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手機計算器「全體陣亡」的段子成為各大社交媒體的熱點。有網友在手機計算器中輸入10%+10%,得出的結果是0.11,而不是0.2。
隨後,一些網友紛紛拿自己的手機進行測試,結果發現,很多手機計算器得出的結果都是錯誤的。一時間,手機計算器被網友貼上了「全體陣亡」的標籤。這場看似鬧劇的背後,引發了各種觀點的激烈碰撞。
什麼原因讓手機計算器「全體陣亡」
在發現了手機計算機的這個Bug後,一些手機廠商迅速進行回應。簡單梳理了一下,手機廠商的觀點大同小異,一致認為計算結果錯誤是因為計算邏輯導致的。
針對手機計算器「全體陣亡」的輿論風波,小米產品總監「MIUI小凡」在微博發表了一篇《手機計算器全線陣亡終結貼》的科普文,明確表示這是計算邏輯引發的一個Bug。
無論是手機內置的計算器,還是街邊商鋪的電子計算器,都是一種舶來品,是美國人發明的一種電子計算工具。在美國的計算邏輯中,前面有百分數的話,就會把後面的數默認乘以這個百分數。也就是說,這些得出0.11結果的手機計算器的運算邏輯是這樣的:10%+(10%X10%),得出的結果就是0.1+0.01=0.11。
顯然,美國的計算邏輯與中國的計算邏輯有很大的差異。按照國內的計算邏輯,是先計算乘法和除法,然後再計算加減。按照這一計算邏輯,10%+10%得出的結果就是0.2。從這一角度來說,手機計算器「全體陣亡」,原因是手機的計算器無法準確識別用戶所地的區域,並按照當地的計算邏輯進行運算。
有網友透露,手機計算器並非全體陣亡,也有例外。據不完全統計,魅族、錘子和努比亞等品牌的手機計算器能夠得出正確的結果。對此,魅族副總裁華海良在微博上表示:魅族針對不同地區的固件做了不同的算法判斷。
手機計算器「全體陣亡」不應該被輕視
在很多人看來,手機計算器「全體陣亡」不過是一個計算邏輯引發的小Bug,但這個錯誤不應該被輕視。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諸如手機計算器這樣的應用中,都包含大量的計算邏輯。如果輕視計算邏輯的錯誤,那有可能在人工智慧技術演進中釀成大禍。
以最近一年多來比較火爆的無人駕駛技術來說,這同樣是一個基於算法邏輯的人工智慧技術。單純從技術層面來說,手機計算器的一個計算邏輯錯誤,會導致計算結果出錯;那麼無人駕駛技術中如果出現一個算法邏輯出錯,輕則汽車行駛路線出錯,重則引發車禍。
眾所周知,美國和中國的汽車行駛時靠右行駛,而英國的汽車行駛是靠左行駛。如果無人駕駛無法自動匹配相應的交通規則,風險可想而知。毋庸置疑,在人工智慧時代,算法邏輯的錯誤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除了無人駕駛技術這一應用場景外,很多應用場景都會涉及到大量的算法邏輯。一旦算法存在瑕疵,電腦可能無法精準的理解用戶的需求,這樣很容易出現事故。
顯而易見,人工智慧時代時代,計算邏輯出現錯誤的後果要比手機計算器「全體陣亡」更恐怖。目前,人工智慧算法的完善,主要是通過大數據深度學習來彌補的。以最簡單的的語音識別技術來說,通過搜集大量的對話數據,精準的還原用戶要表達的真實意圖,並不斷修正算法邏輯上的一些不足。儘管通過大數據不斷完善算法的不足,語音識別技術的準確率仍然達不到100%。
公開資料顯示,科大訊飛語音識別準確率98%,谷歌的語音識別準確率為92%,阿里的全球語音識別準確率為96.04%。不難看出,大數據和AI技術加持下,語音識別仍有不完善之處。所以,在算法邏輯當道的人工智慧時代,算法邏輯出錯的後果非常嚴重。手機計算器「全球陣亡」,折射出算法邏輯計算的焦慮。
結語:坦白說,在手機計算器「全體陣亡」一事中,手機廠商對於這個錯誤的輕描淡寫做法是欠妥的。一個簡單的計算邏輯錯誤背後,暗藏著巨大的風險。如果廠商對這種邏輯錯誤的隱患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人工智慧時代可能會走很多彎路。