的講話就知道了,聽聽總統一直以來是如何對待加拿大的。」海曼稱,美國經濟規模比加拿大大10倍,所以川普覺得他可以發表這樣的言論。「美國擁有世界上所有槓桿手段,但是你可以並不意味著你就應該這麼做。當你壓榨最好的朋友、世界上最偉大的盟友,你能贏,但我要告訴你,雙方關係受傷的時間要比協議上墨跡變幹的時間要長得多。」
盟友「被逼到懸崖邊」
「受傷」的盟友不止加拿大一個,在彭博社的採訪中,川普還指責歐元匯率下跌,指責德國總理默克爾從俄羅斯購買能源,削弱北約,並就歐盟開出的雙邊汽車零關稅條件說:「這不夠好……歐盟消費者習慣購買自己的汽車,不買我們的。」「歐洲擔心與美國的貿易戰正在回歸」,德國《柏林日報》2日稱,幾個星期來,美國和歐盟之間的貿易戰似乎得以避免。7月中旬,川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曾出人意料地同意談判後制定貿易協定。現在,川普對歐盟的激進言辭又回來了。
「面對川普的汽車關稅,美國盟國正被逼到籤署屈辱協議的懸崖邊。」韓國SBS電視臺2日稱,川普威脅要對進口汽車徵收高關稅,美國的主要盟友正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韓國經濟》稱,隨著美國施壓墨西哥就汽車關稅問題達成新的協定,包括韓國在內的主要對美汽車出口國很有可能成為下個遭受川普關稅炮彈的攻擊目標。
同樣感受到壓力的還有日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日接受日媒採訪時表示,雖然與川普關係友好,但不會因此在貿易談判中犧牲日本的利益。上周,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訪問中國時對媒體表示,「雙方一致認為保護主義貿易政策對任何國家都沒有好處」。英國《金融時報》刊發社評稱,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正在全球各地引發經濟關係重組。最大的變化發生在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中國和日本——之間。
「死去的不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而是外交關係」,《舊金山紀事報》刊發社論稱,有估計數字顯示,墨西哥、加拿大、中國和歐洲對美國關稅的報復已經讓加州農民損失20億美元。「更難計算的損失則是我們與鄰國、盟友和貿易夥伴的關係,以及對貿易使我們更強大這一事實的普遍理解」。
執筆:陶短房 青木 王偉 魏輝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延伸閱讀捏軟柿子?美墨貿易協議初談成,川普「喊話」加拿大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27日宣布,美國與墨西哥就更新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達成初步原則性協議。美國總統川普隨即「喊話」,要儘快與加拿大重啟貿易談判。
德國外長提出以「多邊主義者聯盟」制衡美國單邊主義 新華社
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利用其自身貿易優勢地位率先與墨西哥達成協議,意在「倒逼」加拿大在談判中妥協。但這種標榜「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貿易策略能否奏效尚待觀察。
■新聞事實
美墨達成初步協議
據白宮消息,川普27日與墨西哥總統培尼亞通電話,相互祝賀。
據美國媒體報導,在一些焦點議題上,墨方被迫做了讓步。比如,在汽車製造領域,美方要求「4年內實現北美地區所產汽車75%組成部件」產自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比現行規定62.5%大幅提高。美方還要求40%至45%的汽車零部件由「時薪不低於16美元」的工人製造,這可能促進位造業崗位回流美國、削弱墨西哥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優勢。此外,墨方不再堅持設立貿易爭端調解工作組。
美方也並非毫無妥協。比如,美國先前提出協定增補「日落條款」,即每5年續籤一次、否則自動失效,遭墨加兩國堅決反對。但美方此次同意將更新版協定有效期設為16年,6年後重新評估,如評估通過可將期限再延長16年。
川普還立即「放話」,如果加方沒有重返談判,「最簡單的方法」是對加拿大汽車加徵關稅。白宮證實,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已與川普通話,討論了加美貿易並同意將繼續推動「有成效的對話」。加拿大外長弗裡蘭27日中斷在歐洲的訪問改赴華盛頓,定於28日與美方貿易代表重啟磋商。
■深度分析
把美墨談判模式變成「範本」
美方率先「拿下」墨西哥,有其戰術和戰略的雙重考量。首先,戰術上可「倒逼」加拿大。分析人士認為,加墨兩國在談判大部分時間內原本達成某種「同盟」,共同抵制來自美方的壓力,但美國捏準了墨西哥在經濟上對其依賴性更強,且墨西哥現任總統培尼亞在卸任前或有打造政治遺產之需,而率先與墨西哥達成一致,無疑令加方壓力陡增。
墨西哥北方銀行首席經濟分析師卡西利亞斯說,墨美兩國間爭議問題已在談判中基本解決,現在就等加拿大回到談判桌了。當然,加拿大對美國市場依賴程度不像墨西哥那麼高,要加拿大最終妥協,美國或許也要做出一定讓步,比如撤銷美國對加拿大鋼鋁產品徵收高額關稅的政策。
第二,戰略上「打造範本」。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巍分析,柯林頓政府籤署的北美自貿協定對墨西哥有一定「讓利」,而美墨此番達成一致的內容顯現出川普政府更強調美國利益優先,墨西哥做出了較大讓步。
李巍說,美國顯然想把美墨談判模式變成美國與其他國家修改或新籤貿易協定的一個「範本」,挨個向加拿大、歐盟、日本等經濟體施壓。
■即時評論
柿子先揀軟的捏
川普政府去年以來向美國幾乎所有主要貿易夥伴挑起貿易糾紛,看似四處點火,實則算盤打得精明。
柿子先揀軟的捏。美國「攻下」墨西哥,進而可以脅迫加拿大,力圖一舉解決對美國經濟影響最直接的北美自貿協定,先把這個年貿易額超過1萬億美元的「後院」換上「美國優先」的底色。手握這張「底牌」,美國對其他貿易談判對手的態度可以想見。
不過,貿易的核心是交換,一來一往互利共贏才是交換的真諦。只想著自己一方獲利,而讓對方利益受損,這種做法不可持續,也絕非真正「交易的藝術」。
美、加、墨三國籤署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1994年1月正式生效。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去年4月宣布三方將重新談判協定、修訂一些他認為讓美國「吃虧」的條款。川普政府原先希望在11月中期選舉前達成更新版協定,但三方就多項爭議條款爭執不下。
墨西哥7月初舉行選舉,新當選總統洛佩斯定於12月1日就任,多項政策主張與現任總統培尼亞不同。培尼亞此前說,希望在卸任前籤署協定。
據新華社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環球時報-環球網
編輯:TF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